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存淦

《外治壽世方》~ 卷一 (2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7)

1. 久病呃逆

薑汁白蜜和勻。擦背。

2. 偶然呃逆

紙捻通鼻。取嚏即止。

3. 治寒泄

胡椒末和飯作餅。敷貼臍上。又熱柴灰布包敷。又炒鹽敷。又糯米酒糟和鹽炒敷。又酒炒艾絨作餅敷。又胡椒大蒜作餅敷。又艾葉,灶心土,門斗灰,吳茱萸,共為末。醋炒敷。均效。(以上各方均敷貼臍上),又車前子肉桂(各等分),研末納臍。

白話文:

  1. 將胡椒末與米飯混合,捏成餅狀,敷在肚臍上。

  2. 將熱柴灰用布包起來,敷在肚臍上。

  3. 將鹽炒熱後,敷在肚臍上。

  4. 將糯米酒糟與鹽一起炒熱後,敷在肚臍上。

  5. 將艾絨和酒一起炒熱,捏成餅狀,敷在肚臍上。

  6. 將胡椒和大蒜混合,捏成餅狀,敷在肚臍上。

  7. 將艾葉、竈心土、門鬥灰、吳茱萸一起研磨成粉,用醋炒熱後,敷在肚臍上。

  8. 將車前子和肉桂等分研磨成粉,放入肚臍中。

4. 治熱泄

車前子搗汁。調甘草(末),滑石(末各等分),敷臍。

白話文:

將車前子搗碎榨汁。加入等量的甘草粉末和滑石粉末,混合後敷於肚臍上。

5. 氣虛暴泄

硫黃,枯礬,硃砂(各等分),研細末。丸納臍。瀉不止。用艾一斤坐身下。以火烘腳。

白話文:

硫磺、枯礬、硃砂(等量),研成細末。做成藥丸塞入肚臍。

腹瀉不止時。用一斤艾草,放在屁股底下坐著。用火烘烤腳。

6. 久泄不止

大蒜搗貼足心。或貼臍中。又大蒜須加銀硃搗融。敷臍眼內。立止如神。又土木鱉(半個),母丁香(四粒),麝香(一分),共為細末。口水調為丸。如黃豆大。納臍中。外用不拘。小膏藥貼之立止。(並治痢疾)

白話文:

  1. 將大蒜搗碎,敷貼在腳心或肚臍中。

  2. 大蒜需要加入銀硃搗碎融化,敷在肚臍眼內。立即可止瀉。

  3. 土木鱉(半個)、母丁香(四粒)、麝香(一分),共研成細末,用口水調成黃豆大小的丸劑,放入肚臍中,外用膏藥貼之,立即可止瀉。(此方也可用於治療痢疾)

小兒水瀉。不能服藥。巴豆(三粒),黃蠟(三錢)共搗爛成膏貼臍上。用絹帕縛住。半日即愈。如噤口不食者。加麝香(三釐)同貼。(並治痢疾),又香白芷乾薑(各一錢)共研細末。以蜜為膏。先用酒洗臍溫。微熱後貼膏。用鞋底烘熱。熨膏上。氣通即愈。

白話文:

小兒腹瀉,不能服藥。可以用巴豆三粒、黃蠟三錢,搗爛成膏藥,貼在肚臍上,用絹帕包紮好,半日即可痊癒。如果孩子閉口不食,再加麝香三釐,一起貼。也用於治療痢疾。另可用香白芷、乾薑各一錢,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成膏藥。先用酒清洗肚臍,溫熱後貼上膏藥,用鞋底加熱熨燙膏藥,氣通即愈。

7. 寧和堂暖臍膏

治水瀉白痢神效。孕婦忌貼。香油(一斤一方用麻油),生薑(切片一斤),黃丹(飛過八兩),熬膏攤布。再加紅藥丸貼臍上。紅藥丸方。硫黃(三錢),母丁香(一錢),麝香(三分),加獨蒜(數枚一方不用)搗如泥。入前三味。研勻為丸。如桐子大。飛過硃砂為衣。

白話文:

治療水瀉白痢的特效藥,孕婦禁止貼用。香油(一斤,每副藥方用麻油),生薑(切成薄片一斤),黃丹(炒製過八兩),熬製成膏藥,塗抹在布上。再加紅藥丸貼在肚臍上。紅藥丸的配方:硫磺(三錢),母丁香(一錢),麝香(三分),再加獨蒜(數枚,每副藥方只用一種)搗成泥狀。再加入前面三味藥材。研磨均勻做成藥丸。藥丸大小如桐子。炒製過的硃砂作為藥衣。

8. 四時暴患瀉痢

(四肢臍腹俱冷者),

百沸湯。令患者坐深湯中。浸至膝上為度。生陽之藥。

無速於此。(按百沸初出恐不能即坐或者先熏俟其稍涼方坐浸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