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存淦

《外治壽世方》~ 卷一 (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

1. 野芋頭擦法

芋頭切片。磨擦背上第三骨節。如覺痛癢者。即非傷寒。若不知痛癢即是。

仍用野芋頭片。周身骨節。用力擦勻。並用芋片炒熱。煎濃汁服。二三次即愈,忌食葷並飯。傷寒不能分陰陽。目定口呆。身熱無汗。便秘。不省人事。用煮雞蛋砌臍四旁。或用老油松節(七兩)胡椒(照病人年紀每歲七粒)煮蛋。乘熱切頂殼三分。覆臍眼。面作團護住。冷易。視蛋黑為驗。收盡陰氣自愈。

白話文:

  1. 如果是跌打扭傷,可以使用野芋頭切片,在受傷的部位用力擦勻,同時將芋片炒熱,煎出濃汁服用,兩到三次即可痊癒。但要注意忌食葷腥和米飯。
  1. 如果是傷寒,無法分清是陰寒還是陽熱,病人出現目光呆滯、口不能言、身體發熱卻不流汗、大便不通、神志不清的症狀,可以使用煮雞蛋敷臍四週。

  2. 另外一種方法是用老油松節(七兩)和胡椒(按照病人的年齡,每歲七粒)煮雞蛋,趁熱切開蛋殼三分之一,覆蓋在肚臍上,上面用棉被團團護住,直到蛋冷了為止。如果蛋清變黑,就表示病情好轉,收盡陰氣,自然痊癒。

又方,用煮雞蛋去殼。

乘熱滾擦。亦能變陰為陽。名蛋熨法。用吳茱萸(一升)搗碎。酒拌濕布袋二個分包。甑蒸透。多熨兩足心。兼熨肚臍下。候氣透手足暖為度。或加麥麵食鹽蔥白等分同炒。熱熨亦可。冷則再換。

白話文:

趁著滾燙時摩擦。也能夠把陰變為陽。叫做「蛋熨法」。用吳茱萸(一升)搗碎,用酒拌濕布袋兩個分裝,在蒸籠上蒸透,多熨兩腳底,並且熨肚臍下,等到氣透手腳變暖為止。或者加上小麥粉、麵粉、食鹽、蔥白等分,一起炒熟,熱敷也可以。要是冷了就再換新的。

傷寒表未解。寒邪挾濕。身目發黃。濕盛於熱。則黃色晦。熱盛於濕。則黃色明。晦為陰。明為陽。用生薑汁和茵陳汁點眼。遍身黃者。並擦胸前四肢。周身汗解。或用煨姜絞汁。和香油點眼。又陰黃。用丁香和茵陳。擦如上法。又濕熱發黃。昏沉不省。雄雞破背。帶毛血合胸。

白話文:

  1. 傷寒的表證還沒有解除,寒邪夾雜濕邪。身體和眼睛髮黃。如果濕邪盛於熱邪,則黃色晦暗。如果熱邪盛於濕邪,則黃色明亮。晦暗屬陰,明亮屬陽。
  1. 使用生薑汁和茵陳汁點眼。遍身發黃的人,同時擦前胸和四肢。周身發汗後,黃疸就會消散。

  2. 也可以用煨過的薑汁和香油點眼。如果出現陰黃,則使用丁香和茵陳,擦拭的方法同上。

  3. 如果是濕熱導致發黃,患者昏沉不省人事,可以使用雄雞破背,帶毛帶血敷在胸前。

又治發黃。用赤小豆,瓜蒂,黃米同研末吹鼻。或綿裹塞鼻各竅。出黃水愈。但勿深入。

白話文:

另一個治療發黃的偏方。使用赤小豆、瓜蒂、黃米一起研磨成粉末,然後吹入鼻子裡。或者用棉花包住藥粉,塞住鼻子的各個孔隙。等到黃水流出來,病情就痊癒了。但要注意不要把藥粉塞得太深。

2. 傷寒無汗

蘇煎濃湯。熏頭面及腿彎。又麻黃去節。同甘草研末。加冰片點兩眼角。暖蓋靜臥。避風自汗。不汗熱湯催之。又胡椒天麻,銀硃,棗肉丸握掌心。或用胡椒,丁香蔥白搗塗兩掌心。夾腿內側取汗。治陰寒症皆宜。又代赭石乾薑(等分)為末。熱醋調塗兩手心。合掌握定。夾於大腿內側。溫覆汗出乃愈。

白話文:

用紫蘇煎成濃湯,燻蒸頭部、臉部和大腿的內彎部。把麻黃去節後與甘草研成細末,再加上冰片,點在兩眼的內眼角處。蓋好被子靜臥,避開風邪,讓身體自然出汗。如果不流汗,可以用熱湯催汗。把胡椒、天麻、銀硃、棗肉做成丸劑握在手心。或用胡椒、丁香、蔥白搗碎塗抹兩手心,夾在腿內側,引出汗來。這些方法都適合治療陰寒症。用代赭石和乾薑(等分)研成細末,用熱醋調和後塗抹兩手心,握緊手,夾在大腿內側,溫暖覆蓋,直到出汗為止。

傷寒汗出不均。腹背手足搐搦。川烏,海蛤,炮山甲(各一兩)酒丸彈大。置足心。別劈蔥白。蓋藥帛纏。熱水浸腳至膝。取汗。須避風。(並治中風手足不隨及風濕腳氣等症)

白話文:

感冒出汗不均勻。腹部、背面、手腳抽搐。用川烏、海蛤、烤山甲(各一兩),研成藥粉,用酒做成的丸劑,如彈珠般大小。將這些藥丸放在腳心。另外切碎蔥白,蓋在藥上,用布纏好。用熱水浸泡腳到膝蓋的位置,直到出汗。注意不要吹到風。(同時治療中風引起的手腳不靈活以及風濕腳氣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