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壽世方》~ 卷一 (6)
卷一 (6)
1. 重傷風
鵝不食草(一名移星草)研末吹鼻。涕淚出即清爽(冬月可代痧藥)
白話文:
重傷風:用鵝不食草(也叫移星草)磨成粉末,吹入鼻中。流出鼻涕眼泪后,就会感觉清爽舒适(冬天可以用它代替治疗痧症的药物)。
2. 風寒發汗
蒼朮,羌活,明礬,生薑汁丸。握手心。夾腿間,側臥暖蓋取汗。不汗熱湯催之。
暴寒中人。伏於少陰。經旬日始發為咽痛者。俗名腎傷寒。用半夏,桂枝,甘草,薑汁調塗頸上及臍內。再用附子片貼足心。
暴寒襲入肌膚。觸之若無皮者。川椒燒酒煎。布蘸熨之。
白話文:
風寒發汗
用蒼朮、羌活、明礬和生薑汁製成藥丸服用。患者雙手握緊放在胸口,雙腿夾緊,側臥蓋上溫暖的被子,使其發汗。如果沒有出汗,就用熱湯幫助催汗。
如果因嚴寒而受寒,寒邪入侵少陰經,經過十多天后才出現咽喉痛的症狀,俗稱腎傷寒。可用半夏、桂枝、甘草,用薑汁調和後塗抹在頸部和肚臍內。再用附子片貼在腳心。
如果寒邪突然襲擊肌膚,摸起來像沒有皮膚一樣,可用川椒用燒酒煎煮,然後用布蘸取藥液熨燙患處。
3. 暴寒身如水冷
用蠟熔化攤舊絹上。(綢布均可)隨患大小貼之。並裹兩手足心。冷則隨換甚效。或用土熨法。
身受風寒。心腹疼痛。飲食少進。大便閉塞。小便短澀。上下關格不通。渾身繃緊。甚至手足僵硬。不省人事。涼熱難分。用陳乾土磚搗成粗末。約二斤許。以鍋炒大溫熱。用青布包好。以半揉熨胸腹腰背等處。冷則另換一半。周流揉熨。約半時久。自覺胸腹氣流通而愈。或再用皂角少許。吹鼻取嚏。則氣隨通暢。
白話文:
暴寒身如水冷,可用熔化的蠟塗在舊絹或綢布上,依據患處大小敷貼,同時也要包裹雙手雙腳心。感覺冷了就換新的,效果很好。或者可以用土熨的方法。
如果因為受寒而導致心腹疼痛、食慾不振、便秘、小便困難、全身氣血不通暢、渾身僵硬甚至手腳僵硬、神志不清、分不清冷熱,可以用陳舊乾燥的土磚搗成粗末,大約二斤左右,用鍋炒熱後,用青布包好,一半一半地揉熨胸腹腰背等部位。冷了就換另一半繼續揉熨,大約半個小時左右,就能感覺到胸腹氣血流通而痊癒。或者再用少許皂角吹入鼻中引嚏,也能使氣血通暢。
4. 中風
癱瘓諸風二門當參看
白話文:
中風 癱瘓與各種中風的症狀,應參考相關書籍。
5. 中風不語
以苦酒煮芥子。薄頸一周。以衣包之。一周時乃解。即瘥。或用醋煮白芥子敷頸。(並治舌本縮)又令人以溺澆其面。即醒。又用龜尿點少許於舌下。即出聲。(亦治中風舌強)又黃耆,防風(各數兩)煎水一大盆。放床前。使熱氣熏之。時時不斷。熏至一日。即語。神效。
中風閉症。先通關。南星,薄荷,半夏,皂角,細辛共研末搐鼻。有嚏可治。無則肺絕。不治。(小兒驚風亦用此試)
中風昏迷不省,牙皂莢(去皮弦二兩)。生明礬(一兩)二味同入水中煮化。取出曬乾為末。北細辛(去葉土淨五錢)共研細末。用少許。吹入鼻中。即醒。又生薑嚼碎。不拘多少。向患者面上天庭等處頻擦。又以生薑汁滴男左女右眼內角。即醒。
白話文:
中風不語
用苦酒煮芥菜籽,敷在患者的脖子上圍成一圈,用衣服包起來,一小時後取下,就能痊癒。也可以用醋煮白芥菜籽敷脖子。(這兩種方法都能治療舌根縮短)另外,可以用尿澆患者的臉,就能醒過來;或者用龜尿滴少許在患者舌頭底下,就能說話。(也能治療中風引起的舌頭僵硬)再者,用黃耆、防風(各幾兩)煎一大盆水,放在床前,用熱氣熏患者,持續不斷地熏一天,就能說話,效果很好。
中風閉症,首先要疏通經絡。用南星、薄荷、半夏、皂角、細辛研磨成粉末,用棉花捲起少許藥粉塞入鼻中,如果能打噴嚏,就能治好;如果不能打噴嚏,就說明肺部已經失去功能,無法治療。(小兒驚風也可以用此法嘗試)
中風昏迷不醒,可用皂莢(去除皮和弦,二兩)、明礬(一兩)兩種藥材一起煮化,取出曬乾研磨成粉末,再與北細辛(去除葉子和泥土,五錢)一起研磨成細粉。取少量藥粉吹入患者鼻中,就能醒過來。也可以用生薑嚼碎,不限多少,頻繁地擦拭患者的面部和百會穴等部位;或者用生薑汁滴入患者左(男性)或右(女性)眼角,就能醒過來。
6. 中風口噤
烏梅肉,生南星,冰片擦牙。或用姜蘸南星冰片擦牙。其噤自開。名開關散。(此即鑑本治小兒口噤神方也)如口不開。筋絕不治。又白鹽梅揩齒。即能開。並不傷齒。
白話文:
中風導致嘴巴緊閉,可以用烏梅肉、生南星、冰片擦拭牙齒。或者用薑片沾上南星和冰片擦拭牙齒。這樣嘴巴就能張開。此方名為「開關散」,也是治療小兒口噤的有效方法。如果嘴巴還是打不開,表示筋脈已經斷絕,那就無法治療了。另外,用白鹽梅擦拭牙齒也能夠使嘴巴張開,而且不會傷到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