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問答》~ 卷上 (8)
卷上 (8)
1. 第十六章 膀胱經解說
問:膀胱經解說呢?
答:腎為水臟,膀胱為腎之府。凡人飲水,無不化溺而出於膀胱。自唐以下,皆謂膀胱有下竅,無上竅,飲入之水,全憑氣化以出。又謂水入小腸,至闌門飛渡入膀胱,無從入之路也,故曰化氣。《醫林改錯》深叱其謬。西醫云:水入於胃,散走膜膈。胃之四面,全有微絲管出水,水入膜膈,走肝膈,入腎系,腎主瀝溺,由腎系出下走連綱,膀胱附著連綱,溺入之口,即在連綱油膜中也。中國人見牲畜已死,膀胱油膜收縮,不見竅道,遂謂膀胱有下口,無上口,疏漏之至。
西醫此說,誠足罵盡今醫,然持此以薄古聖,則斷斷不可。蓋《內經》已明言,下焦當膀胱上口。又言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內經》所謂三焦,即西醫所謂連綱油膜是也,故焦字從瞧。後人改省作焦,乃不知為何物矣。溺出膀胱,實則三焦主之。而膀胱所主者,則在於生津液。
腎中之陽,蒸動膀胱之水,於是水中之氣上升,則為津液。氣著於物,仍化為水;氣出皮毛,為汗;氣出口鼻,為涕、為唾;遊溢臟腑內外,則統名津液。實由腎陽蒸於下,膀胱之水,化而上行,故曰腎合膀胱,而膀胱為腎生津液之府也。
按:膀胱與連綱相接處,即是入水道。子宮在膀胱後,男子名為丹田,腎陽入丹田,蒸水則化氣上行。膀胱如釜中蓄水,丹田如灶里添薪。膀胱下口,曲而斜上,以入陰莖,溺能射出者,則又肺氣注射之力也。
白話文:
[第十六章 膀胱經解說]
問:如何解釋膀胱經的作用呢?
答:腎臟負責管理身體的水分,而膀胱則是儲存和排出尿液的地方。自唐代以來,人們普遍認為膀胱只有下部的出口,而沒有上部的入口,飲入的水全靠身體的自然生理作用來排出。另一種說法是,水進入小腸後,會透過一個特殊的通道直接進入膀胱,但實際上並無這樣的通道存在,所以我們稱這種現象為「氣化」。然而,《醫林改錯》一書卻對這種觀點提出了嚴厲的批評。
西方醫學認為,水份在進入胃部後,會分散到腹膜和橫膈膜中。胃周圍有許多微細的血管會將水分輸送到腹膜和橫膈膜,再經由肝臟和橫膈膜進入腎臟。腎臟負責製造尿液,再通過腎臟的管道輸送至下方,連接到膀胱。膀胱附著在這段管道上,尿液就是通過這裡進入膀胱的。在中國,人們觀察到牲畜死亡後,膀胱的油膜會收縮,看不到任何孔洞,因此誤以為膀胱只有下部的出口而無上部的入口,這是極大的誤解。
雖然西方醫學的理論確實足以駁斥現代醫學的一些觀點,但是以此來否定古代聖賢的智慧是不恰當的。因為在《黃帝內經》中,已經明確指出膀胱的上方有個開口,並且提到三焦(一種身體部位)是管理水分排泄的器官。《黃帝內經》中的三焦,就是西方醫學所指的連接膀胱的油膜。然而,後世的人們為了簡化文字,將其改為「焦」,導致許多人不知道它真正的含義。事實上,尿液的排出是由三焦負責的,而膀胱的主要功能則是產生津液。
腎臟中的陽氣可以蒸發膀胱中的水分,使其中的水蒸氣上升成為津液。這些水蒸氣附著在身體各部位時,又會重新轉化為液體;如果從皮膚表面排出,就成為汗水;如果從口鼻排出,則成為鼻涕或口水。這些津液在臟腑內外流動,統稱為津液。實際上,這些津液的產生,是因為腎臟的陽氣在下方蒸發膀胱中的水分,使其向上轉化為液體,所以我們說腎臟和膀胱相結合,而膀胱是腎臟產生津液的地方。
補充說明:膀胱和連接的管道交接處,就是水份進入膀胱的通道。子宮位於膀胱後方,男性則稱之為丹田。腎臟的陽氣進入丹田後,可以蒸發水份並使其轉化為氣體,向上運行。膀胱就像鍋爐一樣,儲存著水份,而丹田則像爐竈一樣,不斷地添加燃料。膀胱的下部出口是彎曲且斜向上的,進入陰莖,使得尿液能夠射出,這也是因為肺臟的氣壓推動所致。
2. 第十七章 足少陰腎經穴歌注
問:腎經左右共五十四穴,系何名,在何處,主治何病?
答:湧泉屈足卷指取,足心陷中白肉際,腎井木穴分壯三,主治回陽屍厥疾。(注:湧泉穴,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白肉際,跪取,腎井木穴。三壯,五分。主治屍厥,面黑如炭,喘咳唾血,目䀮䀮無所見,善恐惕惕,如人將捕之,舌乾,喉腫,氣逆,心痛,黃疸,腸澼,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善悲,小腹極痛,足脛寒逆,腰痛,便難,心中結熱,風疹,風癇,飢不能食,失音,喉痹,賁豚等症。)
問:然谷穴呢?
答:然谷踝前大骨下,滎水之穴分壯三,主治咽腫心恐懼,婦人經病小兒殃。(注:然谷穴,在足內踝前大骨下陷中,腎滎水穴也。三分,三壯。主治咽腫不能納唾,又不能出唾,恐懼如人將捕之,涎出,喘呼少氣,足跗腫不得履地,寒疝,小腹脹,上搶胸脅,咳嗽唾血,喉痹,淋瀝,白濁,胻酸,不能久立,足一寒一熱,舌縱,煩滿,消渴,自汗,盜汗,痿厥,洞泄,心痛如椎刺,男子精泄,婦人無子,小兒臍風,口噤等症。)
問:太谿穴呢?
答:踝後跟上是太谿,輸土之穴三壯分,主治心痛如椎刺,疝氣牙疼病屬陰。(注:太谿穴,在足內踝後五分,跟骨上動脈陷中,腎輸土穴也。三壯,三分。主治久瘧,咳逆,心痛如椎刺,脈沉,手足寒至節,嘔吐痰涎,口中如膠,善噫,寒疝,熱病汗不出,默默嗜臥,溺黃,便難,咽腫,唾血,痃癖,腹脅痛,傷寒手足厥冷,牙齒痛等症。)
問:大鐘穴呢?
答:溪下五分尋大鐘,大骨之上兩筋中,足少陰絡三分壯,主治癃閉腰脊疼。(注:大鐘穴,在足跟後踵中,太谿下五分,足少陰絡。三分,三壯。主治嘔吐,胸膈喘息,腹滿便難,腰脊痛,少氣,淋瀝,多寒欲閉戶,善驚不樂,舌乾咽枯等症。)
問:水泉穴呢?
答:水泉溪下一寸許,四壯四分何病治,主治近視目䀮䀮,女人經病腹中刺。(注:水泉穴,在太谿下一寸,四壯,四分。主治目䀮䀮不能遠視,女子經病,腹中痛等症。)
問:照海穴呢?
答:照海內踝下四分,前後有筋陰蹺生,五壯四分主何治,癇病夜發此穴尋。(注:照海穴,在足內踝下四分,前後有筋,陰蹺脈生。五壯,四分。主治咽乾,心悲不樂,四肢懈惰,久瘧,卒疝,嘔吐,嗜臥,中風默默不知所痛,視如見星,小腹痛,婦女經逆等症。(潔古曰:癇病夜發,灸陰蹺照海穴;晝發,灸陽蹺申脈穴是也。)
問:復溜穴呢?
答:復溜踝後上二寸,腎經金穴分壯三,主治傷寒瘧疾病,腸癖血痔小便難。(注:復溜穴,在足內踝上二寸,筋骨動脈陷中,腎經金穴也。五壯,三分。主治腸癖,腰脊內引痛,不能俯仰起坐,目視䀮䀮,善怒,多言,舌乾,胃熱,蟲動涎出,足痿不收履,胻寒不自溫,腹中雷鳴,腹脹如鼓,四肢腫。五種水病:青、赤、黃、白、黑。
青取井,赤取滎,黃取輸,白取經,黑取合。血痔泄後腫,五淋,小便如散火,骨寒熱盜汗,汗出不止,齒齲脈微細不見,或時無脈等症。)
問:交信穴呢?
答:溜前筋骨取交信,三壯四分主何病,癃閉㿉疝與氣淋,女子血漏及經病。(注:交信穴,在足內踝骨上二寸,復溜前、三陰交後,筋骨間取之。三壯,四分。主治氣淋,㿉疝,赤白痢,癃閉,股樞內痛,大小便難,女子血漏,陰挺出,經不調等症。)
問:築賓穴呢?
答:築賓六寸腨分上,屈膝取之分壯三,主治㿉疝癲狂病,嘔吐涎沫腨痛難。(注:築賓穴,在足內踝上六寸,腨分中。五壯,三分。主治㿉疝,小兒胎疝,痛不能食乳,癲狂妄言,怒罵,吐舌,嘔吐涎沫,足腨痛等症。)
問:陰谷穴呢?
答:陰谷膝輔屈膝探,大筋之下小筋上,腎合水穴三分壯,主治陰痿與腹脹。(注:陰谷穴,在膝內輔骨後,大筋下、小筋上,動脈,屈膝乃得,腎合水穴也。三壯,四分。主治膝痛如錐,不得屈伸,舌縱涎下,煩逆,溺難,小便急引陰痛,陰痿,股內廉痛,婦人漏下不止,腹脹滿不得息,男子如蠱,女子如娠等症。)
問:橫骨穴呢?
答:橫骨大赫下一寸,禁針三壯何病治,陰器引痛便五淋,虛竭失精內眥赤。(注:橫骨穴,在大赫下一寸,陰上橫骨中,有陷如仰月,曲骨外一寸。三壯,禁針。主治五淋小便不通,陰器引痛,小腹滿,目赤痛從內眥始,五臟虛竭,失精等症。)
問:大赫穴呢?
答:大赫氣穴下一寸,去腹中行一寸尋,五壯三分醫何病,男主陰縮女帶淋。(注:大赫穴,在氣穴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五壯,三分。主治虛勞失精,男子陰器結縮,莖中痛,目赤痛從內眥始,婦人赤帶等症。)
問:氣穴穴呢?
答:氣穴四滿下一寸,左名氣穴右子戶,五壯三分何病治,奔豚氣上腰脊痛。(注:氣穴穴,在四滿下一寸,左名氣穴,右名子戶,一名胞門,去腹中行各一寸。五壯,三分。主治賁豚氣上,引腰脊痛,泄痢不止,目赤痛從內眥始,婦人經不調等症。)
問:四滿穴呢?
答:四滿中注下一寸,五壯三分主何病,積聚疝瘕腸澼寒,月經不調腹絞痛。(注:四滿穴,在中注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五壯,三分。主治積聚,腸癖,大腸有水,臍下切痛,振寒,目內眥赤痛,婦人經不調,惡血絞痛,奔豚等症。)
問:中注穴呢?
答:中注肓俞下一寸,去腹中行一寸論,五壯一寸何病治,便燥眥赤腰脊疼。(注:中注穴,在肓俞下一寸,去腹中行各一寸。五壯,一寸。主治小腹熱,大便堅燥,腰脊痛,目內眥赤痛,女子經病等症。)
問:肓俞穴呢?
答:肓俞商曲下二寸,平神闕外一寸尋,五壯半寸主何病,腹中積聚目赤疼。(注:肓俞穴,在商曲下二寸,平神厥各開一寸。五壯,半寸。主治腹切痛,寒疝,大便燥結,腹滿,心寒,目赤痛從內眥始等症。)
問:商曲穴呢?
答:商曲石關下一寸,去腹中行寸五分,五壯五分主何病,腹中積聚目赤疼。(注:商曲穴,在石關下一寸,去腹中行各寸半。五壯,五分。主治腹痛,腹中積聚,時切痛,腸中痛,不嗜食,目赤痛從內眥始等症。)
問:石關穴呢?
答:石關陰都下一寸,去腹中行各寸半,五壯五分何病治,噦嘔腹疼便淋患。(注:石關穴,在陰都下一寸,去腹中行各寸半。五壯,五分。主治噦噫嘔逆,腹痛氣淋,小便黃,大便不通,心下堅滿,脊強不利,多唾,目赤痛從內眥始,婦人無子,臟有惡血,血上衝腹,痛不可忍等症。)
問:陰都穴呢?
答:陰都通谷下一寸,去中寸半分壯三,主治瘧疾心煩滿,脅熱腹脹目赤探。(注:陰都穴,一名食宮,在通谷下一寸,去腹中行各寸半。三壯,三分。主治寒熱瘧疾,心下煩滿,腸鳴腹脹,氣搶脅下痛,目赤痛從內眥始等症。)
問:通谷穴呢?
答:通谷幽門下一寸,去腹中行寸半尋,三壯三分主何病,喑喎痃癖目赤疼。(注:通谷穴,在幽門下一寸,去腹中行各寸半。三壯,三分。主治口喎,飲食喜嘔,暴喑不能言,痃癖胸滿,食不化,心神恍惚,目赤痛從內眥始等症。)
問:幽門穴呢?
答:幽門巨闕旁寸半,五壯五分主何病,小腹脹滿嘔吐煩,泄利膿血目眥患。(注:幽門穴,在巨闕旁寸半。五壯,五分。主治小腹脹滿,嘔吐涎沫,喜唾,心下煩悶,不嗜食,裡急,泄利膿血,目赤痛從內眥始,女子心痛,氣逆喜吐,飲食不下等症。)
問:步廊穴呢?
答:步廊神封下寸六,去胸中行二寸居,仰取五壯三分刺,胸脅臂痛喘息醫。(注:步廊穴,在神封下寸六分,去胸中行各二寸,仰取。五壯,三分。主治胸脅支滿,痛引胸,鼻塞不通,呼吸少氣,咳逆,嘔吐,不嗜食,臂不得舉等症。)
問:神封穴呢?
答:神封靈墟下寸六,五壯三分何病醫,主治胸滿不得息,咳嘔乳癰灑淅奇。(注:神封穴,在靈墟下一寸六分陷中,去胸中行各二寸,仰取。五壯,三分。主治胸滿不得息,咳逆,乳癰,灑淅,嘔吐,惡寒,不嗜食等症。)
問:靈墟穴呢?
答:靈墟神藏一寸六,五壯三分何病醫,主治胸腹支滿痛,咳逆嘔吐食不思。(注:靈墟穴,在神藏下一寸六分。五壯,三分。主治胸腹支滿,痛引脅下,咳逆嘔吐,不嗜食等症。)
問:神藏穴呢?
答:神藏彧中下寸六,五壯四分何病屬,主治嘔吐咳逆殃,胸滿不食氣喘促。(注:神藏穴,在彧中下一寸六分。五壯,四分。主治咳喘不得息,嘔吐,胸滿,不嗜食等症。)
問:彧中穴呢?
答:彧中俞府下寸六,五壯四分主治同,咳逆喘息食不下,胸脅支滿涎唾從。(注:彧中穴,在俞府下一寸六分。五壯,四分。主治咳逆,喘不能息,食不下,胸脅支滿,涎出多唾等症。)
問:俞府穴呢?
答:俞府璇璣旁二寸,氣舍之下仰取正,三壯四分何病醫,主治嘔逆脹喘症。(注:俞府穴,在璇璣旁二寸,氣舍下,仰取。三壯,四分。主治咳逆上氣,嘔吐喘咳,腹脹不下飲食,胸中痛,久喘灸七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