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壽世方》~ 卷一 (13)
卷一 (13)
1. 黃疸腫滿
苦葫蘆瓤如大棗許。以童便(二合)浸一時。取酸棗大二塊。納兩鼻中。深吸氣。待黃水出良。
黃疸陰黃。及身面浮腫。甜瓜蒂,丁香,赤小豆(各七枚)為末。吹豆許入鼻。少時黃水流出。隔日一用。瘥止。
白話文:
苦葫蘆瓤(果肉)大約像大棗那麼大。用童尿(兩合,約合現代的100毫升左右)浸泡一小時。取兩塊酸棗,大小如大拇指,塞入鼻孔中。深吸一口氣,待黃色的水分流出來就好了。
如果黃疸呈現暗黃色,且身體和臉部浮腫,可用甜瓜蒂、丁香、赤小豆(各七枚)研磨成粉末,吹入鼻孔少許。一會兒之後,黃色的水分就會流出來。隔一天再用一次,症狀就會痊癒。
2. 熱病發黃
甜瓜蒂為末。以大豆許搐入鼻中輕則半日。重則一日。流出黃水。隔一日再吹。乃愈。濕熱發黃(或因失飢過飽或因素有濕熱汗出浴身而成者)生薑時時周身擦之。其黃自退。或加茵陳蒿尤妙。
白話文:
熱病發黃:
用甜瓜蒂磨成粉末,取少量大豆大小的份量,用棉花或其他工具輕輕塞入鼻中。病情輕微的,半天就能見效;病情嚴重的,一天就能見效,黃色的水會流出來。隔一天再塞一次,就能痊癒。
濕熱導致發黃(可能是因為飲食不節,飢飽失常,或因體內濕熱,出汗後又洗澡而引起的),可以用生薑不斷地擦拭全身,黃疸就會自然消退。或者再加上茵陳蒿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3. 遍身黃腫
握新鮮百條根(一名野天門冬)洗搗敷臍上。再以糯米飯半升。拌水酒半合。揉軟蓋藥上。用帛包住。一二日後。口內作酒氣。則水從小便出。腫自消。(黃疸眼黃不腫黃腫色帶白眼如故濕熱未甚多蟲與食積所致)又燒酒調白芥子末(二錢)攤貼小腹上。起泡為度。忌吃糖鹽。黑疸,明礬,滑石,大麥芽(各等分)研敷。
白話文:
遍身黃腫,可以用新鮮的百條根(也叫野天門冬)洗乾淨後搗爛,敷在肚臍上。再用半升糯米飯,拌入半合米酒,揉軟後蓋在藥上,用布包好。一兩天後,如果口中聞到酒味,就表示水分從尿液排出,腫脹就會自然消退。(黃疸,眼睛發黃但沒有腫脹,或者黃腫顏色偏白,眼白如常,說明濕熱不重,多是蟲積或食積造成)另外,也可以用燒酒調白芥子粉(兩錢)塗抹在小腹部,直到起泡為止。忌吃糖和鹽。如果是黑疸,可以用明礬、滑石、大麥芽(各等分)研磨後敷貼。
4. 勞傷
治一切虛勞咳嗽。吐血。燒熱等症。但脈息有神。無不應效。箭頭砂(一兩)明雄黃(五錢)共研細末。綿紙包固。選未曾行經十二三歲童女。身體壯實無病者。將藥貼放童女臍內。用布捆緊,過一周時取下。稱藥比前多重一二錢者更妙。即刻捆於病人臍上。先備人乳十餘碗。
俟病者口乾發燥。飲之渴止。然後解去臍上之藥。其病自去。再用枇杷膏(見驗方新編)調養一月。百無一失。不可服別藥。以免誤事。
白話文:
勞傷
治療各種虛勞引起的咳嗽、吐血、發燒等症狀。只要脈象有力,沒有其他禁忌,此法都有效。將箭頭砂一兩、明雄黃五錢研磨成細粉,用棉紙包好。選擇未經月的十二三歲、身體強壯無病的女孩,將藥包貼在女孩肚臍內,用布捆緊,一週後取下。如果藥包比之前重了一二錢更好。立刻將藥包貼在病人肚臍上,事先準備十幾碗人乳。
等到病人感到口乾舌燥時,喝人乳解渴,然後取下肚臍上的藥包,病就會痊癒。之後再用枇杷膏(詳見《驗方新編》)調養一個月,效果百分百。治療期間不可服用其他藥物,以免影響療效。
5. 太乙真人熏臍法
通治勞傷失血。及陰虛。遺精。白濁。陽痿。精神倦怠。痰火。婦人赤白帶。子宮冷諸症。麝香,龍骨,虎骨,蛇骨,附子,木香,丁香,乳香,沒藥,雄黃,硃砂,五靈脂,夜明砂,胡椒,小茴香,青鹽,兩頭尖(各等分)以麝填臍眼。蕎麥圈臍外。填藥蓋槐皮。艾灸之。
汗出病已。慎風寒。戒油膩生冷酒色等。如畏灸者。可加艾和藥裝袋鋪腹上。熨斗熨之。逼藥氣入肚。但令溫暖即止。亦有效。
白話文:
太乙真人熏臍法適用於治療各種勞傷失血、陰虛、遺精、白濁、陽痿、精神倦怠、痰火、婦女赤白帶及子宮寒冷等症狀。將麝香、龍骨、虎骨、蛇骨、附子、木香、丁香、乳香、沒藥、雄黃、硃砂、五靈脂、夜明砂、胡椒、小茴香、青鹽、兩頭尖等藥材(各等份)用麝香填入肚臍眼,以蕎麥圈圍繞肚臍外,再將填好的藥材蓋上槐樹皮,然後用艾灸。汗出即表示病癒。治療後需注意避免風寒,忌食油膩、生冷食物及飲酒作樂。若害怕艾灸,則可將艾草和藥材裝入布袋,敷貼於腹部,再用熨斗熨燙,逼使藥氣進入腹部,溫暖即可,同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