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胃經氣血在此形成強盛風氣。太乙。太,大也。乙,卯木也,風也。該穴名意指胃經氣血在此形成強盛風氣。本穴物質為關門穴傳來的水濕雲氣,因其較為滯重,運行是從關門穴的天之上部傳至本穴的天之下部。水濕雲氣至本穴後,因受腹部外傳之熱的作用,水濕之氣膨脹擴散形成橫向運行的強盛風氣,故而本穴名為太乙。太一名意與太乙同,一通乙。
解剖位置
- 位於腹直肌及其外層鞘膜的位置;
- 在此處可以找到第八肋間的動脈和靜脈分支,以及腹壁下的動脈和靜脈分支;
- 分佈有來自第八肋間神經的分支(身體內部對應的是橫結腸)。
針刺方法
直刺0.5~0.8寸。
穴道介紹
太乙穴有理氣和胃、止痛、安神等功效,主治胃痛、腹脹、嘔吐、心煩、癲狂等症。
太乙穴的具體功效與主治如下:
- 理氣和胃:太乙穴位於胃經,胃主消化,太乙穴可以調理胃氣,促進消化,緩解胃脹。
- 止痛:太乙穴可以止痛,適用於胃痛、腹脹、嘔吐等症。
- 安神:太乙穴可以安神,適用於心煩、癲狂等症。
穴道配伍
太乙穴配穴分析
太乙穴,位於人體腹部,屬於足陽明胃經。其配穴多與胃腑功能及相關臟腑密切相關,主要功效為和胃消食、理氣止痛、寧心安神。以下針對提供的配穴,詳細分析其原理:
1. 太乙穴配中脘穴治胃痛:
- 原理: 中脘穴為胃的募穴,具有理氣和胃的功效。太乙穴與中脘穴均位於胃經循行路線上,且皆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二者合用,能加強理氣止痛之效,尤其針對胃氣阻滯、氣機不暢所引起的胃痛效果顯著。
2. 太乙穴配足三里穴、脾俞穴治消化不良:
- 原理: 足三里穴為胃經的合穴,具有健脾和胃、調氣消食的功效。脾俞穴為脾經的背俞穴,具有健脾益氣的作用。太乙穴配合足三里、脾俞,三穴合用,能健脾益氣、和胃消食,針對脾胃虛弱、運化功能失調引起的消化不良有較好療效。
3. 太乙穴配足三里穴、脾俞穴、胃俞穴,有健脾消食的作用,消化不良:
- 原理: 此配伍在第二點基礎上,增加了胃俞穴,為胃經的背俞穴,具有補益胃氣的作用。四穴合用,更能全面調理脾胃,健脾益氣、和胃消食,對於消化不良的治療效果更為全面。
4. 太乙穴配梁門穴、中脘穴,治胃痛:
- 原理: 梁門穴位於上腹部,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此配伍與第一點相似,三穴均位於胃脘部,合用則能更有效地理氣和胃,緩解胃痛。
5. 太乙穴配滑肉門穴,有清心化痰寧神的作用,癲狂,吐舌:
- 原理: 此配伍較為特殊,涉及到心神。滑肉門穴屬於足陽明胃經,但其功效不僅限於胃腑,也與心神相關,具有清心化痰、寧神的作用。太乙穴與滑肉門穴合用,能通過疏通經絡,調理心神,達到清心化痰、寧神安志的效果,適用於癲狂、吐舌等症狀,但需謹慎使用,並配合其他治療方法。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痢疾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神經性厭食症
神經系統疾病
- 癲癇
消化系統疾病
- 消化不良
- 腹中有鳴叫聲
- 慢性肝炎
- 胃及十二指腸炎
艾灸刮痧
艾灸太乙穴方法
重點程序:
- 準備:
- 選擇適合的艾灸工具,例如艾條、艾灸盒、艾灸儀等。
- 清潔消毒艾灸工具及施灸部位。
- 保持施灸環境通風。
- 定位:
- 準確找到太乙穴位置,位於上腹部,臍中上2寸(下脘)旁開2寸處。
- 施灸:
- 將艾條點燃,懸停於太乙穴上,距離皮膚約2-3釐米,以溫熱感為宜。
- 施灸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可根據個人體質調整時間。
- 施灸過程中,可根據患者的感受調整艾條的距離和施灸時間。
- 結束:
- 施灸結束後,用棉球輕輕擦拭施灸部位,保持皮膚清潔。
- 注意觀察施灸後反應,如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
遠紅外線加熱太乙穴方法
重點程序:
- 準備:
- 選擇適合的遠紅外線加熱設備,例如遠紅外線理療儀、神燈等。
- 清潔消毒設備及施灸部位。
- 保持施灸環境通風。
- 定位:
- 準確找到太乙穴位置,位於上腹部,臍中上2寸(下脘)旁開2寸處。
- 加熱:
- 將遠紅外線加熱設備調至適當溫度,將光束照射在太乙穴上。
- 加熱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可根據個人體質調整時間。
- 加熱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的感受,如有不適應應立即停止加熱。
- 結束:
- 加熱結束後,用棉球輕輕擦拭施灸部位,保持皮膚清潔。
- 注意觀察加熱後反應,如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
注意事項:
- 施灸前應諮詢專業醫生,瞭解自身情況是否適合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
- 孕婦、經期女性、皮膚破損者、有出血傾曏者、對艾葉過敏者,以及患有嚴重心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等患者,應避免施灸或加熱。
- 施灸或加熱時應注意控制溫度,避免燙傷。
- 施灸或加熱後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 施灸或加熱後應注意觀察自身反應,如有任何不適,應立即停止並及時就醫。
按摩推拿
太乙穴按摩方法:
重點程序:
-
準備工作:
- 放鬆心情,平躺或坐姿,雙手自然放在腹部。
- 找到太乙穴位置,位於上腹部,臍中上2寸(下脘)旁開2寸處。
-
按摩手法:
- 指壓法: 用拇指指腹輕輕按壓太乙穴,力度以感覺酸脹舒適為宜,每次按壓5-10秒,反覆操作5-10次。
- 揉按法: 用拇指指腹以順時針方向旋轉揉按太乙穴,力度適中,每次揉按1-2分鐘,反覆操作2-3次。
- 推拿法: 用拇指指腹由太乙穴向上推至胸骨下方,再由胸骨下方向下推回太乙穴,反覆操作5-10次。
-
注意事項:
- 按摩過程中,保持呼吸自然平穩。
- 孕婦、經期女性、腹部有傷口者,請勿按摩太乙穴。
- 如有不適,請立即停止按摩。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