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洲

《針灸大成》~ 卷九 (2)

回本書目錄

卷九 (2)

1. 治症總要(楊氏)

〔第十〕偏正頭風:風池合谷絲竹空。

問曰:『以上穴法,刺如不效,何也?』

答曰:『亦有痰飲停滯胸膈,賊風竄入腦戶,偏正頭風,發來連臂內痛,或手足沉冷,久而不治,變為癱瘓,亦分陰陽針之。或針力不到,未效,可刺中脘,以疏其下疾,次針三里,瀉去其風,後針前穴。中脘三里解谿。』

〔第十一〕頭風目眩:解谿豐隆。

問曰:『此症刺效復發,何也?』

答曰:『此乃房事過多,醉飽不避風寒而臥,賊風竄入經絡,冷症再發,復針後穴:風池上星三里。』

〔第十二〕頭風頂痛:百會後頂合谷。

問曰:『頭頂痛針入不效者,再有何穴可治?』

答曰:『頭頂痛,乃陰陽不分,風邪竄入腦戶,刺故不效也。先取其痰,次取其風,自然有效。中脘三里風池合谷。』

〔第十三〕醉頭風:攢竹印堂三里。

問曰:『此症前穴針之不效,何也?』

答曰:『此症有痰飲停於胃脘,口吐清涎,眩暈,或三日、五日,不省人事,不進飲食,名曰醉頭風。先去其氣,化痰調胃進食,然後去其風痛也。中脘膻中三里風門。』

〔第十四〕目生翳膜:睛明合谷四白。

問曰:『以上穴法,刺之不效,何也?』

答曰:『此症受病既深,未可一時便愈,須是二、三次針之,方可有效。復刺後穴:太陽、光明、大骨空、小骨空。』

〔第十五〕迎風冷淚:攢竹大骨空小骨空。

問曰:『此症緣何而得?』

答曰:『醉酒當風,或暴赤,或痛,不忌房事,恣意好餐,燒煎肉物;婦人多因產後不識回避,當風坐視,賊風竄入眼目中,或經事交感,穢氣衝上頭目,亦成此症。復刺後穴:小骨空(治男婦醉後當風)三陰交(治婦人交感症)淚孔上(米大艾七壯效)中指半指尖(米大艾三壯)。』

〔第十六〕目生內障:瞳子髎合谷臨泣睛明。

問曰:『此症從何而得?此數穴針之不效,何也?』

答曰:『怒氣傷肝,血不就舍,腎水枯竭,氣血耗散,臨患之時,不能節約,恣意房事,用心過多,故得此症,亦難治療。復針後穴:光明天府風池。』

〔第十七〕目患外瘴:小骨空太陽睛明合谷。

問曰:『此症緣何而得?』

答曰:『頭風灌注瞳人,血氣湧溢,上盛下虛,故有此病。刺前不效,復刺後穴二三次方愈。臨泣攢竹三里內眥尖(灸五壯,即眼頭尖上)。』

〔第十八〕風沿眼紅澀爛:睛明四白合谷臨泣二間。

問曰:『針之不效,何也?』

答曰:『醉飽行房,血氣凝滯,癢而不散,用手揩摸,賊風乘時竄入,故得此症。刺前不效,復刺後穴:三里光明。』

〔第十九〕眼赤暴痛:合谷三里太陽睛明。

白話文:

[治症總要(楊氏)]

第十、偏正頭風: 治療偏頭痛,可用風池、合谷、絲竹空穴。如果針灸無效,可能是因為痰飲停滯胸膈,風邪入侵腦部,導致偏頭痛並伴隨手臂內側疼痛、手腳冰冷等症狀,久治不愈可能導致癱瘓。此時需區分陰陽,施以不同的針灸方法。若針灸效果不佳,可先針刺中脘穴疏通下焦,再針刺足三里穴瀉去風邪,最後再針刺前述穴位。 中脘、足三里、解谿穴皆可使用。

第十一、頭風目眩: 治療頭痛頭暈,可用解谿、豐隆穴。如果針灸後症狀復發,可能是因為房事過度、醉酒飽食後不避風寒而臥,導致風邪入侵經絡,引起冷症復發。此時需再次針刺風池、上星、足三里穴。

第十二、頭風頂痛: 治療頭頂疼痛,可用百會、後頂、合谷穴。如果針灸無效,可能是因為陰陽失調,風邪入侵腦部。治療應先化痰,再祛風,才能有效。中脘、足三里、風池、合谷穴皆可使用。

第十三、醉頭風: 治療醉酒後頭痛,可用攢竹、印堂、足三里穴。如果針灸無效,可能是因為痰飲停滯胃脘,伴隨嘔吐清水、眩暈、昏迷等症狀,持續數日不進食,此為醉頭風。治療應先調理氣機,化痰和胃,促進進食,然後再治療頭痛。中脘、膻中、足三里、風門穴皆可使用。

第十四、目生翳膜: 治療眼翳,可用睛明、合谷、四白穴。如果針灸無效,可能是因為病情較重,需要多次針灸才能有效。可再次針刺太陽、光明、大骨空、小骨空穴。

第十五、迎風冷淚: 治療迎風流淚,可用攢竹、大骨空、小骨空穴。此症可能由醉酒後受風、暴怒、房事過度、飲食不節等引起,婦女產後受風也可能導致此症。可再次針刺小骨空穴(治療男女醉酒後受風)、三陰交穴(治療婦女經期相關症狀)、淚孔上(艾灸七壯)、中指半指尖(艾灸三壯)。

第十六、目生內障: 治療內障,可用瞳子髎、合谷、臨泣、睛明穴。此症可能是由怒氣傷肝、腎水虧竭、房事過度、用眼過度等引起,難以治療。可再次針刺光明、天府、風池穴。

第十七、目患外瘴: 治療外障,可用小骨空、太陽、睛明、合谷穴。此症可能是由頭痛引發,血氣上湧,導致上盛下虛。如果針灸無效,可再次針刺臨泣、攢竹、足三里、內眥尖(艾灸五壯)穴。

第十八、風沿眼紅澀爛: 治療風邪入侵導致眼紅、澀、爛,可用睛明、四白、合谷、臨泣、二間穴。如果針灸無效,可能是因為醉酒飽食後行房,導致血氣凝滯,用手揉搓後風邪乘虛而入。可再次針刺足三里、光明穴。

第十九、眼赤暴痛: 治療眼赤疼痛,可用合谷、足三里、太陽、睛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