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壽世方》~ 卷一 (20)
卷一 (20)
1. 中暑暴昏
大蒜搗爛。調冷水小半杯。取茶匙挑灌於鼻孔中立蘇。又凡熱行道中。自覺頭目昏悶。不能支持。速伏道上。口鼻向土立效。
中熱口渴面赤。煩躁欲死。掘地深尺余。取淨黃土以新汲水調化。敷胸口及臍上。
白話文:
中暑昏迷:將大蒜搗碎,加少許冷水調成糊狀,用茶匙少許灌入鼻孔,可以使人清醒。如果在路上行走時,感到頭昏腦脹、胸悶氣短,無法站立,應立即伏倒在地,臉朝下,鼻子貼近地面,就能很快見效。
中暑出現口渴、臉紅、煩躁不安,感覺快要死了,可以挖個一尺多深的坑,取乾淨的黃土用新鮮的水調和成泥,敷在胸口和肚臍上。
2. 中暑挾虛昏絕
沉香,檀香燒熏。令香氣滿室以達其竅。即醒。
白話文:
用沉香、檀香薰香,讓香氣充滿房間,使病人能聞到香味,就能醒過來。
3. 暑風手足搐搦
以蘇合丸擦之。並用香薷,黃連煎水拓胸。
暑症身熱頭疼。狀如傷寒。煩渴嘔吐。昏悶不食。硫黃,硝石(各一兩),明礬,雄黃,滑石(各五錢),白麵(四兩)井水調敷腹。
白話文:
用蘇合丸塗抹患處。同時用香薷和黃連煎水,擦拭胸部。
中暑症狀表現為身體發熱、頭痛,類似傷寒,伴隨口渴、嘔吐、昏沉、不想吃東西等症狀。可用硫黃、硝石各一兩,明礬、雄黃、滑石各五錢,白麵四兩,加井水調和後敷在腹部。
4. 暑天怕風
鵝不食草陰乾。好燒酒浸一宿。日乾。夜間又浸。如此七次。若右邊痛。將草塞右鼻。左痛。塞左鼻。一時許。鼻流冷水盡即愈。
白話文:
夏天怕吹風,可以用鵝不食草陰乾後,用燒酒浸泡一夜,再曬乾,如此反覆七次。如果右側疼痛,就將處理好的鵝不食草塞入右鼻孔;左側疼痛,就塞入左鼻孔。過一會兒,鼻子流出冷水後,病就好了。
5. 受暑大小便不通
用田螺(三枚)搗爛。入青鹽(三分一作青黛)攤膏貼臍下一寸。(一作一寸三分)即愈。
白話文:
中暑導致大小便不通,可用三個田螺搗爛,加入三分之一青鹽(或青黛),製成膏藥貼在肚臍下一寸(或一寸三分)處,即可痊癒。
6. 霍亂
與中暑痧症參看
白話文:
霍亂與中暑、痧症的症狀和治療方法有相似之處,需相互參照理解。
7. 治霍亂方
細看病人背上。如有黑點。用針一一挑破。出血即愈。若遲一日。則不能救矣。又炒鹽填臍內。用艾放臍上燒之。以燒至止痛病醒為度。已死而心頭微溫者。亦可活。
白話文:
治霍亂方:仔細觀察病人背部,如果有黑點,就用針一個個挑破,出血就能痊癒。如果延誤一天,就無法挽救了。另外,炒熱的鹽填在肚臍內,再用艾草放在肚臍上燒灼,一直燒到疼痛止住、病人清醒為止。即使已經斷氣,但心口還有點溫熱,也還有救。
8. 霍亂腹痛
大蒜搗如泥。塗心上立效。又鹽(二斤)炒熱。用青布包。兩包更換。熨腹上。久之氣透即愈。又吐瀉腹痛。用蒼朮,藿香,陳皮,半夏,青皮,桔梗,枳殼,蘇葉,厚朴,甘草節(各五錢),原蠶砂(二兩),生薑,蔥白(各三錢)炒熱。布包熨。甚妙。
白話文:
霍亂腹痛
將大蒜搗成泥狀,塗抹在心窩處,馬上見效。另外,用兩斤鹽炒熱,用青布包起來,製作成兩個熱敷包交替使用,熨貼在腹部。持續一段時間,等到熱氣滲透進去,就能痊癒。
至於嘔吐、腹瀉伴隨腹痛的情況,則可以使用蒼朮、藿香、陳皮、半夏、青皮、桔梗、枳殼、蘇葉、厚朴、甘草節(各五錢),原蠶砂(二兩),生薑、蔥白(各三錢)等藥材炒熱,用布包起來熱敷。效果非常好。
9. 霍亂腹痛。兩腿轉筋
芥菜子研細末。填臍內立效。又蒜鹽敷臍。又用熱醋煮青布。抹胸腹。或㩉腳膝。冷復易之。又蒜泥加黃蠟。塗足心。又皂角末吹一豆大入鼻。取嚏即安。又南星醋調塗兩足心。又如轉筋已死。心下尚溫者。用硃砂(二錢),黃蠟(三兩)和勻。燒煙燻口鼻並臍。
更貼手足取汗。又轉筋而肢冷者。用燒酒摩拓患處效。又男子以手挽其陽物向上。女子以手牽其乳向兩旁。即愈。(亦治尋常轉筋)
白話文:
霍亂腹痛,兩腿抽筋,可用芥末子研成細末,填塞肚臍,立即見效。也可將蒜泥加鹽敷在肚臍。再用熱醋煮過的青布,擦拭胸腹部或按摩腳膝,冷了就換熱的。另外,可用蒜泥加黃蠟塗抹在腳心。或者用皂角末吹一點點(約一粒豆子大小)進鼻子,打個噴嚏就好了。也可將天南星用醋調勻,塗在雙腳心。如果抽筋已經死亡,但心窩處尚有餘溫,就用硃砂二錢、黃蠟三兩混合均勻,燒煙燻烤口鼻和肚臍,並按摩手腳使其出汗。如果抽筋伴隨肢體冰冷,則可用燒酒摩擦患處。男子可用手向上提拉陰莖,女子可用手將乳房向兩側拉開,即可痊癒。(此法也適用於一般的抽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