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存淦

《外治壽世方》~ 卷三 (18)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8)

1. 赤遊風腳腿紅腫

芭蕉根搗爛。塗之效。

白話文:

芭蕉根搗爛後敷在患處,可以治療腳腿紅腫。

2. 流火

鮮紫蘇,鮮鳳仙花二味洗淨。連根葉搗爛。故木盆內。以滾水衝入。將腳架盆上。熏至可洗。以軟綿洗之。立愈。數十年者。不過三四次不發矣。又夏枯草(一斤),水二碗煎。放甕內熏之。又馬前子磨水塗。二次止痛而愈。

白話文:

流火

取新鮮紫蘇和新鮮鳳仙花,洗乾淨後連根帶葉搗爛,放在木盆裡。用滾水沖入盆中,把腳架在盆子上熏蒸,直到可以洗腳的溫度。然後用柔軟的布洗腳,很快就能治好。即使是幾十年未癒的,通常三四次就能痊癒不再復發。另外,也可以用夏枯草一斤,加兩碗水煎煮,倒入甕中熏蒸患處。再用馬前子磨成水塗抹,通常兩次就能止痛痊癒。

3. 膝上生癰

(名牛頭癰),

連須蔥頭(二三兩),切碎。用糯米飯乘熱拌敷。重者五六次。亦消而愈。

白話文:

膝蓋上長了癰腫(一種像牛頭的癰腫),用二三兩連鬚蔥頭切碎,用熱糯米飯拌勻後敷在患處。病情嚴重的話,敷五六次就能消腫痊癒。

4. 臁瘡

棉花子炒脆。取末。填滿瘡內。紮好。不可開看。自然收功。雖三年貼骨之瘡。亦驗過。又蒜杆燒灰。香油調塗。又人乳,桐油(等分)和勻。以鵝毛掃塗。又豆腐渣炒熱敷。冷即更換。以愈為度。又木耳瓦上焙枯。研末敷。又名夾紙膏。樟腦(三錢),銅綠(一錢)用豬板油和藥搗爛。

以油紙夾之。貼患處一二日。翻轉貼三四日。膿盡而愈。如四日後。膿尚未盡。再換一紙即效。

白話文:

臁瘡治療方法:

  1. 將棉花子炒至酥脆,磨成粉末,填滿瘡口,紮好,不要打開查看,自然就會痊癒。即使是三年未癒的頑固性臁瘡,也驗證有效。

  2. 將蒜莖燒成灰,用香油調和後塗抹患處。

  3. 將人乳和桐油等量混合均勻,用鵝毛刷塗抹患處。

  4. 將豆腐渣炒熱後敷在患處,冷了就更換,直到痊癒為止。

  5. 將木耳放在瓦片上焙乾至枯焦,研磨成粉末敷用。

  6. 一種名為「夾紙膏」的藥方:將三錢樟腦、一錢銅綠與豬板油混合搗爛,夾在油紙中間,貼在患處。貼一至二日後翻轉,繼續貼三四日,膿液排盡即可痊癒。如果四日後膿液仍未排盡,再換一張藥紙即可見效。

5. 爛腿

水龍骨研碎。桐油調敷。又黃丹(三錢),白芷(焙五錢),研末。用麻油調勻。攤油紙上。雙摺將針刺細孔。貼患處。兩頭只用帶拴住。使得透氣。一日一換。效。

白話文:

爛腿治療方法:將水龍骨磨成粉末,用桐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另外,準備黃丹三錢、白芷五錢(需烘烤),磨成粉末,用麻油調勻,塗在油紙上,摺疊後用針扎些小孔,貼在患處,兩端用帶子綁住,保持透氣,每天換一次,有效。

6. 寒濕腳痛

川椒(一兩),蔥(一把),姜(三兩),水數碗煎湯熏洗。腫消痛止。

白話文:

寒濕腳痛:用川椒一兩、蔥一把、薑三兩,加水幾碗煎煮後,用藥湯熏洗患處,腫脹和疼痛就能消退。

7. 兩足痛如刀割

先用生薑切片。蘸香油擦痛處。隨用生薑。火燒熟搗爛。敷患處。其痛立止。

白話文:

腳痛得像刀割一樣,先用生薑切片,沾上香油擦拭疼痛的地方。然後把生薑用火烤熟,搗爛後敷在患處,疼痛就會立刻停止。

8. 脫疽

此症生於腳趾。漸上至膝。色黑內痛不可忍。逐節脫落而死。亦有發於手者。用土蜂窠研細。醋調搽。應手而愈。真神方也。

白話文:

這種病症從腳趾開始,逐漸向上蔓延至膝蓋,患處顏色發黑,內部疼痛難忍,最後會一節一節地脫落而致死。也有發生在手上的情況。治療方法是用土蜂窩研磨成細粉,用醋調和後塗抹患處,即可見效,是真正有效的妙方。

9. 腳丫奇癢難受

用硫黃擦之。擦後再用硫黃厚敷。布包穿襪。一日一換。數日斷根。切忌用手搔擦。

白話文:

腳丫奇癢難受,可以用硫磺擦拭患處,擦拭後再厚厚地敷上一層硫磺,用布包紮好再穿襪子,一天換一次,幾天就能治好。切記不要用手抓撓。

10. 腳丫爛瘡

陳火腿骨。米泔水漂盡鹽味。燒枯研末敷。

白話文:

腳丫爛瘡:用陳年的火腿骨,用水漂洗乾淨鹽分,燒成炭後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

11. 腳指縫爛

五倍子(煅三個),冰片(五釐),茶油調敷。又鮮鵝掌黃皮陰乾。燒存性為末。

摻之極效。又桂圓核燒灰。摻之立效。又陳松蘿茶末摻之。

白話文:

腳趾縫爛可以用煅過的五倍子(三份)、冰片(五分)和茶油調和後敷在患處。另外,鮮鵝掌黃的皮陰乾後燒成灰,再磨成粉末,加入藥膏中效果極佳。 桂圓核燒成灰,加入藥膏中,效果很快就能看到。 陳年的松蘿泡茶後的茶末,也可以加入藥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