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存淦

《外治壽世方》~ 卷四 (20)

回本書目錄

卷四 (20)

1. 痘後兩目難開

燈心蘸清油潤眼上。又黃柏末入水久浸。將紙染濕。鋪眼胞。又黃連,黃柏,黃芩,元參乳汁調勻。飯上蒸擦之。又黃豆口嚼成餅。敷之。又自己熱小便。黃紙浸濕貼之。

痘後耳內腫痛。時流膿血。先用棉花攪淨膿血。然後用黑砂糖調水少許。滴入耳中。其痛立止。其汁自干。戒勿抓挖。即愈。

白話文:

痘疹痊癒後,眼睛很難張開,可以將燈芯沾上清油,塗抹在眼睛上;也可以將黃柏粉末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時間,然後用紙沾濕敷在眼皮上;或者將黃連、黃柏、黃芩、元參研磨成粉末,再用乳汁調勻,用飯蒸熱後敷擦患處;另外,也可以將黃豆嚼成糊狀敷在患處;或者用自己的溫熱尿液浸濕黃紙後貼敷。

痘疹痊癒後,耳朵內部腫痛,並時常流出膿血,先用棉花將膿血擦拭乾淨,然後用少量黑糖調水滴入耳中,疼痛會立刻止住,膿液也會自然乾燥,切忌抓撓,很快就會痊癒。

2. 痘後肚腹腫脹

黃柏,苦參共為末。清油調勻。熬過作膏。貼之。又桐子葉(滾水泡軟),用清油,雄黃塗葉上。貼三五次。效。又燈花數十朵。入鹽炒過。加鉛粉調成餅。貼臍上。

痘後遍身無皮。膿水不絕。茶葉(去梗),熱水泡透鋪床上。睡上一夜。膿水自干。

痘後蟲蝕疳瘡。膿水不絕。出蛾蠶繭不拘多少。將生明礬末入內填滿。燒令汁盡成灰。為末摻之。即愈。

白話文:

痘後肚腹腫脹:用黃柏和苦參研磨成粉末,用清油調成膏狀,熬製後貼敷患處。也可以用桐子葉(用滾水泡軟),塗上清油和雄黃後貼敷,連續貼敷三到五次,效果很好。另外,也可以用幾十朵燈花加鹽炒過,再加入鉛粉調成餅狀,貼在肚臍上。

全身脫皮,膿水不斷流出:將茶葉(去除梗)用熱水泡軟後鋪在床上,睡上一夜,膿水就會自然乾燥。

痘後出現蟲蝕般的疳瘡,膿水不斷流出:不論多少蛾或蠶的繭,將生明礬研磨成粉末填入瘡內,燒至水分蒸乾成灰,再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即可痊癒。

3. 痘風瘡逢春即發

黃丹,黃芩,黃柏,大黃,輕粉共為末。豬油調敷。

疹發未透。冒風忽隱。腫脹氣促。命在頃刻者。生蔥頭(一二斤),連須搗爛。放盆內。盆置床上帳中。盆面橫一板。將兒坐於板上。然後將滾水衝入盆內。以蔥氣熏兒周身。稍溫即抱起。在帳內勿受一線風吹。疹仍透出而安。

麻發不透。氣喘欲死。芝麻(五合),以滾水泡之。乘熱熏頭面。即發。又沉香,木香,檀香不拘多少。於大盆內焚之。抱小兒於煙上熏之。即起。

白話文:

痘瘡春天發作,可用黃丹、黃芩、黃柏、大黃、輕粉研磨成粉末,再用豬油調和敷患處。

如果疹子還沒長出來,或者因為吹風疹子突然消退,伴隨腫脹、呼吸急促,情況危急,可用一至二斤蔥,連根部一起搗爛,放在盆中,將盆放在床上帳篷內,盆上橫放一塊木板,讓孩子坐在木板上,然後倒入滾燙的熱水到盆中,用蔥的蒸汽熏孩子的全身。稍微溫暖後抱起孩子,在帳篷內避免任何風吹到孩子。疹子就會再次長出來,情況就會好轉。

如果麻疹沒有長出來,孩子呼吸困難,快要死了,可用五合芝麻用滾水泡,趁熱熏孩子的頭臉,疹子就會長出來。另外,也可以用沉香、木香、檀香,數量不限,在大盆中燃燒,讓孩子坐在煙熏處,疹子就會好轉。

4. 麻症作癢

好白蜜調水。以鵝翎時時蘸掃。

白話文:

用白蜜調水,然後用鵝毛不斷地輕輕塗抹患處。

5. 瘄乖

用桃葉浸鹽滷擦。

羊毛疹。眼目黃色。指甲多紫色。用燒酒摶黃土。慢揉擦心口。

白話文:

瘄乖:用桃葉浸泡在鹽水中擦拭患處。

羊毛疹、眼睛發黃、指甲呈現紫色:用燒酒和黃土混合揉成團,慢慢揉搓心窩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