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溫,溫熱也。溜與留同,含停留之意。穴為手陽明經之郄,乃氣血深聚之處。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陽氣溫熱,穴六為陽氣所註,故名。
解剖位置
- 手陽明大腸經上的溫溜穴位置解析如下:
- 位於手腕附近,具體地說,在橈側腕伸肌和拇長展肌這兩塊肌肉之間。
- 在這個區域,你會發現橈動脈的分支和頭靜脈,它們就像是身體裡的小溪流。
- 此外,這裡還有前臂背側皮神經和橈神經的深支,它們負責傳遞感覺和運動信號。
針刺方法
直刺0.5~1寸
穴道介紹
溫溜穴功效「清熱消腫、調理腸胃」。主治頭痛、面腫、口舌、咽喉腫痛、腸鳴、腹痛、癲狂、肩背酸痛、扁桃體炎、腮腺炎、口腔炎。
現代研究發現,針剌溫溜穴治療肱骨外上踝炎,效果顯著。
穴道配伍
溫溜穴,位於大腸經,屬土,具有瀉熱通便、理氣止痛的功效。其配伍應用靈活多變,主要基於經絡循行及臟腑之間的相互關係。
1. 溫溜穴配谷穴治頭痛:
- 原理: 溫溜穴是大腸經穴位,而谷穴是膽經穴位,頭痛常與肝膽之氣鬱滯有關。此配伍取穴的思路是:溫溜瀉熱通便,調節大腸經氣血,間接影響肝膽;谷穴疏肝理氣,直接針對頭痛病竈。兩穴合用,協同作用,達到清熱解毒,疏肝理氣,緩解頭痛的目的。
2. 配足三里、上巨虛,治腸鳴腹痛,腹瀉:
- 原理: 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的合穴,具有健脾益氣、和胃消食的功效;上巨虛為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具有健脾益氣、理氣消食的作用。腸鳴腹痛、腹瀉多與脾胃虛弱、腸道功能紊亂有關。溫溜穴瀉熱通便,配合足三里、上巨虛健脾益氣,調整脾胃功能,從而達到止瀉止痛的效果。三穴合用,標本兼治。
3. 配曲池,治咽喉腫痛:
- 原理: 曲池穴是大腸經的原穴,具有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的功效。咽喉腫痛多與肺經和大腸經的熱毒有關。溫溜穴瀉熱,曲池清熱解毒,兩穴相配,清瀉上焦火熱,消腫止痛。
4. 配僕參、豐隆,治癲痛:
- 原理: 僕參穴屬足陽明胃經,豐隆穴屬足陽明胃經,皆與脾胃相關。癲痛的發生,部分原因與脾胃失調,氣血不暢有關。溫溜穴清熱瀉火,配合僕參、豐隆穴健脾和胃,理氣止痛,從而達到治療癲痛的目的。此配伍著重於調理脾胃,間接影響整體氣血運行,緩解癲痛症狀。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肺結核
- 痢疾
- 腮腺炎
- 結膜炎
神經系統疾病
- 癲癇
- 梅尼爾氏病
- 睡眠時磨牙
- 頭痛
眼與附器疾病
- 麥粒腫
- 結膜炎
- 眼睛紅痛
耳與乳突疾病
- 暈眩
呼吸系統疾病
- 氣喘
- 扁桃腺炎
-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 感冒
- 急性咽喉炎
消化系統疾病
- 腹中有鳴叫聲
- 牙齦腫脹痛
- 胃及十二指腸炎
- 舌頭痛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五十肩
- 膝蓋痛
- 肩關節痛
- 背痛
- 脖子頸項酸痛
- 手肘外側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乳腺炎
艾灸刮痧
艾灸溫溜穴方法
材料:
- 艾條
- 艾灸盒(可選)
- 火柴或打火機
步驟:
- 準備: 將艾條點燃,燃燒至艾條末端冒出持續的煙霧。
- 定位: 找到溫溜穴,可以根據穴位圖自行定位,或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 施灸: 將燃燒的艾條靠近溫溜穴,保持一定的距離,以溫熱舒適為宜。
- 時間: 一般施灸時間為10-15分鐘,可根據個人體質和感受適當調整。
- 手法: 可以採用懸灸或隔姜灸等方法,懸灸是指將艾條懸於穴位上方,隔姜灸是指將艾條放在切成薄片的生薑片上。
- 注意: 施灸過程中,需保持穴位周圍皮膚乾燥,避免燙傷。
遠紅外線加熱溫溜穴方法
材料:
- 遠紅外線加熱燈(神燈)
- 毛巾
步驟:
- 準備: 將遠紅外線加熱燈開啟,預熱至適當溫度。
- 定位: 找到溫溜穴,可以根據穴位圖自行定位,或尋求專業人士協助。
- 加熱: 將毛巾覆蓋在溫溜穴上,然後將遠紅外線加熱燈照射在毛巾上,保持一定的距離,以溫熱舒適為宜。
- 時間: 一般加熱時間為15-20分鐘,可根據個人體質和感受適當調整。
- 注意: 加熱過程中,需保持穴位周圍皮膚乾燥,避免燙傷。
注意事項:
- 施灸或加熱過程中,需注意觀察體感,若有不適,應立即停止。
- 孕婦、皮膚敏感者、患有嚴重疾病者,應慎用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
- 應選擇正規的艾條或遠紅外線加熱燈,並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
- 建議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
按摩推拿
按摩溫溜穴方法
重點程序:
-
準備:
- 放鬆手腕和手臂,將手掌朝上。
- 找到手腕外側靠近大拇指一側的陽谿穴。
- 從陽谿穴向上五寸(約四根手指寬度)的位置,即為溫溜穴。
-
按摩手法:
- 指壓法: 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溫溜穴,力度適中,持續按壓3-5秒,反覆按壓5-10次。
- 揉捏法: 用拇指和食指輕輕捏住溫溜穴,上下揉動,每次揉捏5-10秒,重複5-10次。
- 推拿法: 用拇指從溫溜穴附近開始,沿著手臂向上推至肩部,反覆推拿5-10次。
-
注意事項:
- 按摩時應保持輕柔,避免過度用力。
- 若有疼痛或不適,應立即停止按摩。
- 按摩後,可輕輕拍打按摩部位,促進血液循環。
- 每天按摩1-2次,每次按摩5-10分鐘。
其他按摩技巧:
- 可用熱毛巾敷溫溜穴,有助於放鬆肌肉,促進血液循環。
- 可配合其他穴位按摩,例如陽谿穴、曲池穴等,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