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存淦

《外治壽世方》~ 卷二 (6)

回本書目錄

卷二 (6)

1. 眉毛脫落

蔓菁子(四兩),炒研醋和塗之。

白話文:

眉毛脫落:用蔓菁子四兩,炒熟研磨成粉,再用醋調和後塗抹患處。

2. 眉上生瘡

肥皂(燒存性),枯礬(要燒透),各等分為末。麻油調搽。先用白礬泡水洗淨。

白話文:

眉毛上長瘡的治療方法:將燒成灰的肥皂和燒透的枯礬,等量磨成粉末,再用麻油調成膏狀塗抹患處。 使用前,先用白礬水清洗患處。

3.

4. 面上生瘡

急尋有殼蝸牛(一二個),搗融攤紙上貼之。中間留一小孔出氣。初起用之神效。

又方鹿角(燒研末),豬膽調搽。又生杏仁搗爛。以雞子清調勻。捻成煎餅。至夜洗面後敷之。旦即洗去。連敷數夜自愈。

白話文:

面上長瘡,可以找一到兩個有殼蝸牛,搗碎後攤在紙上貼在患處,中間留個小孔透氣,初期使用效果很好。

另一個方法是用燒過的鹿角研磨成粉,再用豬膽汁調和塗抹患處。 還有一個方法是用生杏仁搗爛,加雞蛋清調勻,揉成薄餅,晚上洗臉後敷上,第二天早上洗掉,連續敷幾晚就能自癒。

5. 面上生五色瘡

溫鹽湯綿浸拓瘡上。每日五六度。二三日自瘥。

白話文:

用溫熱的鹽水浸濕棉花,敷在患處。每天敷個五、六次,兩三天就能自然痊癒。

6. 肺熱面瘡

苦絲瓜,牙皂莢(等分),燒灰。油調搽。

白話文:

用苦絲瓜和牙皂莢等量,燒成灰,再用油調和,塗抹在患處。

7. 面腫

杏仁杵為膏。搽之自消。

白話文:

面部腫脹,可以用杏仁研磨成膏狀,塗抹患處,腫脹就會自行消退。

8. 面上粉刺

(又名酒刺由肺經血熱而生),

輕粉,黃芩,白芷,白附子,防風(各一錢),為末蜜丸。每日洗面時。多擦數次。臨睡復洗面擦之。三日消痕滅跡。又白礬酒調敷。又白蘞白石脂,杏仁(各等分),搗末。以雞子白和勻。用井花水洗淨敷之。三五次即效。

白話文:

面上粉刺(也叫酒刺,因肺經血熱引起),可用輕粉、黃芩、白芷、白附子、防風(各一錢)研磨成粉末,再用蜂蜜做成藥丸。每天洗臉時多擦幾次,睡前再洗臉擦一次,三天就能消除痕跡。也可以用白礬加酒調勻後敷在患處。此外,還可以用白蘞、白石脂、杏仁(各等份)搗碎成粉末,再用雞蛋清調勻,用井水洗淨臉後敷上,敷三五次就能見效。

9. 面上風刺

黑牽牛酒浸三宿為末。先以薑汁擦面後。用藥塗之。

白話文:

用黑牽牛子泡酒三天,磨成粉末。先用薑汁擦拭患處,然後再塗上藥粉。

10. 面上雀斑

白茯苓末。夜夜敷之。二七日愈。又紫背浮萍,漢防己煎水洗。或曬乾為末。搽之甚效。又蒼耳草嫩葉尖和鹽少許搗爛。五六月間。日擦十餘次。效。又鷹屎白水調敷之。又附子,蛤粉,茯苓,白芷,陀僧,山柰(各五錢)共為末。蜜調擦面上。次日洗去。甚效。(並治酒刺)

白話文:

面上雀斑:

用白茯苓粉末,每晚敷在患處,連續敷十四天即可痊癒。另外,紫背浮萍可用煎水洗患處,或曬乾研磨成粉末塗抹,效果很好。此外,在五、六月間,取蒼耳草嫩葉尖加少許鹽搗爛,每天擦拭十幾次,也有效。 用鷹屎與水調和後敷在患處也有效。 還可以用附子、蛤粉、茯苓、白芷、陀僧、山奈各五錢,磨成粉末,用蜂蜜調和後塗抹在臉上,隔天洗去,效果很好。(以上方法也適用於治療酒刺)

11. 面皯

李子仁和雞子清塗上。則落。又皂角子,杏仁(各等分)研勻。夜以津和塗之。又橙核濕研。夜夜塗之。又白附子末以水和塗。頻頻用。即落盡。

白話文:

用李子仁和雞蛋清塗抹患處,就能使面皯脫落。也可以將皂角子和杏仁(各等份)研磨成粉末,晚上用唾液調和後塗抹。或者將橙核弄濕後研磨,每晚塗抹。還可以用白附子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塗抹,經常使用,就能使面皯完全脫落。

12. 雀卵面皰

桃花,冬瓜仁(等分),研末。蜜調敷。

白話文:

用桃花和冬瓜仁等量研磨成粉末,再用蜂蜜調和敷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