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存淦

《外治壽世方》~ 卷一 (22)

回本書目錄

卷一 (22)

1. 羊毛痧

此因天氣鬱勃。潮濕酷熱。夜不能睡。將曙露體。乘涼風中。有絲乘虛易入。無論頭面手足胸背猝入。則滿身刺痛。一刻緊一刻。痛至半夜。白皮入心。咆哮跳躍。面色漸黃而死。治法不用針刮。將現藏燒酒甕上泥頭敲碎。水調捻成泥團。向周身滾轉幾遍。剝開泥團。見有絲如羊毛色亮。則邪氣滾出。自然平愈。此仙法也。(案此與瘟疫門中羊毛瘟相似當參看)

白話文:

這是因為天氣悶熱潮濕,晚上睡不好,黎明時分身體露在外面,又吹到涼風,讓邪氣趁虛而入。無論是頭面、手腳、胸背,只要邪氣入侵,全身就會刺痛,痛感越來越劇烈,一直痛到半夜。皮膚發白,痛到讓人咆哮跳躍,臉色漸漸變黃而死。治療方法不用針灸刮痧,將現成的燒酒甕上的泥巴敲碎,加水調成泥團,在全身滾轉幾遍,然後剝開泥團,就能看到像羊毛一樣亮色的絲狀物,這就是邪氣排出,病自然就好了。這是仙法。 (註:這和瘟疫中的羊毛瘟很像,可以參考瘟疫相關的記載)

2. 鼓脹

3. 試鼓法

用鹽(四兩)炒熱。絹包放臍上。水鼓鹽化水。若食鼓鹽紅色。血鼓紫色。氣鼓黑色。倘氣虛中滿。鹽水不改。必用白鹽試驗。

白話文:

試鼓法:取四兩鹽炒熱,用絹布包好放在肚臍上。鹽遇水後會融化。如果食積導致的鼓脹,鹽水會變成紅色;如果是血瘀導致的鼓脹,鹽水會變成紫色;如果是氣滯導致的鼓脹,鹽水會變成黑色。如果患者是氣虛導致的中滿症狀,鹽水顏色則不會改變,這時就必須改用白鹽來測試。

4. 治水鼓方

(手按之下陷不起者是),

輕粉(二錢),巴豆(四錢去油),生硫黃(一錢),共研成餅。先以新綿一片放臍上。次以藥餅當臍按之。外用布捆緊。如人行五六里自瀉下。候三五度。除去藥餅。以溫粥食之。久患者隔日方去藥餅。愈後忌飲涼水。此方治水鼓如神。其餘鼓脹。功力稍緩。又取蓋屋稻草煎湯。

傾入盆內。先坐盆上熏之。待湯溫方洗其腹。小便隨下黃水。熏洗數次。永不再發。余鼓脹亦可用此法治。惟功稍緩耳,又杜蒺藜或地骨皮。照前法煎洗。水氣自下。

水鼓小便不通(小便通者亦可治),大田螺(四個去殼),大蒜(五個去衣),車前子(三錢研末)共搗成餅貼臍中。以帛束定。水從小便出。換二三次全愈。終身勿食田螺。又商陸根,蔥白搗填臍中小便利。腫自消。(或加麝香三分)

白話文:

治水鼓方

如果按壓腹部凹陷下去且無法恢復原狀,可用以下方法:輕粉兩錢、巴豆四錢(去油)、生硫黃一錢,研磨成藥餅。先在肚臍上放一片乾淨棉花,然後將藥餅敷在肚臍上,並用布紮緊。患者走個五六里路就會自行瀉下。如此反覆三次五次後,取下藥餅,喝點溫熱的粥。病程較長的患者,可以隔一天再取下藥餅。治癒後要忌喝冷水。這個方子治療水鼓效果奇佳,治療其他脹滿症也有效,只是療效較慢。

另外,可用蓋房子用的稻草煎水,倒入盆中,先讓患者坐在盆子上熏蒸,待水溫後再用藥水清洗腹部,小便會排出黃色液體。熏洗幾次後,就能永久不再復發。其他脹滿症也可以用此法治療,只是療效較慢。此外,也可使用杜蒺藜或地骨皮,按照上述方法煎水清洗,水腫會從小便排出。

如果水鼓導致小便不通(即使小便通暢者也可使用),可用大田螺四個(去殼)、大蒜五個(去皮)、車前子三錢(研成粉末),搗碎成藥餅貼在肚臍中央,用布固定。水腫會從小便排出。換藥兩三次就能痊癒。終身要忌食田螺。另外,可用商陸根、蔥白搗碎後填塞肚臍,小便就會通暢,腫脹也會自行消退。(也可以加入麝香三分)。

5. 治氣鼓方

(按之隨手即起者是),

多年瓦油盞頭連垢膩。火內燒熱。合臍上。良久自落。垢膩已淨如洗。腹亦平矣。又面黑脅痛者用大麥芽炒熨。

白話文:

治氣鼓方

按壓腹部,能立即回彈者,可用多年使用過的瓦製油盞,盞底累積的油垢污膩,用火燒熱後,敷貼在肚臍上方,過一段時間它就會自然脫落,污垢也清除乾淨,腹部也平坦了。又如果患者面色黑且脅肋疼痛,可用炒過的大麥芽熱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