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壽世方》~ 卷一 (16)
卷一 (16)
1. 陰汗腎虛陽衰者
蛇床子(酒炒),白礬,陳醬(各等分),煎湯洗之。
白話文:
汗多、腎虛、陽氣不足的人,可以用蛇床子(用酒炒過)、白礬、陳年醬油(三者份量相等),煎煮後用藥湯清洗患處。
2. 血汗
發灰撲。又郁李仁研。生梨汁調敷。
治一切虛汗。盜汗。自汗。及漏風等。汗泄不止。諸藥不效者。麻黃根,白朮,藁本,牡蠣龍骨(各五錢),糯米粉(二兩),冰片(五分)共研細末撲之。
誤用麻黃。汗出不止。將病人頭髮浸水。並用上撲法。
白話文:
血汗
皮膚發灰暗潮濕。再用郁李仁研磨成粉,用生梨汁調和後敷在患處。
此方治療各種虛汗、盜汗、自汗及漏風等汗液不止的症狀,尤其針對其他藥物無效者。將麻黃根、白朮、藁本、牡蠣、龍骨(各五錢),糯米粉(二兩),冰片(五分)研磨成細末,然後敷在患處。
如果誤用了麻黃導致汗出不止,將病人的頭髮浸濕,再用上述方法敷粉。
3. 瘧疾
4. 治瘧方
牛皮膠(二兩),熬化。加生薑(三兩),搗極爛。攪勻。熬成膏聽用。於病發之先一時。用皂莢水洗淨背脊。拭乾。再以生薑一大塊揉擦極熱。用寬長細布一大塊。將膏攤上貼之。(從衣領處貼起)並敷兩膝蓋。過一二日即痊愈。愈後五日。方將膏藥揭去。極效。又用草從左手中指頂尖處。
量至中指根處為止。將草摘斷。即用此草。從根量至掌。再從掌量至腕為度。以墨點記。用獨頭大蒜研爛。敷於墨點處。用核桃殼蓋上。以布紮緊。一個時辰即去之。神效。又胡椒,硫黃(各二釐)研末。糝膏藥上。貼背脊之正對肚臍眼處。過期即愈。又明雄黃,製附子,真潮腦(各等分),為細末。
於瘧未發前一時。以棉花少許。包裹藥末三分。塞鼻孔中。男左女右。塞藥後勿食湯水。睡過此時即愈。重者依法塞二次。小兒量為減用。又巴豆(二十粒),南星(一個),白麵(少許),水調捻餅。用膏藥貼額上。及灑地金錢草(又名遍地金錢亦名破銅錢又名滿天星)清早塞兩鼻孔中。
各一丸。雖三日一發之瘧。可以立愈。又桃頭(七個向天者),獨頭蒜(七個),胡椒(四十九粒),五家粽尖。五月五日午時。共搗為丸。雄黃為衣。扎肚臍內。一周時即愈。又常山,草果,丁香(少許)用上好酒半茶杯。煎數滾。盛鍾內。熱熏鼻孔即愈。又老生薑(四兩),搗爛。
於未發先一時。敷膝上。男左女右。用油紙藍布包裹緊紮好。勿令汁流出。立效。又斑蝥(一個)用膏藥貼於印堂。須早一日貼。一周時即效。又馬齒莧搗。扎手寸口。男左女右。又三次之後。臨發前一時。用魚醒草一握搗爛。絹包周身摩擦。得睡有汗即愈。又桃仁(半片)放內關穴上將獨頭大蒜搗爛罨之。
縛住。男左女右。即止。又蛇蛻塞兩耳。即愈。又生黃丹(五錢),生白明礬(三錢),胡椒(一錢五分為末),麝香(五釐),共研末。臨發時對日坐定。將好米醋調藥末。男左女右。縛手心。外加絹帕緊扎。待藥力熱方行。出汗為度。如無太陽。腳下用火。此藥一料。
能治三人。年老身弱。怕服藥者用之。又當歸,川芎,防風,甘草,陳皮,蒼朮杜仲,檳榔,草果,半夏,常山,荊芥,知母(各一錢),真烏梅(五錢燒熟打碎)將藥共放鍋內。炒熱。於未發時。用稀布包裹。捆紮臍上。臍內先以藥末三分填滿。其發必輕。再炒再捆。無有不效。
間日瘧更效。輕則一服。重則兩服。年老人不肯服藥者。用此尤妙。又川貝母(一片)放膏藥上。男左女右。貼大膀灣軟處。不與人知。立愈。又常山,草果,川烏草烏,陳皮,甘草(各一錢),將絹袋盛之。聞於鼻間。即止。(只聞香氣不可煎食),又綠礬少許。摻棉花上紮緊。
男左女右。塞鼻內。又桂心(一分),麝香(三釐),川椒(七粒),雄黃(七釐)共研極細末。納臍中。外以膏藥貼之。虛寒瘧更效。孕婦忌貼。又大棗肉(兩個去皮核),斑蝥(兩個焙研)同研勻。加熟豬油(少許)搗成餅子。指頭大貼在兩眉中間印堂上。一周時即止。
胎瘧忌貼。
白話文:
治瘧方
用牛皮膠熬化後,加入搗爛的生薑,攪勻熬成膏。發病前一小時,用皂莢水洗淨背脊,擦乾後用大塊生薑揉擦至發熱,再將膏藥攤在寬長的細布上,從衣領處貼起,並敷在兩膝蓋。一兩天後即可痊癒,痊癒後五天再揭下膏藥,療效極佳。
另一方法是用草從左手的中指尖量到中指根,摘斷此草,再從根部量到掌心,再從掌心量到手腕,用墨點記下,然後將獨頭大蒜研爛敷在墨點處,用核桃殼蓋上,用布紮緊,一小時後取下,效果神奇。
再者,將胡椒和硫黃各二釐研末,撒在膏藥上,貼在背脊正對肚臍眼處,過幾天即可痊癒。
又可用雄黃、製附子、真腦各等份研成細末,瘧疾發作前一小時,用少量棉花包裹三分藥末塞入鼻孔,男左女右,塞藥後不要喝水,睡過發作時間即可痊癒。病情嚴重者,可依法塞藥二次,小兒用量需減半。
還可用巴豆二十粒、南星一個、白麵少許,用水調成藥餅,貼在額頭上,並將地金錢草(遍地金錢、破銅錢、滿天星)清早塞入左右鼻孔,各一丸,即使三天發作一次的瘧疾,也能立即痊癒。
另外,取七個朝天的桃頭、七個獨頭蒜、四十九粒胡椒、五家粽尖,在五月五日中午時分搗成丸藥,用雄黃做外衣,扎在肚臍內,一周後即可痊癒。
再者,將常山、草果、丁香少許,用上好酒半茶杯煎幾滾,盛在碗中,熱熏鼻孔即可痊癒。
又可用四兩老生薑搗爛,在發作前一小時敷在膝蓋上,男左女右,用油紙和藍布包裹紮好,防止汁液流出,效果迅速。
還可用一個斑蝥用膏藥貼在印堂穴,需提前一天貼上,一周後見效。
將馬齒莧搗爛,紮在手腕寸口穴,男左女右,三次後,發作前一小時,用一把魚醒草搗爛,用絹布包著摩擦全身,出汗入睡即可痊癒。
將半片桃仁放在內關穴上,再將獨頭蒜搗爛敷在上面,紮住,男左女右,即可止瘧。
將蛇蛻塞入兩耳,即可痊癒。
用生黃丹五錢、生白明礬三錢、胡椒一錢五分、麝香五釐研成末,發作時面向太陽坐定,用好米醋調藥末,男左女右縛在手心,外加絹帕紮緊,待藥力發熱出汗即可。如果沒有太陽,可在腳下用火取暖。此藥一劑可治三人,年老體弱,害怕服藥者可用此法。
將當歸、川芎、防風、甘草、陳皮、蒼朮、杜仲、檳榔、草果、半夏、常山、荊芥、知母各一錢,真烏梅五錢(燒熟打碎),將藥材一起炒熱,在發作前用稀布包裹,捆紮在肚臍上,先在肚臍內填入三分藥末,瘧疾發作就會減輕,再炒熱再捆紮,屢試不爽。間日瘧效果更好,病情輕者一劑,重者兩劑。老年人不願服藥者,用此法尤佳。
將一片川貝母放在膏藥上,男左女右,貼在大腿內側柔軟處,不要告訴別人,即可痊癒。
將常山、草果、川烏、草烏、陳皮、甘草各一錢,用絹袋盛裝,聞其香味即可止瘧(只聞香味,不可煎服)。
將少量綠礬摻在棉花上紮緊,男左女右塞入鼻孔。
將桂心一分、麝香三釐、川椒七粒、雄黃七釐研成極細的粉末,放入肚臍中,外用膏藥貼上,虛寒瘧疾效果更好,孕婦忌用。
將兩個去皮去核的大棗肉、兩個焙乾研磨的斑蝥研勻,加入少許熟豬油搗成餅子,指頭大小,貼在兩眉之間的印堂穴上,一周後取下,胎瘧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