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壽世方》~ 卷三 (15)
卷三 (15)
1. 腸痔
以穀子燒末敷之。深者導之。又搗槐白皮作屑粉以導之。又以蘩蔞燒灰。礬石熬和為粉。粉之。又腸痔出血者。蔥白三斤。煎湯熏洗立效。
白話文:
用米糠燒成灰末敷在患處。如果痔瘡深在,則需引導其排出。也可以將槐樹白皮搗碎成粉末來引導排出。此外,將白蒿燒成灰,與明礬一起熬製成粉末,再將其敷在患處。如果腸痔出血,可用三斤蔥白煎湯熏洗,效果很快。
2. 止痔下血
蜒蝣(一條),用鹽泥裹煨通紅。去泥。用硼砂,硃砂,雄黃,冰片共為極細末。
入龍骨(少許)更妙。大便時。乘其脫出。以細草紙盛藥少許。托之使入。大效。
白話文:
取一條蜒蚰(一種蟲子),用鹽泥包裹後煨烤至通紅,取出泥土。將硼砂、硃砂、雄黃、冰片研磨成極細的粉末,再加入少許龍骨效果更佳。大便時,痔瘡脫出時,用細草紙包少許藥粉,托住藥粉送入痔瘡內,療效顯著。
3. 痔痛難忍
蝦蟆頭陰乾燒煙燻之。奇效。又蜒蝣搗爛和陳墨敷之。極效。
白話文:
痔瘡疼痛難忍時,可以用蟾蜍頭曬乾後燒成煙來燻患處,效果奇特。另外,也可以將螞蟻搗爛後,和陳年墨汁混合敷在患處,效果非常好。
4. 痔漏腫痛
隔年風乾橙子。於桶內燒煙燻之。又先以木鱉子煎洗。旋以蔥涎和蜜敷之。其冷如冰。即愈。
白話文:
用隔年的風乾橘子,放在桶裡燒煙燻患處。然後先用木鱉子煎水洗患處,接著再用蔥汁和蜂蜜調和敷上。敷上後感到涼如冰,病就好了。
5. 痔癢痛如蟲齧
菟絲子熬令黃黑末。以雞子黃和塗之。又蝟皮燒灰敷之。又杏仁熬令黑。搗膏塗之。
白話文:
用菟絲子熬煮至黃黑色,研磨成粉末,再用雞蛋黃調和塗抹患處。也可以用刺蝟皮燒成灰敷在患處。另外,將杏仁熬煮至黑色,搗成膏狀塗抹。
6. 翻花痔
木瓜為末。鱔魚涎調貼之。紙護。
白話文:
將木瓜磨成粉末,用鱔魚的唾液調成糊狀,敷貼患處,再用紙覆蓋。
7. 坐板瘡疥
初起者用芫花,川椒,黃柏煎水洗。即消。又絲瓜皮焙乾為末。燒酒調搽。
又海螵蛸(五錢),雷公藤(三錢)共為細末。擦之。干則以菜油調敷。
懸癰(即騎馬癰),紡車上弦線燒灰。麻油調敷。已潰者乾摻。亦效。又雄黃(二錢),密陀僧(一錢)研細末。水調敷。
白話文:
初期患坐板瘡疥者,可用芫花、川椒、黃柏煎水清洗,即可痊癒。也可以將絲瓜皮焙乾磨成粉末,用燒酒調和後塗抹患處。
另外,將海螵蛸五錢、雷公藤三錢磨成細粉,擦在患處。如果乾燥,則用菜油調和後敷上。
如果是懸癰(騎馬癰),可將紡車上用的弦線燒成灰,用麻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已潰爛者,則使用乾粉撒在患處,也有效。還可用雄黃二錢、密陀僧一錢研磨成細粉,用水調和後敷用。
8. 下部濕瘡
馬齒莧(四兩)研爛。入青黛(一兩)和塗。
白話文:
用四兩馬齒莧搗爛,加入一兩青黛混合後塗抹患處。
9. 二便
10. 大小便閉塞不通
以病人坐桶上。燒皂角煙燻自通。又雄鼠糞(兩頭尖者是)研末。納臍中。又獨頭蒜去皮。綿裹納下部。氣立通。又全蔥(一斤不洗),生薑(一塊),淡豆豉(念粒),加鹽(一匙)共搗爛作餅烘熱。扎臍上。久之氣透自通。又食鹽炒熱候冷。填臍中。
艾灸七壯。立通。又男女大小便不通。危在頃刻者。用田螺(十個),蔥白(七根),麝香(五分),輕粉(一分)共搗成泥。敷臍上。隔布數層。以熨斗熨之。立效。
白話文:
大小便閉塞不通,可用以下方法:
- 病人坐在便桶上,用燒過的皂角煙熏,使其自行通暢。
- 將兩頭尖的雄鼠糞研磨成粉末,塞入肚臍。
- 將獨頭蒜去皮,用棉花包裹後塞入下體,就能很快通氣。
- 將一斤未洗的蔥、一塊生薑、少許淡豆豉和一匙鹽搗爛,做成餅狀烘熱後,敷貼在肚臍上,久之氣便會自行通暢。
- 將食鹽炒熱後放涼,填入肚臍中。
- 艾灸七壯,就能立即通暢。
- 對於男女大小便不通,危及生命的緊急情況,可用十個田螺、七根蔥白、五分麝香和一分輕粉搗成泥狀,敷在肚臍上,用布隔幾層,再用熨斗熨燙,立即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