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解剖位置
筋縮穴位於腰部,具體來說,它位於腰背部的筋膜、脊椎旁的棘上韌帶和肌肉間的韌帶之中。這個穴位附近有一些重要的血管和神經,包括第九肋間動脈的後支血管和棘間皮下靜脈叢,還有第九胸神經後支的內側分支。這些結構都與筋縮穴的位置相關聯,對於瞭解如何通過按摩這一穴位來緩解腰部疼痛等症狀十分重要。
針刺方法
穴道介紹
筋縮穴的功效是鎮驚熄風、通絡止痙。主治的疾病:癲癇、抽搐、腰背疼痛、胃痛、脊背強急、胃痙攣、胃炎、癔病。
穴道配伍
1. 筋縮穴配大椎穴、人中穴治小兒驚癇: 此配伍以督脈為主線,大椎穴為督脈之穴,具有解表散寒、寧心安神的作用;人中穴為任脈穴,具有開竅醒神之效。三穴合用,能有效平息驚癇,其原理是通過疏通督脈,振奮陽氣,清熱瀉火,從而達到安神定驚的效果。
2. 筋縮穴配水道穴治脊強: 水道穴位於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通經活絡的作用。筋縮穴配水道穴,一則疏通督脈之氣,二則利水通淋,共同作用於脊柱,故能有效緩解脊強(脊柱強直)。溫通陽氣、散寒止痛的功效,也針對脊強伴隨的寒痛症狀。
3. 筋縮穴配懸樞穴、脊中穴、中樞穴治胃痙攣: 此配伍以督脈與任脈相配合,懸樞、脊中、中樞穴皆與脊柱相關,具有理氣止痛、寧心安神的作用。與筋縮穴合用,可協同作用於胃部經絡,緩解胃痙攣引起的疼痛。
4. 筋縮穴配曲骨穴、陰谷穴、行間穴治癲癇、清熱化痰: 曲骨、陰谷、行間穴分別屬於任脈、任脈、足厥陰肝經,具有清熱化痰、瀉火解毒之效。與筋縮穴配合,可有效清泄肝膽火氣,化解痰濁,從而達到治療癲癇的目的。
5. 筋縮穴配角孫穴、瘛脈穴治小兒驚癇、瘛瘲、角弓反張: 角孫穴、瘛脈穴皆與小兒驚風相關,具有熄風止痙的作用。與筋縮穴合用,能加強熄風止痙的功效,並舒緩肌肉痙攣,治療角弓反張。
6. 筋縮穴配通裏穴治癲癇: 通裏穴屬於小腸經,具有通利氣血、熄風止痙的作用。與筋縮穴配伍,可雙向調節氣血,共同達到治療癲癇的目的。
Youtube影片
穴道主治疾病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神經衰弱症
- 四肢抽搐
神經系統疾病
- 癲癇
- 小兒驚巒
循環系統疾病
- 心臟病
消化系統疾病
- 慢性肝炎
- 膽囊炎
- 胃及十二指腸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僵直性脊椎炎
- 背痛
- 腰痛
艾灸刮痧
筋縮穴 艾灸/遠紅外線加熱方法
艾灸
- 準備:
- 艾條一根
- 艾灸盒或艾灸架
- 點火工具
- 藥棉
- 操作:
- 將艾條點燃,並用藥棉將艾條火焰熄滅,留下餘燼。
- 將餘燼的艾條放在艾灸盒或艾灸架上,使艾條端部對準筋縮穴位置。
- 保持艾條距離皮膚約1-2釐米,感受溫熱感即可。
- 每個穴位艾灸時間約10-15分鐘,以局部皮膚微微發紅為宜。
- 注意事項:
- 艾條燃燒過程中,要注意艾灸的溫度,避免燙傷。
- 艾灸過程中,若出現皮膚灼痛或其他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艾灸,並及時就醫。
- 艾灸後,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遠紅外線加熱
- 準備:
- 遠紅外線治療儀(神燈)
- 毛巾
- 操作:
- 將遠紅外線治療儀(神燈)開啟,並將燈光對準筋縮穴位置。
- 保持燈光距離皮膚約15-20釐米,感受溫熱感即可。
- 加熱時間約15-20分鐘,以局部皮膚微微發紅為宜。
- 注意事項:
- 使用遠紅外線治療儀(神燈)時,要注意距離和時間,避免灼傷皮膚。
- 加熱過程中,若出現皮膚灼痛或其他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加熱,並及時就醫。
- 加熱後,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其他注意事項:
-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後,應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後,應多飲水,促進血液循環。
-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具體操作方法需根據個人情況進行調整。
- 如有任何疑問,請諮詢專業醫師。
按摩推拿
筋縮穴按摩方法:
重點程序:
- 準備:
- 保持放鬆姿勢,可坐、可站、可躺。
- 用手指輕輕觸摸第九胸椎棘突下凹陷處,找到筋縮穴的位置。
- 按壓:
-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垂直按壓筋縮穴,力度適中,以感到酸脹感為宜。
- 按壓時間為3-5分鐘,可分次進行。
- 推揉:
- 按壓完畢後,可以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沿著筋縮穴上下推揉,以促進血液循環。
- 推揉時間為2-3分鐘。
- 注意事項:
- 按摩時應注意力度,不要過於用力,以免造成疼痛或損傷。
- 按摩過程中,如果感到不適,應立即停止。
- 按摩完畢後,可以輕輕拍打患處,以促進血液循環。
- 孕婦、月經期間、患有嚴重疾病者,請謹慎按摩,最好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