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存淦

《外治壽世方》~ 卷一 (17)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7)

1. 隔日瘧方

旱蓮草(研碎)如黃豆大。以紫蘇葉裹之。男左女右。塞鼻孔內。半日即出涕淚。輕者立愈。重者漸次而愈。或照以上各方治之。

白話文:

旱蓮草(研碎)成如黃豆般大小。用紫蘇葉包起來。男性放在左邊鼻孔,女性放在右邊鼻孔。塞進鼻孔裡。半日後便會流涕與流淚。病輕者立即可痊癒。病重者可漸次康復。或者根據以上各方所述的方法來治療。

2. 治瘧發汗法

柴胡(一握)搗爛。絹包擦周身。得睡有微汗解。又柴胡,當歸知母穿山甲(各等分)煎湯。新棉花或布蘸熨背。

白話文:

柴胡(一把)搗碎。用絹布包裹擦拭全身。睡著後微微出汗即可解除。此外,柴胡、當歸、知母、穿山甲(各等份)煎煮成湯。用新的棉花或布浸泡藥液熨貼背部。

3. 瘧疾脅痛

青皮炒熨痛處。

4. 瘧疾化痰

薑汁,貝母,半夏為丸。擦胸背。

5. 久瘧成痞(胸脅高起者是又名瘧母)

毛腳芹菜大蒜,銀硃同搗爛。塗患處。以油紙蓋上扎住。半日皮上疼痛。口中有蒜氣出。其塊自消。又大蒜(一個曬乾研細末),朴硝(三錢研末)獨頭蒜共捶融成膏。貼自消。又獨頭蒜(一個),黃丹(一錢),番木鱉(焙為末五分)共搗成餅。放患處紮好。口中有蒜氣出。即去之。內自消矣。

白話文:

毛腳芹菜、大蒜、銀硃一起搗碎。塗抹在患處。用油紙蓋上並包紮固定。半天後,患處皮膚會感到疼痛,口中會散發出蒜味,患處的腫塊會自行消散。另外,大蒜(一頭,曬乾研成細末)、朴硝(三錢,研成細末)、獨頭蒜一起搗碎,混合成膏狀。敷貼患處,腫塊會自行消散。再不然,獨頭蒜(一頭)、黃丹(一錢)、番木鱉(烘烤成末,五分)一起搗成餅狀。敷貼患處並包紮固定。口中會散發出蒜味,此時即可將敷貼去掉,腫塊內部自行消散。

6. 小兒久瘧不愈

赭石(三錢燒紅醋淬),硃砂(五分),砒霜(一豆大)各藥用紙包七層。水浸濕火中煨乾研末。加麝香(五釐)香油調搽鼻尖。眉心。及手足心。神效。

白話文:

赭石(三錢,燒紅後用醋淬),硃砂(五分),砒霜(一豆大小),將各藥物分別用紙包上七層。用水浸濕後放在火中煨乾,再研成細末。加入麝香(五釐),用香油調和塗抹在鼻尖、眉心,以及手足心上。非常有效。

7. 久瘧人虛

嗅甜肉桂。或塞鼻。則寒自退。熱自輕。神爽氣清。思食而愈。

8. 截瘧方

叩頭蟲(一個)安眉心。蟲頭向上。膏藥蓋住。過時自愈。又名貼臍截瘧丸胡椒雄精(各等分)研末。將飯研爛為丸。如桐子大。外以硃砂為衣。將一丸放在臍中。外用膏藥貼上。瘧即止。神驗。

白話文:

將叩頭蟲一個搗成粉末,放於病人的眉心,叩頭蟲頭部要向上,並用膏藥蓋住,過一段時間自然就會好了。又名貼臍截瘧丸。胡椒與雄精的量要相等,將它們磨成粉末,和飯一起研磨成丸狀,丸子的形狀以桐子的大小為準。丸子的外面再用硃砂做一層外衣,將丸子放在病人的肚臍中,外面用膏藥貼住。瘧疾就會馬上停止,非常靈驗。

9. 禳瘧法

用紅紙包米一撮。茶葉一撮。銅錢三十文。包時斷不可令人見。亦不可令人知。包成。次日於清晨出門。直走所向之方。不可回頭。暗拋路旁。亦忌人見。拋後䫀頭直走。不可回顧。由別路歸家。其病如脫。又未發前。抱大雄雞一隻。著懷中。時時驚動。令作大聲。無不瘥。

白話文:

用紅紙包一小撮米,一大撮茶葉及三十枚銅錢。在包裝過程中,千萬不能讓人看見。完成包裝後,第二天清晨出門,直接朝著某個方向走。走的時候不能回頭。將包好的東西在路上不顯眼的地方扔掉,也不能讓別人看見。扔完後,繼續往前走,不能回頭看。不要原路返回,改走其他路回家。這樣,疾病就會像脫掉衣服一樣消失了。在沒有發病前,可以抱著一隻大公雞放在懷裡,時不時驚動它,讓它發出大叫聲,沒有不痊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