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存淦

《外治壽世方》~

回本書目錄

1. 腮頰

2. 腮車熱腫

赤小豆末和蜜塗之。或加芙蓉葉尤效。又老絲瓜燒存性研末。清水調塗。

白話文:

腮幫子紅腫熱痛,可以用赤小豆磨成粉末,加蜂蜜調勻後塗抹患處。也可以加入芙蓉葉,效果更好。另外,將老絲瓜燒成灰燼,研磨成粉末,用清水調和後塗抹,也有效。

3. 頰東開不能合

皂角末吹鼻。嚏出即合。

白話文:

臉頰右側張開無法閉合,可以將皂角末吹入鼻子。打噴嚏後就能合上了。

4. 下頦脫落

真烏梅搗融為餅。塞滿牙盡頭處。張口流涎。隨手掇上。或口含烏梅(一個)亦效。

白話文:

將熟透的烏梅搗爛成泥狀,做成藥餅,塞滿牙齒的根部。張開嘴巴,讓唾液自然流出,然後用手將脫落的 下巴托住歸位。或者含一顆烏梅在嘴裡,也有同樣的效果。

5. 痄腮

蔥煎水盡洗。即消。又赤小豆為末。醋調敷。又山梔(末),飛面(各等分),豬膽汁,好醋(各半),薄調敷之。

白話文:

用蔥煎水洗患處,就能消腫。也可以將赤小豆磨成粉末,用醋調和後敷在患處。此外,也可以將山梔子粉末、飛面(可能是指一種細麵粉或藥粉)等量混合,再加入等量的豬膽汁和好醋,調成糊狀後敷在患處。

6. 羊鬚瘡

小紅棗(燒枯存性研末),清油調敷。又諸藥不效者。以舊綿絮胎燒灰。麻油調塗。立愈。

白話文:

將燒焦至剩下炭末的小紅棗研磨成粉,用清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如果其他藥物都無效,則將舊棉花胎燒成灰,用麻油調和後塗抹,就能立即痊癒。

7. 頸項

8. 項軟

五加皮為末。酒調敷頂骨上。干則再易濕者敷之。

白話文:

將五加皮磨成粉末,用酒調成糊狀,敷在头顶的骨头上。如果敷料干了,就再换上新的湿敷料。

9. 項強

黑豆蒸熟。納袋中枕之。又生桃葉蒸熟。入袋中。著頭上熨之。又蓖麻葉搗敷效。

項後結核。或赤腫硬痛。生山藥(一挺去皮),蓖麻子(二個)同研貼之。神效。

白話文:

項強:

將黑豆蒸熟後,放入布袋裡枕著。也可以將新鮮的桃葉蒸熟,放入布袋裡,敷在頭上熱敷。用蓖麻葉搗碎後敷在患處也有效。

脖子後頸部有結核,或紅腫硬痛時,取新鮮山藥一根(去皮),蓖麻子兩個,一起研磨成泥後敷貼,效果很好。

10. 閃頸促腰

真硼砂研粉。以燈心蘸點眼四角。淚出即松。連點三次。立愈。

白話文:

用硼砂研磨成粉末,用燈芯草沾取少許粉末,點在眼睛的四個角(眼角)。淚水流出就表示好了。連續點三次,就能立即痊癒。

11. 燕窩瘡

(本名髮際瘡生頭枕骨下發盡處),

銅燈盞內青垢刮下。研爛擦之。神效。

白話文:

燕窩瘡(長在頭枕骨下方,頭髮邊緣處的瘡)可用銅燈盞內刮下來的青垢研磨成膏狀,塗擦患處,效果神奇。

12. 對口瘡

婦人頭上油垢(三錢),黑背鯽魚(一個約一兩),豬眼梢(一對)同搗爛。敷之。又象貝母研末。敷之。又雄豬眼梢肉(三錢)剁爛如泥。加滑石(末四錢)和勻。敷患處頂上。以膏藥蓋之。拔去僵肉。放出黃水即愈。

白話文:

對口瘡治療方法:取婦人頭髮上的油垢三錢、約一兩重的黑背鯽魚一條、豬眼睛邊緣的肉一對,搗爛後敷在患處。另取貝母研成粉末敷用。再取雄豬眼睛邊緣的肉三錢剁成泥狀,加入四錢滑石粉拌勻,敷在患處頂部,用膏藥蓋住。拔除壞死的組織,排出黃水後即可痊癒。

13. 瘰癧

破琉璃燒灰。菜油調搽。神效。又蓖麻肉,嫩松香(等分)千錘攤貼。又蜈蚣(一條)瓦焙研末。油調敷。又用鉛(三兩)鐵器中熬久。當有腳如黑灰。取此灰和脂塗癧上。或用醋調塗。以舊帛貼之。數換舊帛。拭去惡汁又貼。如此半月許。不痛不破不作瘡。內消為水而愈。(並治痰核)

白話文:

將琉璃燒成灰,用菜油調和後塗抹,效果神奇。也可以將蓖麻的果肉和嫩松香等量,磨成細末後攤在布上貼敷。此外,將一條蜈蚣放在瓦片上焙乾研磨成粉,用油調和後敷在患處。還可以用三兩鉛在鐵器中長時間熬煉,直到出現像腳一樣的黑灰,將此灰與油脂混合後塗抹在患處,或者用醋調和後塗抹,再用舊布貼上,多次更換舊布,擦去惡心的膿液後再貼上新的。如此持續半個月左右,患處就不會疼痛、破裂或化膿,腫塊會自行消散癒合。(這些方法也適用於治療痰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