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壽世方》~ 卷三 (24)
卷三 (24)
1. 楊梅瘡癬
水萍煎汁。浸洗半日。數日一作。
天行熱氣病。豌豆瘡。濃煮黍穰汁洗之。
又瘡若黑者。搗蒜封之。
又若赤黑如疥大者。煎羊脂摩敷之。
白話文:
楊梅瘡癬的治療方法:
用水萍煎煮取汁,浸洗患處半天,每隔幾天做一次。
治療天行熱氣病引起的豌豆瘡,可以用黍穰濃煮取汁清洗患處。
如果瘡瘍顏色發黑,可以用搗碎的大蒜敷在患處。
如果瘡瘍又紅又黑,像疥瘡一樣大,可以用羊脂煎煮後塗抹患處。
2. 浸淫瘡
生鯽魚切片。鹽搗貼。頻易。
白話文:
用新鮮鯽魚切成片,加鹽搗爛後敷在患處,經常更換。
3. 血風瘡
舊傘帽,壞皮掌焙灰。桂花油調敷。神效。
白話文:
用舊雨傘的傘帽和壞掉的皮革燒成灰,再用桂花油調和後敷在患處,效果神奇。
4. 黃水瘡
真柏油熬稠塗。又芋苗曬乾。燒存性。研擦。又木槿子燒存性。豬骨髓調搽之。又老菱殼燒灰。以小磨麻油調塗。又石膏(煅),龍骨(煅),松香,枯礬(各三錢),共研細。用煮熟雞子黃熬油和敷之。又頭面俱生者。蒼朮,糯米粉(等分)均炒燥研勻。摻之。
白話文:
黃水瘡治療方法:
- 用真柏油熬稠後塗抹患處。
- 將芋苗曬乾後燒成灰,研磨成粉末塗擦患處。
- 將木槿子燒成灰,再和豬骨髓調勻後塗抹。
- 將老菱殼燒成灰,用小磨麻油調和後塗抹。
- 將煅石膏、煅龍骨、松香、枯礬各三錢研磨成細粉,再用煮熟雞蛋黃熬出的油調和後敷於患處。
- 若頭面部都長有黃水瘡,則將蒼朮和糯米粉等量炒乾後研磨成粉末,然後撒在患處。
5. 天泡瘡
荷葉貼之。又絲瓜葉搗汁塗之。又生百合搗塗。一二日即安。又蓮蓬殼(二枚)煅存性研末。以井泥調敷。又生蠶豆莢殼炒黑研末。麻油調塗。
白話文:
天泡瘡可用荷葉貼敷。也可將絲瓜葉搗碎取汁塗抹。或者用新鮮百合搗碎後塗敷患處。通常一到兩天就能痊癒。此外,也可將兩個蓮蓬殼燒成灰,研磨成粉末,用井泥調和後敷在患處。或者將新鮮蠶豆莢殼炒黑研磨成粉末,用麻油調和後塗抹。
6. 膿窠瘡
用火紙卷雄黃。熏被三次即愈。臨臥忌熏。又大風子油(百粒),蛇床子(五錢),雄黃(二錢),枯礬,花椒(各三錢)共為末。燭油,豬油(各五錢)同搗爛。熔化調塗。又菖蒲末鋪席臥。並煎水洗。數日愈。
白話文:
膿窠瘡治療方法:
方法一:用火燒過的紙捲上雄黃,熏患處三次即可痊癒。睡覺前不要熏。
方法二:將大風子油(一百粒)、蛇床子(五錢)、雄黃(二錢)、枯礬、花椒(各三錢)研磨成粉末,再與燭油、豬油(各五錢)混合搗爛,熔化後調勻塗抹患處。同時,用菖蒲粉末鋪在睡臥的席子上,並用藥煎水清洗患處,數日即可痊癒。
7. 月蝕瘡
燃燭照瘡。使燭之熱氣相及瘡。即愈。又茱萸根,地榆根,薔薇根(各等分)為末。作湯洗瘡。取藥塗之。日三。
白話文:
用燃燒的蠟燭照射患處,讓燭火的熱氣接觸瘡瘍,就能痊癒。另外,也可以將茱萸根、地榆根、薔薇根等量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後清洗患處,再將藥粉塗抹於患處,每日三次。
8. 疥瘡
枯礬,滑石(各五錢),硫黃(三錢)共為細末。豬油同研糊塗。極效。又紅棗(三枚)蘄艾,雄黃,花椒(各三分)共燒爐內。熏焙衣被。俟冷透穿蓋。免受火氣。甚效。又風化石灰和醋漿水調塗。隨手而減。石灰淋汁洗之。甚效。
白話文:
疥瘡治療方法:
-
將枯礬、滑石各五錢,硫黃三錢研磨成細粉,與豬油混合調成糊狀塗抹患處,效果極佳。
-
將紅棗三枚、蘄艾、雄黃、花椒各三分一起燒烤,用其煙氣熏蒸衣物被褥。待冷透後再穿戴,避免被熱氣灼傷,效果很好。
-
將風化石灰用醋調成糊狀塗抹患處,症狀會隨之減輕。也可以用石灰水清洗患處,效果同樣很好。
9. 一切瘡疥
桂圓核煅存性。麻油調敷。
白話文:
用桂圓核炒到焦黃但保留藥性,再用麻油調和後敷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