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

REN09

英文名稱Shuifen

位置前正中線上,臍上1寸

所屬經絡任脈

別名中守,中管,分水,風水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3-08-29

穴名介紹


水,地部水液也。分,分開也。該穴名意指任脈的冷降水液在此分流。本穴物質神闕穴傳來的冷降經水及下脘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後,經水循地部分流而散,故而得名。分水名意與該穴同。

解剖位置


  • 關於任脈上的水分穴道:
  • 位置在腹部的腹白線上,這是腹部一條明顯的線條。
  • 深層正下方就是我們的小腸部位。
  • 在這個區域有腹壁下的動脈和靜脈通過。
  • 穴位周圍分布著第八、九對肋間神經的前皮支內側部分,這與身體的感覺有關。

針刺方法


直刺0.5~1寸

注意事項


孕婦慎用

穴道介紹


水分穴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止瀉止渴的作用。主治腹瀉、痢疾、泄瀉、小便不利、小便淋瀝、尿閉、水腫、黃疸、腹脹、嘔吐、口渴、便秘等。

水分穴的功效

  • 利水消腫:水分穴位於上腹部,刺激水分穴可以利水消腫,緩解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 清熱解毒:水分穴位於任脈,任脈主水,水分穴又是水液的輸出穴,刺激水分穴可以清熱解毒,緩解黃疸、腹脹、嘔吐等症狀。
  • 止瀉止渴:水分穴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腹瀉、痢疾、泄瀉、小便不利、小便淋瀝、尿閉、黃疸、腹脹、嘔吐、口渴、便秘等症狀。

水分穴的主治

  • 腹瀉:水分穴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腹瀉引起的腹瀉、腹痛、便溏等症狀。
  • 痢疾:水分穴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痢疾引起的腹瀉、腹痛、便血等症狀。
  • 泄瀉:水分穴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泄瀉引起的腹瀉、腹痛、便溏等症狀。
  • 小便不利:水分穴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小便不利引起的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
  • 小便淋瀝:水分穴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小便淋瀝引起的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
  • 尿閉:水分穴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尿閉引起的排尿困難。
  • 水腫:水分穴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水腫引起的浮腫、尿少等症狀。
  • 黃疸:水分穴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黃疸引起的皮膚、鞏膜黃染等症狀。
  • 腹脹:水分穴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腹脹引起的腹脹、腹痛等症狀。
  • 嘔吐:水分穴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嘔吐引起的嘔吐、噁心等症狀。
  • 口渴:水分穴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口渴引起的口渴、乾燥等症狀。
  • 便秘:水分穴具有利水消腫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便秘引起的便秘、排便困難等症狀。

穴道配伍


水分穴配伍詳解

1. 利水消腫:

  • 水分穴配水道穴、陰陵泉穴: 水分穴主治下焦水濕,水道穴為膀胱經原穴,擅通利小便;陰陵泉穴為脾經合穴,具有利濕消腫的作用。三穴合用,標本兼治,尤其適用於水腫、小便不利。
  • 水分穴配腎俞穴、大赫穴、命門穴、太溪穴: 此配伍針對腎虛水腫。腎俞、大赫、命門為腎經背俞穴及募穴,太溪為腎經原穴,與水分穴共同溫補腎陽,化氣行水。
  • 水分穴配脾俞穴、肺俞穴、足三里穴、三陰交穴: 此配伍針對脾肺虛弱導致的水腫、腹水。脾俞、肺俞補益脾肺之氣,足三里健脾胃,三陰交健脾補腎,與水分穴共同健脾利濕。

2. 調經止帶:

  • 水分穴配三陰交穴、足三里穴、中極穴: 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交會穴,足三里健脾胃,中極為膀胱經原穴,此配伍調和氣血,溫補腎陽,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崩漏、產後惡露不止等。
  • 水分穴配關元穴、中極穴: 關元為任脈之要穴,具有培元固本之功效,與中極、水分穴合用,溫補腎陽,調和沖任,治療月經不調、痛經。
  • 水分穴配歸來穴、血海穴: 歸來穴為血海穴的配穴,血海穴為血海,此配伍補血調經,治療月經不調。

3. 其他配伍:

  • 水分穴配氣海穴、中極穴: 治療遺精、陽痿、疝氣,此配伍行氣利水,溫補腎陽。
  • 水分穴配足三里穴、三陰交穴: 治療腹脹、泄瀉,健脾胃,調和氣血。
  • 水分穴配太沖穴、大敦穴: 治療繞臍疼痛,疏肝理氣,通調氣血。
  • 水分穴配天樞穴、地機穴: 治療腹水,疏通氣機,利水消腫。
  • 水分穴配內關穴: 治療反胃嘔吐,寧心安神,和胃止嘔。
  • 水分穴配中封穴、曲泉穴: 治療臍痛,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 水分穴配天樞穴、氣海穴、會陽穴: 治療腹脹洩瀉,理氣消脹,溫陽利水。
  • 水分穴配關門穴、復溜穴、腎俞穴: 治療腎炎,補腎利水,溫陽通絡。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肺結核
  • 痢疾

消化系統疾病

  • 消化不良
  • 腹中有鳴叫聲
  • 胃及十二指腸炎
  • 腸炎
  • 大腸激擾綜合症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腰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腎及輸尿管結石

艾灸刮痧


艾灸水分穴方法:

重點程序:

  1. 準備艾條: 選擇純艾條,並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待艾條燃燒至頭部冒出火星時,即可開始艾灸。
  2. 定位水分穴: 找到前正中線上,臍上1寸的位置。
  3. 艾灸方式:
    • 懸灸: 將艾條懸於水分穴上1-2寸,保持距離,以溫熱感為宜,每次灸10-15分鐘,每日1-2次。
    • 隔姜灸: 將生薑切片,厚度約0.5釐米,在生薑片中央挖一小孔,將艾條置於孔中,然後將生薑片貼於水分穴上,進行艾灸,每次灸10-15分鐘,每日1-2次。
  4. 艾灸注意事項:
    • 艾灸過程中注意觀察皮膚變化,如有紅腫、灼痛等情況,應立即停止艾灸。
    • 艾灸結束後,用溫水擦拭艾灸部位,並注意保暖。

遠紅外線加熱水分穴方法:

重點程序:

  1. 準備神燈: 使用遠紅外線神燈,並將神燈調至適當溫度。
  2. 定位水分穴: 找到前正中線上,臍上1寸的位置。
  3. 遠紅外線加熱方式: 將神燈照射在水分穴上,保持距離,以溫熱感為宜,每次照射10-15分鐘,每日1-2次。
  4. 遠紅外線加熱注意事項:
    • 照射過程中注意觀察皮膚變化,如有紅腫、灼痛等情況,應立即停止照射。
    • 照射結束後,用溫水擦拭照射部位,並注意保暖。

注意事項:

  • 孕婦慎用。
  •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的過程需小心謹慎,避免燙傷。
  • 如有身體不適,請諮詢專業醫師。

按摩推拿


水分穴按摩方法:

  1. 準備姿勢: 患者仰臥,放鬆腹部。
  2. 定位: 找到前正中線上,臍上1寸的位置。
  3. 按摩方式:
    • 指壓: 用拇指指腹按壓水分穴,力度以感到酸脹為宜。
    • 揉按: 用拇指指腹以旋轉的方式揉按水分穴,持續3-5分鐘。
    • 推拿: 用拇指指腹沿著水分穴的走向,由上而下推拿,重複10-15次。
  4. 時間: 每次按摩3-5分鐘,每日1-2次。

注意事項:

  • 孕婦慎用。
  • 按摩時應注意力度,避免過度刺激。
  • 若有腹部疼痛或其他不適,應停止按摩並諮詢醫生。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