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存淦

《外治壽世方》~ 卷四 (14)

回本書目錄

卷四 (14)

1. 項上瘰癧

榆白皮爛搗如泥。封之。頻易。

2. 乳癖

白芥子研末水調。攤膏貼之。以平為期。

3. 龜背

龜尿調首烏末。敷背上。日久自愈。

背上起白泡。累如綴珠。一二日即破。膿血外流。癢甚。一處方好。一處又起者。如意草搗爛敷之。長巾縛定。一夜即愈。

白話文:

背上長出一串白色膿包,密集排列像一串串珍珠。一兩天就會破裂,膿液和血液流出來,非常癢。這邊的膿包剛剛治好,那邊又出現新的膿包,反反復復。用如意草搗碎敷在患處,再用長布條紮緊固定。一夜之間就能治癒。

4. 腹鳴如蛙

淡豆豉生薑(各二錢切碎),蔥(五莖),食鹽(一兩),同炒熱。置臍上熨之。效。又蔥姜煎濃湯。洗肚腹。另用蔥姜搗爛。炒熱作餅。貼臍上。良久即愈。

白話文:

淡豆豉、生薑(各二錢切碎)、蔥(五莖)、食鹽(一兩)拌勻,一起炒熱,然後敷在肚臍上熨燙。效果很好。另外,可以把蔥和薑煎煮成濃湯,用來清洗腹部。也可以把蔥和薑搗爛,炒熱做成餅狀,貼在肚臍上,過一會兒就會好。

5. 盤腸內釣腹痛

蔥湯洗兒腹。仍以炒蔥搗貼臍上。良久尿出痛止。

6. 肚臍腫出

紅飯豆,淡豆豉,南星(去皮臍),白蘞(各一錢),共為末。用芭蕉(無葉用根)自然汁調敷臍四旁。即愈。

白話文:

紅飯豆、淡豆豉、南星(去除外殼和根部)、白蘞(各一錢),一起研磨成粉末。用芭蕉(沒有葉子,可以用根)的汁液將其調和,塗抹在肚臍周圍。立即就能康復。

7. 臍爛成風

杏仁去皮研敷。

8. 臍風嘬口

艾葉燒灰填臍上。用帛纏之。若臍帶已落。用蒜切薄片貼臍上。以艾火灸之。候口中有艾氣。立愈。

白話文:

用艾葉燒成灰,填在肚臍上,用布條纏繞固定。如果臍帶已經脫落,用大蒜切成薄片貼在肚臍上,用艾火灸烤,直到嘴裡有艾草的味道,疾病即可痊癒。

9. 預防臍風

枯礬,硼砂(各二錢五分),硃砂(二分),冰片麝香(各五釐),共為末。凡小兒下地洗過後。用此末摻臍上。每日換尿布時。仍摻此末。摻完一料。永無臍風等症。

白話文:

枯礬、硼砂(各二錢五分)、硃砂(二分)、冰片、麝香(各五釐),研磨成末。嬰兒出生沐浴後,將此藥末敷在肚臍上。每天更換尿布時,繼續敷此藥末。使用完一料藥末後,可永無臍風等症狀。

臍內汁出不止。兼赤腫。取東壁土末敷之。又大紅呢燒灰為末。敷之。又甘草(炙),螻蛄(熬各三分),搗末。安臍中。瘥止。又黃柏(炙一兩),釜底墨(四分),搗末。敷臍中。良。又白石脂(一兩)研末熬令溫。以敷臍瘡。甚良。

白話文:

  • 臍內流出膿汁且不止,並伴有紅腫。用東牆的土末來敷患處。

  • 將大紅色的呢絨燒成灰,研磨成末狀,敷在患處。

  • 把甘草(炙)、螻蛄(熬)各取三分,搗碎成末狀,敷於臍中。

  • 黃柏(炙)一兩、鍋底灰四分,搗碎成末狀,敷在臍中。

  • 將白石脂研磨成末,以溫和的方式塗抹於臍瘡患處。

10. 臍不幹

棉花子燒灰。每用(一錢)敷之。又當歸(煅焦研末),胡粉(等分)敷之。

白話文:

棉花子燒成灰。每次使用(一錢)敷在患處。另外,當歸(煅燒成焦炭研成粉末),胡粉(等份)敷在患處。

11. 臍瘡

馬齒莧(燒研末)敷之。

12. 初生腎縮

乃受寒所致。用硫黃,吳茱萸(各三錢),研極細末。搗取蔥汁調藥末塗臍腹。另以蛇床子燒煙燻之。即伸。

白話文:

這是由於受寒引起的。用硫磺、吳茱萸(各三錢),研磨成極細的末末。搗碎蔥汁,將藥末調勻,塗抹在肚臍和腹部。另外用蛇牀子燒煙燻之。這樣就能馬上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