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壽世方》~ 卷二 (16)
卷二 (16)
1. 耳外濕瘡
大雞腰子(一對蒸熟去皮),枯礬(三分),共搗融。加頂上冰片(一二分)敷之。(並治小兒胎毒及頭面耳前後一切濕瘡兼羊鬚瘡)又黃丹(一錢),松香(八分),輕粉,枯礬(各一分),共為細末。香油調擦效。
白話文:
將一對雞睾丸蒸熟去皮,再與三份枯礬一起搗碎混合成膏狀。加入一到二分的冰片後敷在患處。此法也可治療小兒胎毒以及頭面部、耳前後等部位的各種濕疹,包括羊鬚瘡。另外,也可將一錢黃丹、八分松香、一份輕粉和一份枯礬研磨成細粉,再用香油調和塗抹患處,同樣有效。
2. 耳下生瘡
用鉛粉摻之。
白話文:
耳後長瘡,用鉛粉敷在上面。
3. 耳後銳毒
大天南星煅存性。醋調塗三次。即愈。
白話文:
將天南星煅燒至剩下其藥性(存性),用醋調和後塗抹在耳後患處三次,即可痊癒。
4. 耳被挖傷
金頭蜈蚣(一條瓦上焙存性),研末吹入。立效。又青魚膽(一個),紅花(一錢)元參,生地(各二錢),蒸出濃汁。灌入耳中。即愈。
白話文:
耳被挖傷後,可用焙乾的金頭蜈蚣研磨成粉末吹入耳中,立刻見效。另外,也可以用一個青魚膽、一錢紅花、二錢元參、二錢生地黃,一起蒸煮出濃汁,灌入耳中,即可痊癒。
5. 兩耳凍瘡
生薑自然汁。熬膏塗。又橄欖燒研細末。油調塗之。(並治足上凍瘡)
白話文:
用新鮮薑汁熬成膏狀塗抹患處。也可以將橄欖燒焦後研磨成細粉,用油調和後塗抹。(這兩種方法也適用於治療腳上的凍瘡)
6. 兩耳脫落
用人發入瓦罐。以鹽泥封固。煅過為末。急以所傷耳蘸藥。安於舊處。再用老薑嚼融。四圍厚敷。用綢捆定自安。(並治鼻落治法同)
白話文:
將頭髮放入瓦罐中,用鹽巴和泥土封好,燒烤成灰燼再磨成粉末。接著,將磨好的藥粉敷在受傷的耳朵上,放回原位。然後,將老薑嚼碎成糊狀,厚厚地敷在耳朵四周,再用綢布捆紮固定即可。(鼻子脫落也用相同的方法治療)
7. 耳中有物不出
用弓弦或麻繩。將一頭搓散。用好魚鰾黏著。放耳內。其物徐徐引出。
白話文:
耳朵裡有異物出不來,可以用弓弦或麻繩,將其中一頭搓成鬆散狀,再用好的魚鰾黏在鬆散的那一頭,然後放入耳內,異物就能慢慢地被引出來。
8. 百蟲入耳
薑汁少許滴之。又人乳滴之。又韭汁灌之。又膽礬和醋灌之。又車缸脂塗孔上自出。又貓尿滴之。(生薑擦貓鼻即有尿)又桃葉作枕枕之。蟲自鼻出。或火熨桃葉卷之。取塞耳立出。
白話文:
百蟲入耳
用少量薑汁滴入耳中。也可以用人乳滴入。或者用韭菜汁灌入。亦可用膽礬和醋的混合液灌入。還可以用車前草的果實脂膏塗抹耳孔,蟲子會自行爬出。也可以滴入貓尿(讓生薑摩擦貓的鼻子就能得到貓尿)。或者用桃葉做成枕頭枕著睡覺,蟲子會從鼻子爬出來。或者用火熨熱桃葉捲成筒狀,塞入耳中,蟲子就會出來。
9. 蛆蟲入耳
杏仁搗如泥。取油滴之。又皂礬摻之。即化為水。
白話文:
將杏仁搗成泥狀,取其油滴入耳中。再將皂礬研磨成粉末,摻入耳中,蛆蟲就會溶化成水。
10. 壁虎入耳
雞冠血滴入即出。
白話文:
壁虎掉進耳朵裡,滴入雞冠血就能把它弄出來。
11. 蜈蚣入耳
炒肉放耳邊。聞香自出。烹雞更妙。或用生薑汁或韭菜汁灌入。即出。
白話文:
蜈蚣入耳:將肉炒熱放在耳朵旁邊,蜈蚣聞到香味就會自己爬出來。用雞肉烹煮效果更好。或者也可以用生薑汁或韭菜汁灌入耳中,蜈蚣就會出來。
12. 螞蝗入耳
取田中泥放耳邊自出。
白話文:
螞蝗入耳,用田裡的泥土放在耳朵旁邊,螞蝗就會自己出來。
13. 蜓蝣入耳
生半夏末。麻油調塗耳門。蟲聞香即出。又蒜洗淨。搗汁滴之。未出再滴。
又羊乳滴之。化水流出。又白洋糖熟水調濃汁滴入。亦化為水。
白話文:
蜻蜓或其他小蟲飛入耳內,可用生半夏磨成粉末,用麻油調和後塗抹在耳門穴位。蟲子聞到香味就會跑出來。也可以將大蒜洗淨搗成汁滴入耳中,若蟲子還沒出來就繼續滴。
另外,也可以用羊奶滴入耳中,蟲子會溶化成水流出來。或者用白砂糖煮成濃稠的糖水滴入耳中,蟲子也會溶化成水。
14. 飛蛾入耳
用銅器向耳邊敲打自出。
白話文:
飛蛾入耳,可用銅器在耳邊敲打,使飛蛾自行飛出。
15. 螞蟻入耳
穿山甲燒研為末。調水灌入。又用手將耳扯動即出。
白話文:
螞蟻入耳:用穿山甲燒成灰,磨成粉末,用水調和後灌入耳中。然後用手拉扯耳朵,螞蟻就會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