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壽世方》~ 卷四 (12)
卷四 (12)
1. 耳瘡
馬骨煅存性研末敷之。又雞糞白敷之佳。
白話文:
耳瘡可以用煅燒過的馬骨研成粉末來敷用。此外,用白色雞糞敷在上面也效果很好。
2. 耳疳
地骨皮煎湯洗。仍以香油調末搽。
白話文:
用地骨皮煎水清洗患處,然後再用香油調和藥粉塗抹。
3. 鼻衄不止
以馬糞綿裹塞之。又燒發灰末吹鼻。又燒桑耳令焦搗末。納鼻孔中。作丸塞之。亦得。
白話文:
用馬糞棉花塞住鼻子。也可以燒頭髮成灰,然後吹進鼻孔裡。另外,把桑樹的耳狀寄生菌燒焦研磨成粉末,塞進鼻孔裡,做成藥丸塞進去也可以。
4. 生下腮腫
黃柏末水調。貼足心。效。
痄腮(兩腮腫硬有核又名螳螂子),麝香(一錢),硃砂(五分),螺螄(七個),同搗如泥。敷囟門上。俟干時自落。切勿剝去。若重者。將針微刺患處出血。以好陳墨搽之自愈。或溏雞糞塗之。更妙。切勿妄用刀割。致傷兒命。(後有芙蓉花諸方最妙)又蜒蝣(一條),銀硃(一錢五分),同研爛搽腫硬處。
勿令擦去。即消。又絲瓜燒存性研末。水調搽之。又橄欖核醋磨濃汁。以鴨毛蘸塗。數次即效。又桑柴灰(少許),入雄雞冠血。(二三滴)再加鹽滷(一匙)和勻。時時搽之。
初生小兒。或兩腮腫硬。或口內生瘡。或生馬牙。或重舌。木舌。蛇舌。吐舌。及口不開。不食乳等症。芙蓉花(或葉或皮或根)捶極融爛。用雞蛋(二個)和勻。煎熱。候冷。敷心口。並肚臍。用布紮緊。屢試如神。又生香附,生半夏(各二錢),研末。生雞子清調作餅。
貼兩足心。一周時即愈。此引熱下行法也。又吳茱萸(四錢)好醋調敷兩足心。又如口舌破爛者。用活鯽魚以尾入口中。頻頻搖擺。隨擺隨換。能去口中熱毒初用時兒尚啼哭。用一二次後。口內生涼。兒自不啼。尾雖有刺甚軟。並不傷人。治後即能食乳。不過三日。全愈。
白話文:
新生兒腮腫治療方法:
可用黃柏粉末加水調成糊狀,貼在腳心,很有效。
對於腮腺炎(兩腮腫硬,有腫塊,也叫螳螂子),可用麝香一錢、硃砂五分、螺螄七個,搗成泥狀敷在囟門上,待其自行脫落,切勿強行剝掉。如果病情嚴重,可用針輕微刺破患處放血,再塗抹陳年墨汁或雞糞,效果更好。絕對不要用刀割,以免傷及性命。(後面還有芙蓉花等更有效的方子)另可用蜒蚰一條、銀硃一錢五分,研磨成糊狀塗在腫硬處,不要擦掉,就會消腫。也可用燒成炭的絲瓜研磨成粉末,加水調成糊狀塗抹;或用橄欖核磨成濃醋汁,用鴨毛蘸取塗抹,幾次就會有效;或者用少量桑柴灰、雄雞冠血(二三滴)和鹽滷(一匙)混合均勻,經常塗抹。
新生兒如果出現兩腮腫硬、口腔潰瘍、馬牙、舌繫帶過短、舌頭腫大、蛇形舌、吐舌、張不開口、不吃奶等症狀,可用芙蓉花(花、葉、皮、根均可)搗爛,與兩個雞蛋混合均勻,煎熱後放涼,敷在心窩和肚臍處,用布紮緊,效果極佳。也可用生香附、生半夏各二錢研磨成粉末,用生雞蛋清調成餅狀,貼在兩腳心,大約一周就能痊癒,這是引熱下行的治療方法。還可用吳茱萸四錢加好醋調成糊狀敷在兩腳心。如果口腔潰瘍破爛,可用活鯽魚的尾部放進寶寶口中,反覆擺動,邊擺動邊換魚,可以清除口腔熱毒。剛開始寶寶可能會哭鬧,但使用一兩次後,口腔會感到涼爽,寶寶就不會再哭了。魚尾雖然有刺,但很軟,不會傷到寶寶。治療後寶寶就能吃奶,通常三天就能痊癒。
5. 鼻疳蝕爛
膽礬燒煙盡研末摻之。一二日愈。
白話文:
用膽礬燒成灰,磨成粉末,敷在患處。一两天就能痊癒。
6. 口疳
甘蔗皮燒灰研末。吹之效。又吳茱萸(二兩),研末。少加麵粉醋調作二餅。貼兩足心。以布扎之。過夜即愈。(並治咽喉疼痛)
白話文:
將甘蔗皮燒成灰,研磨成粉末,吹到患處即可見效。另外,也可以用吳茱萸二兩研磨成粉末,加入少量麵粉和醋調成兩個小餅,貼在雙腳心,用布固定,過一夜就能痊癒。(此法也能治療咽喉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