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解剖位置
- 位置於顳肌的上緣,就在頭皮下那層像帽子一樣的筋膜中;
- 在這裡會遇到來自顳淺動脈與靜脈的額部分支;
- 此處還有耳額神經的分支,以及負責面部表情的面神經額顳支經過。
針刺方法
穴道介紹
頭維穴位於足少陽陽明陽維之會,功效「熄風鎮痙,止痛明目」。 主治頭痛、目眩、迎風流淚、眼瞼潤眶動、視物不明、目痛、面癱、面神經麻痹、神經血管性頭痛。
近代臨床針刺頭維穴治療血管神經性頭痛、偏頭痛與過敏性鼻炎,效果顯著。
穴道配伍
頭維穴位於頭部,屬足陽明胃經,具有疏風清熱、止痛、寧神之效。其配伍多樣,主要基於其經絡循行及臟腑聯繫,針對不同病症發揮協同作用。
一、 與太陽穴配伍(改善臉部痙攣、疼痛): 頭維穴疏通經絡,太陽穴則為局部穴位,二者合用,能有效緩解局部經絡氣血瘀滯,從而改善臉部痙攣和疼痛。原理是疏通經絡,解除肌肉痙攣,消散疼痛。
二、 與風池穴配伍(迎風流淚): 風池穴為風邪入侵的主要通道,頭維穴則可疏散風邪,二者合用,能有效祛除風邪,改善迎風流淚症狀。原理是疏風散邪,清利頭目。
三、 與湧泉穴、大陵穴、合谷穴配伍(頭痛): 湧泉穴為腎經原穴,可滋陰補腎;大陵穴為心包經原穴,可寧心安神;合谷穴為大腸經原穴,具有疏通經絡,止痛之功;頭維穴則可疏通經絡,止頭痛。此配伍涵蓋了多個臟腑經絡,從整體調節入手,標本兼治頭痛。原理是滋陰降火,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四、 與攢竹穴、絲竹空穴配伍(眼瞼跳動): 攢竹穴和絲竹空穴均位於眼部經絡循行路線上,與頭維穴合用,可有效疏通眼部經絡,緩解眼瞼跳動。原理是疏通經絡,平肝熄風。
五、 與後溪穴、太沖穴、湧泉穴配伍(精神分裂症): 此配伍較為複雜,涉及腎經、肝經及督脈,後溪穴通督脈,太沖穴瀉肝火,湧泉穴滋腎水,頭維穴則寧神安神,整體調節臟腑功能,以期改善精神分裂症狀。原理是滋陰降火,疏肝解鬱,寧心安神。
六、 與風池、率谷、合谷、列缺穴配伍(偏頭痛、眼痛): 此配伍是多個經絡穴位的組合,以祛風活血,通絡鎮痛為主。風池、率谷、合谷、列缺穴分別屬於不同的經絡,共同作用於頭部及四肢,配合頭維穴,能更全面地治療偏頭痛及眼痛。原理是祛風活血,通絡止痛。
七、 與天柱穴、太沖穴、攢竹穴配伍(頭昏目眩): 天柱穴具有疏通頸項經絡的作用,太沖穴瀉肝火,攢竹穴疏通眼部經絡,與頭維穴配合,可有效改善頭昏目眩症狀。原理是疏通經絡,平肝潛陽。
八、 與陽白穴、絲竹空穴、合谷穴配伍(面癱): 陽白穴位於額部,絲竹空穴位於眼部,合谷穴則具有通經活絡之效,配合頭維穴,可有效疏通面部經絡,改善面癱症狀。原理是疏通經絡,活血通絡。
Youtube影片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帶狀疱疹
- 麻疹
- 結膜炎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
神經系統疾病
- 梅尼爾氏病
- 偏頭痛
- 頭痛
眼與附器疾病
- 容易流眼淚
- 麥粒腫
- 結膜炎
- 眼睛紅痛
耳與乳突疾病
- 暈眩
循環系統疾病
- 腦中風
- 原發性高血壓
呼吸系統疾病
- 氣喘
消化系統疾病
- 慢性肝炎
- 胃及十二指腸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顳顎關節痛
艾灸刮痧
不宜運用灸法
按摩推拿
頭維穴按摩方法
重點程序:
- 準備: 以大拇指指腹為工具。
- 定位: 找到頭維穴位置。
- 按壓: 以大拇指指腹按揉頭維穴,力度適中,感到酸脹即可。
- 時間: 按揉3~5分鐘。
- 頻率: 每天一次。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