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存淦

《外治壽世方》~ 卷三 (5)

回本書目錄

卷三 (5)

1. 婦人乳忽縮入

急用兩手緊緊抓住。取公雞一隻。約重十兩內外。連毛破開去腸雜。加真麝香(一錢)入雞肚內。覆肚臍上。即愈。

無子食乳。腫痛難消。用本夫穿過包腳布。敷乳過夜。腫消痛止。或用本婦現穿之鞋。包乳上過夜亦消。

白話文:

婦女乳房突然縮進去,要立刻用雙手緊緊抓住。取一隻約重十兩左右的公雞,連毛剖開去除內臟,加入一錢真麝香在雞腹內,然後將雞腹敷在肚臍上,就能治好。

如果沒有小孩哺乳,乳房腫痛難消,可以用丈夫穿過的舊布鞋襪敷在乳房上過夜,腫痛就會消退。或者用妻子現穿的鞋包裹乳房過夜,也有同樣效果。

2.

3. 結胸

用初出殼黃毛雞子(一隻),生薑(四兩)共搗爛微炒。溫攤胸前結實之處。外用絹帛縛定。候半日覺腹中熱燥方解去。更以熱手揉之。

白話文:

用一隻剛孵出來、還長著黃毛的小雞蛋,和四兩生薑一起搗爛,稍微炒一下。然後溫熱敷在胸前腫塊堅硬的地方,用絹布固定好。等到半天後感覺腹部溫熱乾燥才拿掉藥敷,再用溫熱的手揉搓患處。

4. 龜胸

龜尿時時擦之。久久自平。(置龜銅盆中以鏡對照龜見其形尿自出)

白話文:

將烏龜的尿液經常塗抹在患處,久而久之就能自然痊癒。(方法是將烏龜放在銅盆中,用鏡子反射讓烏龜看見自己的影像,它就會自行排尿)

5. 胸旁生瘡

凡大人小兒胸間兩旁。各生紅白瘰泡。濕爛疼癢。每處直長一條。連生十餘個不等。名簾珠倒掛。久則難治。諸藥不效。用端午日人家檐口所掛菖蒲。連根葉切碎。瓦上焙枯研末。香油調塗。五六次效。

胸背疼痛而悶。因風寒濕起者。用熨背法。肉桂心,附子,羌活,烏頭,細辛,川椒(各一錢五分),川芎(一錢)共為細末。以帛包之。微火炙令熱。以熨背上。取瘥止。

白話文:

胸旁生瘡:

大人小孩胸部兩側,都長出紅白相間的瘰癧(淋巴結腫大),又濕又爛,又痛又癢,每個瘡都像一條直線般排列,十幾個不等,稱為「簾珠倒掛」,時間久了就難治癒,很多藥物都不見效。可以用端午節時人家屋簷下掛的菖蒲,連根帶葉切碎,放在瓦片上焙乾研成粉末,再用香油調和塗抹,塗個五六次就會有效。

胸背疼痛且悶,是因為風寒濕邪引起的,可以用熨背法治療。將肉桂心、附子、羌活、烏頭、細辛、川椒(各一錢五分),川芎(一錢)研磨成細粉,用布包起來,用小火微微炙熱,然後熨貼在背上,直到病症痊癒。

6.

7. 心口生疽

此名井泉疽。又名慢心銳毒。初起若心口內有塊漸大。心口發高。毒陷即死。醫皆束手。亦無藥治之。惟林屋山人秘方載一法。以本人兩手十指。以線量其長短。共有若干。積於一線。放喉管正中處。雙環至背脊之中。看兩線合攏盡頭處為中穴。又以本人中指之中一節。用竹片量准作一寸。

放在中穴之左右。各遠一寸。各以墨記。分立三穴。如形。每穴用艾三團。一齊火灸。灸畢全愈。

白話文:

心口長了疽,又稱井泉疽或慢心銳毒。初期感覺心口內好像有個腫塊,逐漸變大,心口還會腫脹疼痛。如果毒素深入,就會致命,醫生都束手無策,也沒有藥物可以治療。只有一個林屋山人的秘方記載了一種方法:用患者自己的十指,用線量出所有手指的總長度,再把這段線放在喉嚨正中央,兩端繞過頸部延伸到脊椎中間,觀察兩條線交匯的末端,那裡就是主要的穴位。然後用患者中指中間一節的長度(約一寸),用竹片量準,在主要穴位左右各一寸的地方用墨點記號,形成三個穴位,排列成倒三角形。每個穴位用三團艾灸,同時施灸,灸完之後就能痊癒。

8. 心窩成漏

一人胸口一片碗大。無皮潰爛成漏。膿血時流。經久不愈。用荸薺磨粉摻之。數日即瘥。

白話文:

一個人胸口有一塊碗口大小的皮膚潰爛成洞,不斷流出膿血,時間很久都無法痊癒。用磨成粉的荸薺敷在患處,幾天就好了。

9. 心痛危急症奇效方

王瓜(一條)剖對開。去肉去子。填入明礬末。合住線縛。懸掛陰乾。待瓜皮上起白霜。刮下研細。藏瓷器封固。凡遇急症心痛欲死者。但口有微氣。將瓜霜點眼四角。立愈。

白話文:

心痛危急症奇效方

將一條王瓜剖開,去除瓜瓤和種子,填入明礬粉末,合攏後用線綁緊,懸掛在陰涼處風乾。等到瓜皮表面出現白霜後,刮下研磨成細粉,用瓷器密封保存。如果遇到心痛危急,病人將要死亡,但還有微弱呼吸的情況下,只要將瓜霜塗抹在病人的眼角四處,就能立即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