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壽世方》~ 卷三 (13)
卷三 (13)
1. 小腸氣
川楝子,吳茱萸,小茴香共研末。用飛面(一合)和藥盛注於紅色綢肚兜內。束小腹上。藥末易於垂下。須細針密線橫切為妙。
白話文:
將川楝子、吳茱萸、小茴香研磨成粉末。取一合麵粉和藥粉混合,裝進紅色綢布做的肚兜裡,綁在小腹上。因為藥粉容易掉落,縫製肚兜時要用細針密密的橫向縫合才好。
2. 蚯蚓呵腎
鹽水湯溫洗。數次即愈。
白話文:
用溫鹽水清洗。洗幾次就好了。
3. 腎莖肛門搔癢
陳葫蘆燒存性。研細末撲之效。
白話文:
將陳葫蘆燒成灰燼,研磨成細粉,然後撒在患處,即可見效。
4. 陰毛生八腳蝨
白果嚼融擦之。又桃仁嚼融擦之。
白話文:
用白果嚼碎後塗抹患處。也可以用桃仁嚼碎後塗抹患處。
5. 房勞陰毒
胡椒(七粒),蔥心(二寸半),麝香(一分)搗爛。以黃蠟溶和。做成條子。插入陰內。少頃汗出即愈。
白話文:
取七粒胡椒、二寸半長的蔥白心以及一分麝香,搗碎混合,再用黃蠟溶化後調和,製成條狀,然後插入陰道內。不久之後,出汗就痊癒了。
6. 便毒腫痛
初起時以肥皂搗爛。敷之甚效。又生菖蒲根搗敷之。又皂角(炒焦),水粉(炒等分),碾末。以熱醋攤貼患處。頻以水潤之。即效。
白話文:
初期可用肥皂搗碎敷在患處,效果很好。也可以用菖蒲根搗碎敷。還可以用炒焦的皂角和炒熟的水粉研磨成粉末,用熱醋調成糊狀敷在患處,並經常用水潤濕,很快就會有效。
7. 魚口
(生左胯名魚口右胯名便毒),
初起未成膿者。以五倍子(炒黃研末),入百草霜(等分),以醋調塗患處。一日一夜。即消。
白話文:
左側胯部稱為魚口,右側胯部稱為便毒。
初期尚未化膿時,可用炒黃研磨成粉的五倍子與等量的百草霜,用醋調和後塗抹患處,一天一夜即可消腫。
8. 魚口便毒
初起便如小核桃。用瓦松花搗濃汁敷上即效。或焙乾為末。以雞子清調敷。不出膿自效。
白話文:
一開始腫塊像小核桃一樣。用瓦松花搗爛取汁,敷在患處就能見效。或者把瓦松花焙乾研成粉末,用雞蛋清調和後敷上,不用等到化膿就能自癒。
9. 後陰
10. 大腸脫肛不收
蝸牛(瓦上焙枯研末一兩桑樹蝸牛更好)豬油調敷。立效。又甲魚頭焙枯研末。麻油調敷。或以紙托患處。又大螺螄(一個)入頂上梅花冰片(一分)即時水出。敷之神效。又赤石脂,伏龍肝,枯礬共為末敷之。又熬石灰令熱。布裹熨之。隨按令入。冷即易。又蟬蛻末。菜油調敷。立效。又魚腥草(即蕺草三兩)擂如泥。先以朴硝水洗肛瘡。
用芭蕉葉盛藥坐之自入。又豬脂(一兩),煉去渣。入蒲黃末(一兩)調勻。塗肛即縮。又苧麻根搗爛。煎湯熏洗。又胡荽切一升。燒煙燻之即入。又名縮肛散。鱉頭(一個煅),枯礬(三分),五倍子(三分煅)共研極細末摻之。又名倍礬煎。五倍子(三錢),白礬(少許)共為末。水一碗。煎湯洗之。立效。若婦人產後脫肛五倍子末摻之。
白話文:
大腸脫肛不收的治療方法有很多:
可用焙乾研磨的蝸牛粉(桑樹上的蝸牛效果更好),以豬油調和後敷於患處,效果迅速。亦可用焙乾研磨的甲魚頭粉,以麻油調和後敷用。或用紙托住脫出的腸子。也可用一個大螺螄,加入少許冰片,研磨後敷上,效果神奇。此外,赤石脂、伏龍肝、枯礬研磨成粉後敷用。或者用熬熱的石灰,用布包裹後熨燙患處,同時用手按壓使其回納,涼了就換熱的。蟬蛻研磨成粉,用菜油調和後敷用,效果迅速。
將三兩魚腥草搗成泥狀,先用朴硝水清洗肛門,再用芭蕉葉盛放藥泥,坐於其上,脫出的腸子會自行回納。亦可用一兩豬油煉去雜質,加入一兩蒲黃粉調勻後塗抹患處,即可使脫出的腸子縮回。苧麻根搗爛煎湯熏洗患處。也可將切碎的一升胡荽燒煙熏患處,就能使脫出的腸子回納。
縮肛散的製作方法:將一個甲魚頭煅燒後,與三分枯礬、三分煅燒過的五倍子一同研磨成細粉,然後敷於患處。倍礬煎的製作方法:將三錢五倍子與少許白礬研磨成粉,加一碗水煎煮後清洗患處,效果迅速。婦女產後脫肛,可用五倍子粉直接敷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