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壽世方
清代醫家鄒存淦所編撰的《外治壽世方》,是一部專注於中醫外治法的醫學著作。這部書不僅匯集了大量實用的外用方藥與治療技法,更承載了作者對於醫學實踐的深刻思考與時代背景下的治療理念,成為研究中醫外治學寶貴的歷史文獻。全書透過詳細的處方記錄與簡潔的應用說明,展現了非內服療法在中醫體系中的獨特價值與廣泛適用性。
從鄒存淦的序言與凡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編撰此書的核心動機與對外治法的推崇。作者有感於內服藥物治療的局限性,特別是對於某些不適宜服藥或服藥效果不彰的病症,以及面對無力延醫、身處窮鄉僻壤的民眾時,外治法提供了簡便、安全且有效的替代方案。他認為外治法可以「救服食之窮」,意即在外用藥物無法奏效時,外治法能開啟新的治療途徑。相較於內服藥物可能對腸胃產生的刺激或難以預測的副作用,外治法多為藥物直接作用於體表病灶或特定穴位,減少了藥物在體內的複雜代謝過程,因此相對更為安全,尤其對於體質虛弱、年長或幼小的患者,外治法更顯其優越性。凡例中特別指出,年長者常有「不藥中醫」的觀念,小兒則腸胃嬌弱且畏懼藥味,外治法因其痛苦較少而更易被接受和實行。這也反映了作者在臨床實踐中對不同患者群體的關懷與考量。
《外治壽世方》在內容編排上涵蓋了廣泛的病症類型,從內科常見的傷寒、感冒,到外科的癰疽、瘡瘍,乃至中風、癱瘓等複雜病症,以及婦科、兒科的特殊疾病,幾乎無所不包。書中對每類病症都提供了具體的外治方法與處方。例如,針對傷寒寒結或各種氣滯結聚,書中推崇「蔥姜熨法」,利用溫熱的蔥、薑等辛溫之品透過熨敷將藥力滲透,達到溫經散寒、行氣活血的功效,簡便而高效。對於中風急症如口噤,以烏梅、冰片擦牙開竅,體現了外治法在急救時的迅速作用。治療癱瘓的「熏藥法」則利用藥物燃燒產生的熱力與藥氣熏蒸患部,促進氣血循環,逐步恢復筋骨功能,是較為緩和且持續作用的方法。
書中對於瘡瘍等外科病症的記錄尤為詳盡,如「仙方活命飲」雖名為飲,卻用於外敷消腫,顯示了古方應用的靈活性。對於頑固性皮膚病,如「鵝掌風」用香樟木湯洗,是傳統藥浴或浸洗法在皮膚科的應用。這些處方不僅包含了傳統的炮製與應用方法,也可能融入了作者或其採集方藥來源的醫家經驗。
在婦科和兒科方面,《外治壽世方》亦展示了外治法的獨特優勢。婦科中的安胎與產後調理是關係母子健康的關鍵。書中介紹的產後出血急救方用大黃與醋敷腹部,是利用藥物的收斂與活血化瘀作用,配合敷貼部位(子宮所在的腹部)直接作用於病灶,以期迅速止血並促進子宮收縮。兒科疾病如驚風、疳積,患兒往往難以配合內服藥物,且體質較弱。書中採用敷貼法,如「麝香膏貼敷法」用於驚風,取麝香的開竅通絡作用通過穴位吸收;「青黛末敷肚臍」治療疳積,利用青黛的清熱解毒、消積作用透過肚臍滲透或刺激,調理腸胃功能。這些方法無疑是基於對小兒生理病理特點的深刻認識而設計的。
《外治壽世方》的價值不僅在於其豐富的方藥與技法,更在於其中蘊含的醫學思想。書中雖為外治專著,但依然強調辨證施治的重要性。外治法並非盲目應用,而是需要根據疾病的性質(寒、熱、虛、實)、病變的部位以及患者的整體狀況來選擇合適的方藥與方法。例如,同為熨法,用於寒證與熱證所選用的藥材便大相徑庭。這種靈活變通、因人因病制宜的原則,與現代醫學強調的個性化治療理念不謀而合。此外,凡例中提到「就地取材」的理念,利用本地易得的藥材或物料製備治療方案,這對於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的地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體現了傳統醫學的樸素智慧和對環境的適應性。
綜觀全書,《外治壽世方》是清代外治法發展的一個縮影,是前人經驗的系統整理與傳承。它以其簡便易行、安全有效的特點,為無數患者提供了幫助。在當代醫學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回顧和研究這部著作具有多重意義。它提醒我們,傳統醫學中許多簡單有效的療法依然具有臨床價值,可以作為現代醫療手段的補充或輔助。特別是在基層醫療、慢性病管理、康復醫學等領域,外治法仍有廣闊的應用前景。透過對《外治壽世方》等經典著作的深入研究,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中醫外治的理論基礎與實踐經驗,更能從中汲取智慧,探索傳統療法在現代醫學體系中的創新應用與發展,讓這些寶貴的醫學遺產繼續造福人類健康。
序
凡例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卷一 (8)
卷一 (9)
卷一 (10)
卷一 (11)
卷一 (12)
卷一 (13)
卷一 (14)
卷一 (15)
卷一 (16)
卷一 (17)
卷一 (18)
卷一 (19)
卷一 (20)
卷一 (21)
卷一 (22)
卷一 (23)
卷一 (24)
卷一 (25)
卷一 (26)
卷一 (27)
卷一 (28)
卷一 (29)
卷一 (30)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二 (6)
卷二 (7)
卷二 (8)
卷二 (9)
卷二 (10)
卷二 (11)
卷二 (12)
卷二 (13)
卷二 (14)
卷二 (15)
卷二 (16)
卷二 (17)
卷二 (18)
卷二 (19)
卷二 (20)
卷二 (21)
卷二 (22)
卷二 (23)
卷二 (24)
卷二 (25)
卷二 (26)
卷二 (27)
卷二 (28)
卷二 (29)
卷二 (30)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三 (7)
卷三 (8)
卷三 (9)
卷三 (10)
卷三 (11)
卷三 (12)
卷三 (13)
卷三 (14)
卷三 (15)
卷三 (16)
卷三 (17)
卷三 (18)
卷三 (19)
卷三 (20)
卷三 (21)
卷三 (22)
卷三 (23)
卷三 (24)
卷三 (25)
卷三 (26)
卷三 (27)
卷三 (28)
卷四 (1)
- 卷四
- 婦科
- 通經
- 經前腹痛
- 婦人氣滯
- 血崩不止
- 治帶下
- 白帶
- 五色帶下
- 陰冷
- 子宮寒冷不能受孕
- 婦人無子坐導藥方
- 口角生瘡
- 口流涎水
- 口生白點
- 唇腫
- 唇緊
- 舌膜
- 舌筍
- 木舌
- 舌瘡飲乳不得
- 語遲
- 喉嘶聲啞
- 頸軟
- 惡瘡
- 蠼螋瘡
- 疳瘡
- 癬瘡
- 濕癬
- 疥癬
- 痘瘄
- 免出痘法
- 不出天花經驗方
卷四 (2)
- 四奇種子丸
- 丁公仙枕方
- 轉女為男法
- 妊娠心痛
- 妊娠傷寒熱病保胎法
- 項上瘰癧
- 乳癖
- 龜背
- 腹鳴如蛙
- 盤腸內釣腹痛
- 肚臍腫出
- 臍爛成風
- 臍風嘬口
- 預防臍風
- 臍不幹
- 臍瘡
- 初生腎縮
- 解穢法
- 暑月出痘
- 冬月出痘
- 防痘入目
- 痘出眼中
- 出痘眼目紅腫
- 出痘眼有膿血
- 出痘眼痛
- 舌與鼻孔有痘
- 舌上有痘
卷四 (3)
- 妊娠遍身搔癢
- 妊娠腹癢
- 子鳴
- 妊娠小便不通
- 催生膏
- 催生方
- 初生陰囊過大(名胎疝)
- 㿉疝胎疝
- 腎囊虛腫
- 陰囊赤腫
- 忽然陰腫
- 初生小便不通
- 初生糞門閉塞
- 初生大小便不通
- 胎癩
- 舌上爛痘
- 出痘腎腫
- 腎嘴有痘
- 陰口有痘
- 痘症小便不通
- 痘症大便不通
- 悶痘及毒重
- 雜痘一齊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