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昆
針方六集
中醫古代典籍:針方六集
作者:吳昆
朝代:明朝
基本介紹:
針灸叢書。六卷。明·吳昆撰。刊於1618年。卷一《神照集》,論經脈流註經穴及奇穴;卷二《開蒙集》,載《竇太師標幽賦》(吳註)、八法針方(八穴)、五門針方(五腧穴),及十二經補母瀉子法;卷三《尊經集》,集錄《內經》中有關針灸的內容共148節;卷四《旁通集》,為作者闡髮針灸學的一些短論45節,修金針賦24條,對於八法的理論尤多獨特的見解;卷五《紛署集》,詳述身體各部位的腧穴的取穴方法和主病;卷六《兼羅集》,載玉龍歌等歌賦註釋以及灸法等。現存初刻本、抄本。
內容補充:
《針方六集》是一部針灸學著作,由明朝醫學家吳昆所著。全書共六卷,分為《神照集》、《開蒙集》、《尊經集》、《旁通集》、《紛署集》、《兼羅集》。
《神照集》主要論述經脈流注、經穴及奇穴。
《開蒙集》主要載錄《竇太師標幽賦》(吳註)、八法針方(八穴)、五門針方(五腧穴),及十二經補母瀉子法。
《尊經集》主要集錄《內經》中有關針灸的內容共148節。
《旁通集》主要為作者闡髮針灸學的一些短論45節,修金針賦24條,對於八法的理論尤多獨特的見解。
《紛署集》主要詳述身體各部位的腧穴的取穴方法和主病。
《兼羅集》主要載錄玉龍歌等歌賦註釋以及灸法等。
《針方六集》是一部重要的針灸學著作,對後世針灸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序
卷之一·神照集 (1)
卷之一·神照集 (2)
卷之一·神照集 (3)
卷之一·神照集 (4)
卷之一·神照集 (5)
卷之一·神照集 (6)
卷之一·神照集 (7)
卷之一·神照集 (8)
卷之一·神照集 (9)
卷之一·神照集 (10)
卷之一·神照集 (11)
卷之一·神照集 (12)
卷之一·神照集 (13)
卷之一·神照集 (14)
卷之一·神照集 (15)
卷之一·神照集 (16)
卷之一·神照集 (17)
卷之一·神照集 (18)
卷之一·神照集 (19)
卷之一·神照集 (20)
卷之一·神照集 (21)
卷之一·神照集 (22)
卷之一·神照集 (23)
卷之一·神照集 (24)
卷之一·神照集 (25)
卷之一·神照集 (26)
卷之一·神照集 (27)
卷之一·神照集 (28)
卷之一·神照集 (29)
卷之一·神照集 (30)
卷之一·神照集 (31)
卷之一·神照集 (32)
- 衝脈經穴歌
- 帶脈二十三
- 《針經》帶脈所發二穴
- 帶脈穴歌
- 陽蹻脈二十四
- 《針經》陽蹻脈所發一十穴
- 陽蹻穴歌
- 陰蹻脈二十五
- 《針經》陰蹻脈所發二穴
- 陰蹻穴歌
- 陽維脈二十六
- 《針經》陽維脈所發一十三穴
- 陽維穴歌
- 陰維脈二十七
- 《針經》陰維脈所發七穴
- 陰維穴歌
- 附:《針經》不載諸家奇穴二十八
卷之一·神照集 (33)
卷之一·神照集 (34)
卷之二·開蒙集 (1)
卷之二·開蒙集 (2)
卷之二·開蒙集 (3)
卷之二·開蒙集 (4)
卷之二·開蒙集 (5)
卷之二·開蒙集 (6)
卷之二·開蒙集 (7)
卷之二·開蒙集 (8)
卷之二·開蒙集 (9)
卷之二·開蒙集 (10)
卷之二·開蒙集 (11)
卷之二·開蒙集 (12)
卷之二·開蒙集 (13)
卷之二·開蒙集 (14)
卷之二·開蒙集 (15)
卷之二·開蒙集 (16)
卷之二·開蒙集 (17)
卷之三·尊經集 (1)
卷之三·尊經集 (2)
卷之三·尊經集 (3)
- 出陳菀二十二
- 迎隨補瀉二十三
- 疾徐補瀉二十四
- 母子補瀉二十五
- 動伸推納補瀉二十六
- 導氣同精以調亂氣二十七
- 陰深陽淺二十八
- 先陽後陰二十九
- 脈氣淺者獨出其邪三十
- 先補虛後瀉實三十一
- 病在營在衛三十二
- 刺虛者須其實刺實者須其虛三十三
- 刺實須其虛刺虛須其實三十四
- 刺營無傷衛刺衛無傷營三十五
- 熱厥寒厥留針功異三十六
- 外內難易三十七
- 疾之留之三十八
- 不盛不虛以經取之三十九
- 間甚刺法不同四十
- 專深刺法四十一
- 二刺一刺深刺間日刺四十二
- 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四十三
- 知為針者信其左不知為針者信其右四十四
- 迎而奪之安得無虛隨而濟之安得無實虛之與實若得若失實之與虛若有若無四十五
卷之三·尊經集 (4)
卷之三·尊經集 (5)
卷之三·尊經集 (6)
卷之三·尊經集 (7)
- 春夏致一陰秋冬致一陽六十七
- 下針之後或氣先針行或氣與針逢或針出而氣獨行或數刺乃知或髮針氣逆或數刺病益甚六十八
- 五臟已傷針不可治六十九
- 宜甘藥七十
- 臟腑有病皆取其原七十一
- 十二原不同七十二
- 六腑所合七十三
- 膺俞背俞七十四
- 五刺五應針方七十五
- 絡脈會者皆見於外刺甚血方七十六
- 十五絡為病針方七十七
卷之三·尊經集 (8)
卷之三·尊經集 (9)
- 調氣針方八十一
- 調血針方八十二
- 調形針方八十三
- 調志針方八十四
- 臟腑脹論八十五
- 脹家針不陷肓則氣不行八十六
- 刺頭痛方八十七
- 治咳針方八十八
- 瘧疾為四末束及取血者八十九
- 治痿針方九十
- 痿厥為四末束九十一
- 八虛受病發拘攣九十二
- 痹聚臟腑針方九十三
- 筋痹針方九十四
- 骨痹針方九十五
- 守筋守骨九十六
- 恢筋摩骨九十七
- 肌痹針方九十八
卷之三·尊經集 (10)
卷之三·尊經集 (11)
- 筋引筋縱一百七
- 病在筋一百八
- 病在骨一百九
- 病不知所痛一百一十
- 繆刺一百一十一
- 巨刺一百一十二
- 微刺一百一十三
- 分刺一百一十四
- 針戒一百一十五
- 救失針方一百一十六
- 六經氣血不同一百一十七
- 針灸各有所宜一百一十八
- 結絡堅緊火之所治一百一十九
- 寒厥先熨後針一百二十
- 火調針方一百二十一
- 陷下則灸一百二十二
- 火補火瀉一百二十三
- 灸寒熱二十九穴一百二十四
- 灸瘡不發一百二十五
- 諸病在內取八會一百二十六
卷之三·尊經集 (12)
卷之三·尊經集 (13)
- 熱病九不針一百三十三
- 水俞五十七穴灸之所宜一百三十四
- 大風針方一百三十五
- 又方一百三十六
- 食戒一百三十七
- 天忌勿犯一百三十八
- 六脫不刺一百三十九
- 死生可治易治難治難已益甚不治一百四十
- 病脈相左一百四十一
- 六經終不刺一百四十二
卷之三·尊經集 (14)
卷之三·尊經集 (15)
卷之三·尊經集 (16)
卷之三·尊經集 (17)
卷之三·尊經集 (18)
卷之三·尊經集 (19)
卷之三·尊經集 (20)
卷之三·尊經集 (21)
卷之三·尊經集 (22)
卷之三·尊經集 (23)
卷之三·尊經集 (24)
卷之三·尊經集 (25)
卷之五·紛署集 (1)
卷之五·紛署集 (2)
卷之五·紛署集 (3)
卷之五·紛署集 (4)
卷之五·紛署集 (5)
卷之五·紛署集 (6)
卷之五·紛署集 (7)
卷之五·紛署集 (8)
卷之五·紛署集 (9)
卷之五·紛署集 (10)
卷之五·紛署集 (11)
卷之五·紛署集 (12)
卷之五·紛署集 (13)
卷之五·紛署集 (14)
卷之五·紛署集 (15)
卷之五·紛署集 (16)
卷之五·紛署集 (17)
卷之六·兼羅集 (1)
卷之六·兼羅集 (2)
卷之六·兼羅集 (3)
卷之六·兼羅集 (4)
卷之六·兼羅集 (5)
卷之六·兼羅集 (6)
卷之六·兼羅集 (7)
卷之六·兼羅集 (8)
卷之六·兼羅集 (9)
卷之六·兼羅集 (10)
卷之六·兼羅集 (11)
卷之六·兼羅集 (12)
卷之六·兼羅集 (13)
卷之六·兼羅集 (14)
卷之六·兼羅集 (15)
卷之六·兼羅集 (16)
卷之六·兼羅集 (17)
卷之六·兼羅集 (18)
卷之六·兼羅集 (19)
卷之六·兼羅集 (20)
卷之六·兼羅集 (21)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