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膀胱經氣血在此變為溫熱之性。金門。金,肺性之氣也。門,出入的門戶也。金門名意指膀胱經氣血在此變為溫熱之性。本穴物質為膀胱經下部經脈上行的陽氣,性溫熱,與肺金之氣同性,故名金門。
解剖位置
- 金門穴的位置是在小腿後方,具體來說是在腓骨長肌腱和小趾外展肌這兩條肌肉之間。
- 在這個區域,你會找到足底外側的動脈和靜脈,它們就像是身體裡的小水管,負責血液的輸送。
- 這裡還有足背外側皮神經,這是讓你小腿後部有感覺的神經。
- 更深一層,存在著足底外側神經,這條神經對足底的感覺非常重要。
針刺方法
直刺0.3-0.5寸
穴道介紹
金門穴具有補陽益氣、疏導水濕的功效。主治頭痛、癲癇、小兒驚風、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以下是金門穴的具體主治疾病:
- 頭痛、眩暈、癲癇、腰膝痛、外踝痛、下肢痹痛等。
- 現代:風濕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症、坐骨神經痛、小兒抽搐、小兒驚風等。
穴道配伍
1. 金門穴配太陽穴、合谷穴治療頭痛:
- 原理:頭痛多因經絡不通,氣血瘀滯所致。太陽穴為陽明經與太陽經交會穴,合谷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皆具有疏通經絡、行氣止痛的功效。金門穴作為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可從足部疏通經絡,與太陽穴、合谷穴共同作用,達到三經合力,疏通頭部經絡,改善氣血循環,從而緩解頭痛。此配伍取三經合治,標本兼顧之效。
2. 金門穴配跗陽穴、委中穴、環跳穴,可麻醉止痛、提高痛閾:
- 原理:此配伍是利用經絡的循行路線和臟腑經絡的聯繫來達到麻醉止痛的效果。跗陽穴屬足少陽膽經,委中穴屬足太陽膀胱經,環跳穴屬足少陽膽經,與金門穴共同作用,可加強氣血運行,疏通經絡,減輕疼痛感,提高痛閾。此配伍旨在從多個角度調節機體的痛覺傳導通路,減輕痛覺信號的傳遞。
3. 金門穴配人中穴、中沖穴,有醒神鎮驚開竅的作用,治療癲癇,驚風:
- 原理:人中穴為任脈穴,具有回陽救逆、開竅醒神之功效;中沖穴為手厥陰心包經的井穴,具有通絡泄熱之功效。金門穴配合人中穴、中沖穴,可迅速疏通經絡,振奮心神,具有明顯的醒神、鎮驚、開竅作用。此配伍注重急救,通過刺激穴位,迅速改善腦部血供,恢復神志,治療癲癇及驚風等急症。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
神經系統疾病
- 癲癇
- 小兒驚巒
- 梅尼爾氏病
- 頭痛
耳與乳突疾病
- 耳鳴
- 耳聾
- 暈眩
消化系統疾病
- 腹股溝疝氣
- 牙齦腫脹痛
- 慢性肝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痛風
- 膝蓋痛
- 肩關節痛
- 背痛
- 脖子頸項酸痛
- 腰痛
艾灸刮痧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金門穴方法:
艾灸
-
準備:
- 艾條 (建議使用陳艾,溫和灸感)
- 艾灸盒 (可以固定艾條,方便操作)
- 溫水
- 毛巾
- 燃點艾條的工具 (例如火柴或打火機)
-
清潔:
- 用溫水清潔金門穴周圍皮膚,並用毛巾擦拭乾。
-
點燃艾條:
- 將艾條的一端點燃,並輕輕吹去多餘的火星。
-
懸灸:
- 將燃點的艾條懸於金門穴上,距離皮膚約 1-2 寸 (約 3-5 釐米),感受溫熱感。
- 每次灸 10-15 分鐘,一天可灸 1-2 次。
-
注意事項:
- 注意艾條的距離,避免灼傷皮膚。
- 若感覺過熱,可將艾條稍微遠離皮膚。
- 灸後用溫水清潔金門穴周圍皮膚。
- 艾灸後避免立即接觸冷水。
遠紅外線加熱 (神燈)
-
準備:
- 遠紅外線神燈
- 毛巾
-
清潔:
- 用溫水清潔金門穴周圍皮膚,並用毛巾擦拭乾。
-
加熱:
- 將神燈對準金門穴,距離皮膚約 20-30 釐米。
- 每次加熱 15-20 分鐘,一天可加熱 1-2 次。
-
注意事項:
- 注意神燈的距離,避免灼傷皮膚。
- 若感覺過熱,可將神燈稍微遠離皮膚。
- 加熱後用溫水清潔金門穴周圍皮膚。
- 加熱後避免立即接觸冷水。
按摩推拿
金門穴按摩方法
重點程序:
- 準備:
- 洗淨雙手。
- 將按摩油或乳液塗抹於按摩部位。
- 定位: 找到足外側部,外踝前緣直下,骰骨下緣凹陷處。
- 按壓:
- 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壓金門穴,力度適中,以感到酸脹感為宜。
- 按壓時可配合輕微旋轉動作,加強穴位刺激。
- 時間: 每次按壓3-5分鐘,每天可按壓2-3次。
- 手法:
- 可以使用指尖、拇指指腹或手掌根部進行按壓。
- 也可以使用按摩工具輔助,如按摩棒或滾珠。
- 注意事項:
- 按摩過程中如果感到疼痛,應立即停止。
- 孕婦、患有皮膚病或其他疾病者需謹慎按摩。
- 按摩後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