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存淦

《外治壽世方》~ 卷二 (23)

回本書目錄

卷二 (23)

1. 取齒丹

活鯽魚(一條重十兩),以白砒(一錢)入腹內。放無風無貓犬處。七日魚身發白毛。用雞毛拂下。以少許膏藥收之。每遇病牙。取些些膏貼齒。片刻即落。又用白馬尿浸茄根三日。炒研為末。點在牙根。須臾其牙可落。切勿近好牙。又大蒜(一個)搗爛。入白龍骨末(一二分)拌勻。貼痛處。半時即下。

白話文:

取齒丹:用一條約十兩重的活鯽魚,將一錢的白砒放進魚肚子裡。放在沒有風、沒有貓狗的地方。七天後,魚身上會長出白毛,用雞毛將白毛拂掉,用少許膏藥收好。每次遇到病牙,取一點點膏藥貼在牙齒上,片刻就會脫落。另外,用白馬尿浸泡茄子根三天,炒乾研磨成粉末,點在牙根上,很快牙齒就會脫落。注意不要碰到好的牙齒。還可以用一個大蒜搗爛,加入一二分的白龍骨粉末拌勻,貼在疼痛的地方,半小時後牙齒就會脫落。

2. 齒牙疼痛

老蒜(二瓣),輕粉(一錢)同搗融敷經渠穴。(在大指腳下手腕處寸脈後即是)用蜆殼蓋上扎住。(用別物蓋亦可)男左女右。少頃微覺其辣。即便揭去。隨起一泡。立時痛止。泡須挑破。揩盡毒水。良效。又上方如不知穴處。即用老蒜搗爛如蠶豆大。敷在大指二指手背上微窩處。

亦極神效。又獨頭蒜煨熱切。熨痛處。旋易之。(亦主蟲痛)又槐條熬濃水煮。鹽炒乾擦。又燒牛膝根末。以綿裹著齒痛處含之。又黑豆煮酒。頻頻嗽之。又用溺壺烘熱熏耳。又石膏(二兩),明礬(六錢)俱半生半熟。研細末擦之。當永無齒痛。如痛者擦四五次效。又骨碎補(二兩銅刀切細以石上生者為佳),食鹽(五錢),桑椹子(五錢),瓦鍋內熬成膏。去淨渣。

早晚擦牙。良久吐之。不惟可治牙痛。且能固齒益髓。去骨中毒氣。牙動將落者。擦一月後。再不復動。又川椒(三分),細辛(二分此味必須稱准多則頭必牽引作痛),白芷,防風(各一錢)共用滾開水泡透。時時含水入口。片刻吐去再含。無論風火蟲牙。莫不見效。不可輕視。

又石膏(二錢),胡椒(三粒)共研細末。敷之極效。又老生薑(瓦焙二錢),入枯礬(一錢)共為末。塗二次即愈。又烏梅(燒存性)研末。臨用加頂上牙色冰片(少許)擦之。又壁錢包胡椒末。塞痛一邊耳。手掩枕之。額微汗愈。又黑山梔桑葉二味泡湯。乘熱嗽口。不痛乃止。

又冰片,硃砂(等分)共研末擦之。又瑞香花含之即止。又火硝,雄黃,元明粉共為末。擦患處效。又雄黃,沒石子(各一錢),細辛(五分)共為末。左痛用少許吹入左鼻孔。再用少許吹入右耳。右痛吹右鼻左耳。

白話文:

齒牙疼痛

用兩瓣老蒜和一錢輕粉搗碎混合,敷在經渠穴(大拇指腳下手腕處,寸脈後方)。用蜆殼蓋住並紮緊(其他物品也可),男左女右。不久會感覺微微發辣,此時即可揭去,會起一個泡,疼痛立即停止。泡要挑破,擦乾淨裡面的膿水,效果很好。如果不知道穴位在哪裡,也可以將搗爛的老蒜(如蠶豆大小)敷在大拇指與食指之間手背上的凹陷處,效果也非常好。

將獨頭蒜煨熱後切開,熨燙疼痛處,隨時更換(也適用於蟲牙痛)。或者用槐樹枝熬成濃稠的汁液,加鹽炒乾後擦拭患處。也可以燒牛膝根成末,用棉花裹住敷在牙痛處含著。或者用黑豆煮酒,經常含漱。或者用暖好的溺壺熏耳朵。

用二兩石膏和六錢明礬(一半生一半熟)研成細末擦拭患處,牙痛應能徹底痊癒,如果還痛,擦個四五次就會有效。用二兩骨碎補(銅刀切細,用石頭上生長的最好)、五錢食鹽、五錢桑椹子,在瓦鍋裡熬成膏狀,去除雜質,早晚用來擦牙,過很久再吐掉。不僅能治療牙痛,還能固齒益髓,去除骨頭中的毒氣。牙齒鬆動將要脫落者,擦拭一個月後,牙齒就不再鬆動了。

用三分川椒、二分細辛(此味藥量必須準確,多了會引起頭痛)、一錢白芷、一錢防風,用滾開水泡透,經常含在口中,片刻後吐掉再含。無論是風火牙痛還是蟲牙痛,都能見效,不可輕視。

用二錢石膏、三粒胡椒研成細末敷在患處,效果極佳。用瓦焙過的二錢老生薑,加入一錢枯礬研成末,塗抹兩次即可痊癒。將烏梅燒成炭研成末,使用時加入少許冰片擦拭患處。用錢幣包住胡椒末,塞入疼痛的那一邊耳朵,用手捂住枕頭,額頭微微出汗後就會痊癒。用黑山梔子和桑葉泡水,趁熱漱口,不痛即可停止。

用冰片和硃砂等量研成細末擦拭患處。或者含瑞香花,即可止痛。將火硝、雄黃、元明粉研成細末擦拭患處,效果很好。將一錢雄黃、一錢沒石子、五分細辛研成細末,左側牙痛則取少量吹入左鼻孔,再取少量吹入右耳;右側牙痛則吹入右鼻孔和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