《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十八 (7)
卷四百十八 (7)
1. 身寒痹
治身常濕。穴鬲俞
治身濕。穴豐隆
治身濕。搖時時寒。穴曲池,列缺
治卒痹病。引臏下節。穴曲泉
治膝股重。穴合陽
治身濕痹不能行。穴漏谷
治濕痹支腫。髀筋急瘈。頸痛。穴懸鐘
治髀樞痛。膝脛骨搖。酸痹不仁。筋縮。諸節酸折。穴絕骨
治身痹淅淅振寒。穴臨泣
治骨痹煩滿。穴商丘
治身體不仁。先取京骨。後取中封絕骨。皆瀉之。
治痿厥。身體不仁。少氣濕腫膝腫。穴中封
治緩縱痿痹。腨腸疼冷不仁。穴風市
治寒氣在分肉間。痛苦痹不仁。穴中瀆
治膝外廉痛不可屈伸。脛痹不仁。穴陽關
治酸痹不仁。身重。穴絕骨
治冷風濕痹。穴環跳
治濕痹。穴條口
治寒濕內傷。穴下髎
治風濕痹。穴委中
治偏風熱風。冷痹不遂。風濕痹。穴下廉。灸瘡瘥。冷痹即已。
治痹走胸背。穴魚際
治冷痹。脛膝疼。腰腳攣急。足冷氣上。不能久立。有時厭厭嗜臥。手足沉重。日覺羸瘦。名復連病。令人急無情。常愁不樂。健忘。嗔喜。有如此候。即當穴灸懸鐘、絕骨。隨年壯。一灸即愈。不得再灸也。若年月久更發。依法更灸。若意便欲多者。七日外。更七壯。
資生經曰。虛損論云。疾之所起。生自五勞。五勞既用。二臟先損。心腎受邪。即生六極。一曰氣極。氣極令人內虛。五臟不足。外受邪氣。多寒濕痹。又曰五勞六極七傷。七氣積聚。變為病者。甚則令人得大風緩急。濕痹不仁。偏枯筋縮。四肢拘攣。令人無子。
治骨痹。舉節不用而痛。汗注煩心。取三陰之經補之。厥痹者。厥氣上攻腹。取陽之絡。視主病者。瀉陽補陰經也。穴會陰,太淵消濼,照海
治足大指搏傷。下車挃地。適臂指端傷。為筋痹。穴解谿
治痹脛重。足跗不收。跟痛。穴巨虛,下廉
治脛疼。足緩失履。濕痹。足下熱。不能久立。穴條口
治膝寒。痹不仁。痿不屈伸。穴髀關
治膚痛痿痹。穴外丘
治髀痹。引膝股外廉痛。不仁。筋急。穴陽陵泉
治腰脅相引痛。髀筋瘈。脛痛不可屈伸。痹不仁。穴環跳
治風寒從足小指起。脈痹上下。帶胸脅痛無常處。穴至陰
治足下熱。脛痛不能久立。濕痹不能行。穴三陰交
治胸痹引背時寒。穴間使
治痹心痛。穴天井
治胸痹心痛。不得息。痛無常處。穴臨泣
治胸痹心痛。穴膻中忌針
治胸痹滿痛。穴期門
白話文:
[身寒痹]
治療身體常感到濕氣重重。可以針灸膈俞穴。
治療身體濕氣過重。可針灸豐隆穴。
治療身體濕氣重,偶爾感覺寒冷。可針灸曲池穴和列缺穴。
治療突然的痹病,影響到膝蓋下方的關節。可針灸曲泉穴。
治療膝蓋和大腿感到沉重。可針灸合陽穴。
治療身體濕氣引起痹症,導致行走困難。可針灸漏谷穴。
治療濕氣引起的痹症,大腿肌肉緊繃抽搐,頸部疼痛。可針灸懸鐘穴。
治療大腿根部疼痛,膝蓋和小腿骨搖晃,痠痛麻木,肌肉萎縮,各個關節痠痛脆弱。可針灸絕骨穴。
治療全身痹症,寒戰不止。可針灸臨泣穴。
治療骨頭的痹症,感到煩悶飽脹。可針灸商丘穴。
治療身體失去知覺。先針灸京骨穴,然後針灸中封穴和絕骨穴,都使用泄法。
治療痿弱和厥逆,身體失去知覺,呼吸短淺,濕氣浮腫,膝蓋腫脹。可針灸中封穴。
治療肌肉鬆弛,痿弱和痹症,小腿肚疼痛冰冷,失去知覺。可針灸風市穴。
治療寒氣滲入肌肉之間,劇烈疼痛,麻木不仁。可針灸中瀆穴。
治療膝蓋外側疼痛,無法屈伸,小腿麻痹,失去知覺。可針灸陽關穴。
治療身體麻木,感到沉重。可針灸絕骨穴。
治療寒冷風濕引起的痹症。可針灸環跳穴。
治療濕氣引起的痹症。可針灸條口穴。
治療寒冷濕氣對身體的傷害。可針灸下髎穴。
治療風濕痹症。可針灸委中穴。
治療半身不遂,熱風或冷痹。可針灸下廉穴,直到灸瘡痊癒,冷痹就會消失。
治療痹症影響到胸部和背部。可針灸魚際穴。
治療冷痹,小腿和膝蓋疼痛,腰部和腳部肌肉緊繃,腳部冰冷,氣血上衝,無法長時間站立,偶爾感到疲憊想睡,手腳沉重,每天感覺身體逐漸消瘦,稱為復連病。使人情緒急躁,沒有耐心,經常憂鬱不開心,記憶力減退,容易生氣和高興。如果出現這些症狀,應立即針灸懸鐘穴和絕骨穴,根據年齡灸相應次數。一次灸療即可痊癒,不應再次灸療。如果病情長時間未愈或再次發作,應按法律規定再次灸療。如果想要增加灸療次數,七天後再進行七次灸療。
《資生經》說,《虛損論》指出,疾病起源於五勞。五勞一旦發生,最先損壞的是兩臟。心臟和腎臟受到邪氣侵害,就會產生六種極端症狀。第一是氣極,氣極使人內在虛弱,五臟功能不足,容易受到外來邪氣侵襲,多見於寒濕痹症。又說,五勞、六極、七傷,以及七種氣血瘀滯,導致疾病的轉變,嚴重時會讓人患上大風病,肌肉鬆弛,濕潤麻痹,失去知覺,半身不遂,肌肉萎縮,四肢僵硬。讓人無法生育。
治療骨頭的痹症,關節疼痛難忍,汗流浹背,心情煩躁。應針灸三陰經絡,進行補充。如果關節炎是由氣血逆亂引起,氣血上衝腹部,應針灸陽絡,找出主導疾病的穴位,進行泄陽補陰的調理。可針灸會陰穴、太淵穴、消濼穴和照海穴。
治療大拇指扭傷,下車時踩到地面,恰好傷及手臂末端,導致筋膜炎。可針灸解谿穴。
治療小腿沉重,腳踝無法收縮,腳跟疼痛。可針灸巨虛穴和下廉穴。
治療小腿疼痛,腳步緩慢,容易滑倒,濕潤麻痹,腳底發熱,無法長時間站立。可針灸條口穴。
治療膝蓋寒冷,麻痹失去知覺,肌肉萎縮,無法屈伸。可針灸髀關穴。
治療皮膚疼痛,痿弱麻痹。可針灸外丘穴。
治療大腿根部麻痹,導致膝蓋和大腿外側疼痛,失去知覺,肌肉緊繃。可針灸陽陵泉穴。
治療腰部和肋骨相連疼痛,大腿肌肉抽搐,小腿疼痛,無法屈伸,麻痹失去知覺。可針灸環跳穴。
治療寒風從腳趾開始,沿著脈絡上下傳播,引起胸部和肋骨疼痛,位置不定。可針灸至陰穴。
治療腳底發熱,小腿疼痛,無法長時間站立,濕潤麻痹,行走困難。可針灸三陰交穴。
治療胸痛,引發背痛,偶爾感覺寒冷。可針灸間使穴。
治療心臟疼痛的痹症。可針灸天井穴。
治療胸痛和心痛,呼吸困難,疼痛位置不定。可針灸臨泣穴。
治療胸痛和心痛的痹症。可針灸膻中穴,但不宜針刺。
治療胸痛和心痛的痹症。可針灸期門穴。
2. 自汗
治多汗。穴玉枕
治汗出。穴膈俞
治多汗。四肢不舉。少力。穴曲肘橫文灸五十壯。長平灸五十壯。
治頭項痛。歷節汗出。穴飛揚,湧泉,頷厭,後頂
治瘧多汗。穴崑崙
治溫瘧汗出。穴然谷
治骨寒熱。汗注不止。穴復溜
治心痛汗出。穴大敦
治汗出。穴缺盆
治風汗出。穴中府
治汗出而寒。穴少商
治汗出。穴衝陽
治熱病煩心。心悶。先手臂身熱。瘛瘲唇口聚。鼻張。目下。汗出如珠。穴列缺,曲池
治汗出寒熱。穴五處,攢竹,正營,上脘,缺盆,中府
治汗出衄血不止。穴承漿
治汗出而嘔痓。穴百會
治熱病汗出。目厥足清。又治汗不出。厥。手足清。穴大都
治寒熱無所安。汗出不止。風逆。四肢腫。穴復溜
治熱病煩心。足寒清。多汗。先取然谷。後取太谿。大指間動脈皆先補之。
治汗出。穴列缺,肺俞,心俞
治多汗瘧病。穴譩譆。灸五十壯。
白話文:
[自汗]
治療多汗的情況,可以針灸玉枕穴。
針對出汗的問題,可以針灸膈俞穴。
對於多汗、四肢無力、疲倦的症狀,可以針灸曲肘橫紋和長平穴,各灸五十壯。
針對頭部及頸部疼痛,關節出汗的情況,可以針灸飛揚、湧泉、頷厭、後頂穴。
治療瘧疾時多汗的症狀,可以針灸崑崙穴。
針對溫熱型瘧疾出汗的情況,可以針灸然谷穴。
對於骨寒熱,汗水不止的情況,可以針灸復溜穴。
針對心痛且出汗的症狀,可以針灸大敦穴。
對於出汗的情況,可以針灸缺盆穴。
針對風邪導致的出汗,可以針灸中府穴。
對於出汗且感覺寒冷的情況,可以針灸少商穴。
針對出汗的情況,可以針灸衝陽穴。
治療熱病煩躁、心悶,先手臂、身體熱,肌肉抽搐、嘴脣聚集、鼻子擴張、眼周紅腫、汗珠如珠的情況,可以針灸列缺、曲池穴。
對於出汗伴隨寒熱的情況,可以針灸五處、攢竹、正營、上脘、缺盆、中府穴。
針對出血不止、出汗的情況,可以針灸承漿穴。
針對出汗並嘔吐、痙攣的情況,可以針灸百會穴。
治療熱病出汗、眼睛視線模糊、腳冷、又可治療不出汗、手腳冰冷的情況,可以針灸大都穴。
對於寒熱交錯、出汗不止、逆風、四肢浮腫的情況,可以針灸復溜穴。
治療熱病煩躁、腳冷、多汗,先取然谷穴,後取太谿穴,大拇指間的動脈都要先做補充。
針對出汗的情況,可以針灸列缺、肺俞、心俞穴。
對於多汗的瘧疾病,可以針灸譩譆穴,灸五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