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嗜臥」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嗜臥是中醫的一個病症,指的是患者經常想睡覺,即使睡眠時間充足,仍然感到睏倦。嗜臥的病因有很多,包括先天不足、後天失調、情志內傷、飲食不節、勞倦過度等。

嗜臥的症狀主要表現為:

  • 經常想睡覺,即使睡眠時間充足,仍然感到睏倦。
  • 白天嗜睡,晚上難以入睡。
  • 精神不振,四肢無力。
  • 食欲不振,消瘦。
  • 頭暈目眩,耳鳴耳聾。
  • 腰膝酸軟,腿腳無力。
  • 舌淡苔白,脈沉細弱。

嗜臥在中醫的辨證分型中,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 陰虛內熱型:患者常常感到口乾舌燥,咽喉乾燥,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紅少苔,脈細數。
  • 氣虛血虧型:患者常常感到疲倦乏力,氣短懶言,頭暈目眩,心悸失眠。面色蒼白,唇甲淡白,舌淡苔白,脈細弱。
  • 脾胃虛弱型:患者常常感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細弱。
  • 肝鬱氣滯型:患者常常感到胸悶氣短,心煩易怒,失眠多夢,口苦咽干。舌紅苔薄,脈弦。
  • 痰濕阻滯型:患者常常感到胸悶腹脹,痰多咳嗽,四肢沉重,頭暈目眩。舌淡苔白,脈滑。

嗜臥是中醫的一個病症,病因複雜,症狀多樣。在治療上,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辨證施治,才能取得良好的療效。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大鐘

大鐘

  • 1.《針灸易學》:「,痙病:顱囟。臍風:然谷。腋腫:委陽、天池。半身不遂:陽陵、曲池。中邪霍亂:陰谷、三里。消渴:行間、湧泉。腿痛:後谿、環跳。胸中苦悶:建里、內關。倦言嗜臥:通里、大鐘。鼻痔:齗交。癲疾:身柱、本神。癭氣:浮白。心下悲悽:聽宮、脾俞。
  • 2.《針灸聚英》:「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明。咳嗽連聲。肺俞須迎天突穴。小便赤澀。兌端獨瀉太陽經。刺長強於承山。善主腸風新下血。針三陰於氣海。專司白濁久遺精。且如肓俞橫骨。
  • 3.《針灸大成》:「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明。
  • 4.《凌門傳授銅人指穴》:「歲熱時行陶道復求中俞,理風癇常發神道須還心俞。寧溫寒溫熱下髎定厥寒厥熱,湧泉清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煩心嘔吐幽門開徹玉堂明,行間湧泉主消渴之腎竭。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天大鐘而明。
  • 5.《針灸問答》:「治疸消黃,向後溪、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行。

內關

內關

  • 1.《針灸易學》:「,痙病:顱囟。臍風:然谷。腋腫:委陽、天池。半身不遂:陽陵、曲池。中邪霍亂:陰谷、三里。消渴:行間、湧泉。腿痛:後谿、環跳。胸中苦悶:建里、內關。倦言嗜臥:通里、大鐘。鼻痔:齗交。癲疾:身柱、本神。癭氣:浮白。心下悲悽:聽宮、脾俞。
  • 2.《針灸集成》:「腎厥頭痛,筋攣,驚恐,不嗜臥,關元、腎俞、絕骨、內關、膽俞並灸。
  • 3.《勉學堂針灸集成》:「_腎厥頭痛筋攣驚恐不嗜臥_,關元、腎俞、絕骨、內關、膽俞並灸。

天池

天池

  • 1.《針灸易學》:「,痙病:顱囟。臍風:然谷。腋腫:委陽、天池。半身不遂:陽陵、曲池。中邪霍亂:陰谷、三里。消渴:行間、湧泉。腿痛:後谿、環跳。胸中苦悶:建里、內關。倦言嗜臥:通里、大鐘。鼻痔:齗交。癲疾:身柱、本神。癭氣:浮白。心下悲悽:聽宮、脾俞。

本神

本神

  • 1.《針灸易學》:「,痙病:顱囟。臍風:然谷。腋腫:委陽、天池。半身不遂:陽陵、曲池。中邪霍亂:陰谷、三里。消渴:行間、湧泉。腿痛:後谿、環跳。胸中苦悶:建里、內關。倦言嗜臥:通里、大鐘。鼻痔:齗交。癲疾:身柱、本神。癭氣:浮白。心下悲悽:聽宮、脾俞。

曲池

曲池

  • 1.《針灸易學》:「,痙病:顱囟。臍風:然谷。腋腫:委陽、天池。半身不遂:陽陵、曲池。中邪霍亂:陰谷、三里。消渴:行間、湧泉。腿痛:後谿、環跳。胸中苦悶:建里、內關。倦言嗜臥:通里、大鐘。鼻痔:齗交。癲疾:身柱、本神。癭氣:浮白。心下悲悽:聽宮、脾俞。

行間

行間

  • 1.《針灸易學》:「,痙病:顱囟。臍風:然谷。腋腫:委陽、天池。半身不遂:陽陵、曲池。中邪霍亂:陰谷、三里。消渴:行間、湧泉。腿痛:後谿、環跳。胸中苦悶:建里、內關。倦言嗜臥:通里、大鐘。鼻痔:齗交。癲疾:身柱、本神。癭氣:浮白。心下悲悽:聽宮、脾俞。
  • 2.《針灸資生經》:「少衝、主太息煩滿。少氣悲驚。(千)行間、主不得太息。(見心痛。)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喜嘔。嘔已乃衰。即取公孫及井俞。實則腸中切痛。厥。頭面腫起。煩心狂。多飲不嗜臥。虛則鼓脹。腹中氣滿熱痛。不嗜食。霍亂。公孫主之。商丘、(見腸鳴。
  • 3.《凌門傳授銅人指穴》:「歲熱時行陶道復求中俞,理風癇常發神道須還心俞。寧溫寒溫熱下髎定厥寒厥熱,湧泉清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煩心嘔吐幽門開徹玉堂明,行間湧泉主消渴之腎竭。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天大鐘而明。

身柱

身柱

  • 1.《針灸易學》:「,痙病:顱囟。臍風:然谷。腋腫:委陽、天池。半身不遂:陽陵、曲池。中邪霍亂:陰谷、三里。消渴:行間、湧泉。腿痛:後谿、環跳。胸中苦悶:建里、內關。倦言嗜臥:通里、大鐘。鼻痔:齗交。癲疾:身柱、本神。癭氣:浮白。心下悲悽:聽宮、脾俞。

委陽

委陽

  • 1.《針灸易學》:「,痙病:顱囟。臍風:然谷。腋腫:委陽、天池。半身不遂:陽陵、曲池。中邪霍亂:陰谷、三里。消渴:行間、湧泉。腿痛:後谿、環跳。胸中苦悶:建里、內關。倦言嗜臥:通里、大鐘。鼻痔:齗交。癲疾:身柱、本神。癭氣:浮白。心下悲悽:聽宮、脾俞。

建里

建里

  • 1.《針灸易學》:「,痙病:顱囟。臍風:然谷。腋腫:委陽、天池。半身不遂:陽陵、曲池。中邪霍亂:陰谷、三里。消渴:行間、湧泉。腿痛:後谿、環跳。胸中苦悶:建里、內關。倦言嗜臥:通里、大鐘。鼻痔:齗交。癲疾:身柱、本神。癭氣:浮白。心下悲悽:聽宮、脾俞。

浮白

浮白

  • 1.《針灸易學》:「,痙病:顱囟。臍風:然谷。腋腫:委陽、天池。半身不遂:陽陵、曲池。中邪霍亂:陰谷、三里。消渴:行間、湧泉。腿痛:後谿、環跳。胸中苦悶:建里、內關。倦言嗜臥:通里、大鐘。鼻痔:齗交。癲疾:身柱、本神。癭氣:浮白。心下悲悽:聽宮、脾俞。

通里

通里

  • 1.《針灸易學》:「,痙病:顱囟。臍風:然谷。腋腫:委陽、天池。半身不遂:陽陵、曲池。中邪霍亂:陰谷、三里。消渴:行間、湧泉。腿痛:後谿、環跳。胸中苦悶:建里、內關。倦言嗜臥:通里、大鐘。鼻痔:齗交。癲疾:身柱、本神。癭氣:浮白。心下悲悽:聽宮、脾俞。
  • 2.《針灸聚英》:「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明。咳嗽連聲。肺俞須迎天突穴。小便赤澀。兌端獨瀉太陽經。刺長強於承山。善主腸風新下血。針三陰於氣海。專司白濁久遺精。且如肓俞橫骨。
  • 3.《針灸大成》:「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明。
  • 4.《針灸問答》:「治疸消黃,向後溪、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行。

陰谷

陰谷

  • 1.《針灸易學》:「,痙病:顱囟。臍風:然谷。腋腫:委陽、天池。半身不遂:陽陵、曲池。中邪霍亂:陰谷、三里。消渴:行間、湧泉。腿痛:後谿、環跳。胸中苦悶:建里、內關。倦言嗜臥:通里、大鐘。鼻痔:齗交。癲疾:身柱、本神。癭氣:浮白。心下悲悽:聽宮、脾俞。
  • 2.《針灸聚英》:「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明。咳嗽連聲。肺俞須迎天突穴。小便赤澀。兌端獨瀉太陽經。刺長強於承山。善主腸風新下血。針三陰於氣海。專司白濁久遺精。且如肓俞橫骨。
  • 3.《凌門傳授銅人指穴》:「歲熱時行陶道復求中俞,理風癇常發神道須還心俞。寧溫寒溫熱下髎定厥寒厥熱,湧泉清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煩心嘔吐幽門開徹玉堂明,行間湧泉主消渴之腎竭。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天大鐘而明。

湧泉

湧泉

  • 1.《針灸易學》:「,痙病:顱囟。臍風:然谷。腋腫:委陽、天池。半身不遂:陽陵、曲池。中邪霍亂:陰谷、三里。消渴:行間、湧泉。腿痛:後谿、環跳。胸中苦悶:建里、內關。倦言嗜臥:通里、大鐘。鼻痔:齗交。癲疾:身柱、本神。癭氣:浮白。心下悲悽:聽宮、脾俞。
  • 2.《針灸資生經》:「陰蹺、療小腹偏痛嘔逆嗜臥。(明)中極、療小腹痛。積聚堅如石。小便不利。失精絕子。面皯。(下)腎俞、復留、中封、承筋、陰包、承山、大敦、主小腹痛。(千)石門、商丘、主小腹堅痛。下引陰中。石門、水分、主小腹拘急痛。湧泉、主風入腹中。小腹痛。臍中等、主小腹疝氣痛。
  • 3.《凌門傳授銅人指穴》:「歲熱時行陶道復求中俞,理風癇常發神道須還心俞。寧溫寒溫熱下髎定厥寒厥熱,湧泉清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煩心嘔吐幽門開徹玉堂明,行間湧泉主消渴之腎竭。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天大鐘而明。

然谷

然谷

  • 1.《針灸易學》:「,痙病:顱囟。臍風:然谷。腋腫:委陽、天池。半身不遂:陽陵、曲池。中邪霍亂:陰谷、三里。消渴:行間、湧泉。腿痛:後谿、環跳。胸中苦悶:建里、內關。倦言嗜臥:通里、大鐘。鼻痔:齗交。癲疾:身柱、本神。癭氣:浮白。心下悲悽:聽宮、脾俞。

脾俞

脾俞

  • 1.《針灸易學》:「,痙病:顱囟。臍風:然谷。腋腫:委陽、天池。半身不遂:陽陵、曲池。中邪霍亂:陰谷、三里。消渴:行間、湧泉。腿痛:後谿、環跳。胸中苦悶:建里、內關。倦言嗜臥:通里、大鐘。鼻痔:齗交。癲疾:身柱、本神。癭氣:浮白。心下悲悽:聽宮、脾俞。
  • 2.《針灸集成》:「嗜臥,太谿照海天井脾俞肝俞三陰交。
  • 3.《勉學堂針灸集成》:「_嗜臥_,太谿、照海、天井、脾俞、肝俞、三陰交。

環跳

環跳

  • 1.《針灸易學》:「,痙病:顱囟。臍風:然谷。腋腫:委陽、天池。半身不遂:陽陵、曲池。中邪霍亂:陰谷、三里。消渴:行間、湧泉。腿痛:後谿、環跳。胸中苦悶:建里、內關。倦言嗜臥:通里、大鐘。鼻痔:齗交。癲疾:身柱、本神。癭氣:浮白。心下悲悽:聽宮、脾俞。

聽宮

聽宮

  • 1.《針灸易學》:「,痙病:顱囟。臍風:然谷。腋腫:委陽、天池。半身不遂:陽陵、曲池。中邪霍亂:陰谷、三里。消渴:行間、湧泉。腿痛:後谿、環跳。胸中苦悶:建里、內關。倦言嗜臥:通里、大鐘。鼻痔:齗交。癲疾:身柱、本神。癭氣:浮白。心下悲悽:聽宮、脾俞。

人迎

人迎

  • 1.《針灸聚英》:「所生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澼。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 2.《針灸甲乙經》:「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澼,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灸則強食生肉,緩帶被髮,大杖重履而步。為此諸病。盛者則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則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 3.《金針秘傳》:「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澼,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灸則強食生肉,緩帶披髮,大杖重履而步。盛者寸口大再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 4.《針方六集》:「是主腎所生病者,口熱舌乾,咽腫上氣,嗌乾及痛,煩心心痛,黃疸腸癖,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灸則強食生肉,緩帶被髮,拽杖重履而步。盛者寸口大二倍於人迎,虛者寸口反小於人迎也。

天突

天突

  • 1.《針灸聚英》:「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明。咳嗽連聲。肺俞須迎天突穴。小便赤澀。兌端獨瀉太陽經。刺長強於承山。善主腸風新下血。針三陰於氣海。專司白濁久遺精。且如肓俞橫骨。

水分

水分

  • 1.《針灸聚英》:「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明。咳嗽連聲。肺俞須迎天突穴。小便赤澀。兌端獨瀉太陽經。刺長強於承山。善主腸風新下血。針三陰於氣海。專司白濁久遺精。且如肓俞橫骨。
  • 2.《針灸資生經》:「陰蹺、療小腹偏痛嘔逆嗜臥。(明)中極、療小腹痛。積聚堅如石。小便不利。失精絕子。面皯。(下)腎俞、復留、中封、承筋、陰包、承山、大敦、主小腹痛。(千)石門、商丘、主小腹堅痛。下引陰中。石門、水分、主小腹拘急痛。湧泉、主風入腹中。小腹痛。臍中等、主小腹疝氣痛。
  • 3.《凌門傳授銅人指穴》:「歲熱時行陶道復求中俞,理風癇常發神道須還心俞。寧溫寒溫熱下髎定厥寒厥熱,湧泉清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煩心嘔吐幽門開徹玉堂明,行間湧泉主消渴之腎竭。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天大鐘而明。

兌端

兌端

  • 1.《針灸聚英》:「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明。咳嗽連聲。肺俞須迎天突穴。小便赤澀。兌端獨瀉太陽經。刺長強於承山。善主腸風新下血。針三陰於氣海。專司白濁久遺精。且如肓俞橫骨。

肓俞

肓俞

  • 1.《針灸聚英》:「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明。咳嗽連聲。肺俞須迎天突穴。小便赤澀。兌端獨瀉太陽經。刺長強於承山。善主腸風新下血。針三陰於氣海。專司白濁久遺精。且如肓俞橫骨。

承山

承山

  • 1.《針灸聚英》:「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明。咳嗽連聲。肺俞須迎天突穴。小便赤澀。兌端獨瀉太陽經。刺長強於承山。善主腸風新下血。針三陰於氣海。專司白濁久遺精。且如肓俞橫骨。
  • 2.《針灸資生經》:「陰蹺、療小腹偏痛嘔逆嗜臥。(明)中極、療小腹痛。積聚堅如石。小便不利。失精絕子。面皯。(下)腎俞、復留、中封、承筋、陰包、承山、大敦、主小腹痛。(千)石門、商丘、主小腹堅痛。下引陰中。石門、水分、主小腹拘急痛。湧泉、主風入腹中。小腹痛。臍中等、主小腹疝氣痛。

肺俞

肺俞

  • 1.《針灸聚英》:「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明。咳嗽連聲。肺俞須迎天突穴。小便赤澀。兌端獨瀉太陽經。刺長強於承山。善主腸風新下血。針三陰於氣海。專司白濁久遺精。且如肓俞橫骨。

長強

長強

  • 1.《針灸聚英》:「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明。咳嗽連聲。肺俞須迎天突穴。小便赤澀。兌端獨瀉太陽經。刺長強於承山。善主腸風新下血。針三陰於氣海。專司白濁久遺精。且如肓俞橫骨。

氣海

氣海

  • 1.《針灸聚英》:「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明。咳嗽連聲。肺俞須迎天突穴。小便赤澀。兌端獨瀉太陽經。刺長強於承山。善主腸風新下血。針三陰於氣海。專司白濁久遺精。且如肓俞橫骨。

勞宮

勞宮

  • 1.《針灸聚英》:「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明。咳嗽連聲。肺俞須迎天突穴。小便赤澀。兌端獨瀉太陽經。刺長強於承山。善主腸風新下血。針三陰於氣海。專司白濁久遺精。且如肓俞橫骨。
  • 2.《針灸大成》:「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明。
  • 3.《針灸甲乙經》:「風汗出身腫喘喝,多睡恍惚善忘,嗜臥不覺,天府主之,在腋下三寸臂內動脈之中。風熱善怒,中心喜悲,思慕歔欷,善笑不休,勞宮主之。兩手攣不收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瘈偏小筋急,大陵主之。頭身風,善嘔怵,寒中少氣,掌中熱,胕急腋腫,間使主之。足不收,痛不可以行,天泉主之。
  • 4.《凌門傳授銅人指穴》:「歲熱時行陶道復求中俞,理風癇常發神道須還心俞。寧溫寒溫熱下髎定厥寒厥熱,湧泉清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煩心嘔吐幽門開徹玉堂明,行間湧泉主消渴之腎竭。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天大鐘而明。
  • 5.《針灸問答》:「治疸消黃,向後溪、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行。

膏肓

膏肓

  • 1.《針灸聚英》:「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明。咳嗽連聲。肺俞須迎天突穴。小便赤澀。兌端獨瀉太陽經。刺長強於承山。善主腸風新下血。針三陰於氣海。專司白濁久遺精。且如肓俞橫骨。
  • 2.《凌門傳授銅人指穴》:「歲熱時行陶道復求中俞,理風癇常發神道須還心俞。寧溫寒溫熱下髎定厥寒厥熱,湧泉清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煩心嘔吐幽門開徹玉堂明,行間湧泉主消渴之腎竭。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天大鐘而明。

魄戶

魄戶

  • 1.《針灸聚英》:「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明。咳嗽連聲。肺俞須迎天突穴。小便赤澀。兌端獨瀉太陽經。刺長強於承山。善主腸風新下血。針三陰於氣海。專司白濁久遺精。且如肓俞橫骨。
  • 2.《凌門傳授銅人指穴》:「歲熱時行陶道復求中俞,理風癇常發神道須還心俞。寧溫寒溫熱下髎定厥寒厥熱,湧泉清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煩心嘔吐幽門開徹玉堂明,行間湧泉主消渴之腎竭。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天大鐘而明。

橫骨

橫骨

  • 1.《針灸聚英》:「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明。咳嗽連聲。肺俞須迎天突穴。小便赤澀。兌端獨瀉太陽經。刺長強於承山。善主腸風新下血。針三陰於氣海。專司白濁久遺精。且如肓俞橫骨。

二間

二間

  • 1.《針灸聚英》:「治之何患病不痊。煩心喜噫治少商。再兼太谿陷谷康。心痹悲恐神門穴。大陵魚際定吉昌。懈惰須治照海中。心驚恐兮曲澤攻。天井靈道神門穴。大陵魚際二間同。液門百會厲兌上。通谷巨闕與少衝。章門通前十四穴。治之立見有神功。嗜臥百會與天井。二間三間太谿頂。照海厲兌及肝俞。
  • 2.《針灸大成》:「嗜臥:百會天井三間二間太谿照海厲兌肝俞。
  • 3.《神應經》:「嗜臥:百會,天井,三間,二間,太谿,照海,厲兌,肝俞
  • 4.《凌門傳授銅人指穴》:「歲熱時行陶道復求中俞,理風癇常發神道須還心俞。寧溫寒溫熱下髎定厥寒厥熱,湧泉清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煩心嘔吐幽門開徹玉堂明,行間湧泉主消渴之腎竭。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天大鐘而明。
  • 5.《普濟方·針灸》:「治傳屍殗殜喜魘夢。穴商丘。二穴灸七壯。瘥乃止。厲兌二穴。灸一壯。大良。二間二穴。灸三壯。以上六穴。商丘療多臥。厲兌療嗜臥怠惰。章門療賁豚氣脹。

三間

三間

  • 1.《針灸聚英》:「治之何患病不痊。煩心喜噫治少商。再兼太谿陷谷康。心痹悲恐神門穴。大陵魚際定吉昌。懈惰須治照海中。心驚恐兮曲澤攻。天井靈道神門穴。大陵魚際二間同。液門百會厲兌上。通谷巨闕與少衝。章門通前十四穴。治之立見有神功。嗜臥百會與天井。二間三間太谿頂。照海厲兌及肝俞。
  • 2.《針灸大成》:「嗜臥:百會天井三間二間太谿照海厲兌肝俞。
  • 3.《神應經》:「嗜臥:百會,天井,三間,二間,太谿,照海,厲兌,肝俞

大陵

大陵

  • 1.《針灸聚英》:「治之何患病不痊。煩心喜噫治少商。再兼太谿陷谷康。心痹悲恐神門穴。大陵魚際定吉昌。懈惰須治照海中。心驚恐兮曲澤攻。天井靈道神門穴。大陵魚際二間同。液門百會厲兌上。通谷巨闕與少衝。章門通前十四穴。治之立見有神功。嗜臥百會與天井。二間三間太谿頂。照海厲兌及肝俞。
  • 2.《針灸甲乙經》:「風汗出身腫喘喝,多睡恍惚善忘,嗜臥不覺,天府主之,在腋下三寸臂內動脈之中。風熱善怒,中心喜悲,思慕歔欷,善笑不休,勞宮主之。兩手攣不收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瘈偏小筋急,大陵主之。頭身風,善嘔怵,寒中少氣,掌中熱,胕急腋腫,間使主之。足不收,痛不可以行,天泉主之。

天井

天井

  • 1.《針灸聚英》:「治之何患病不痊。煩心喜噫治少商。再兼太谿陷谷康。心痹悲恐神門穴。大陵魚際定吉昌。懈惰須治照海中。心驚恐兮曲澤攻。天井靈道神門穴。大陵魚際二間同。液門百會厲兌上。通谷巨闕與少衝。章門通前十四穴。治之立見有神功。嗜臥百會與天井。二間三間太谿頂。照海厲兌及肝俞。
  • 2.《針灸大成》:「嗜臥:百會天井三間二間太谿照海厲兌肝俞。
  • 3.《神應經》:「嗜臥:百會,天井,三間,二間,太谿,照海,厲兌,肝俞
  • 4.《針灸集成》:「嗜臥,太谿照海天井脾俞肝俞三陰交。
  • 5.《勉學堂針灸集成》:「_嗜臥_,太谿、照海、天井、脾俞、肝俞、三陰交。

少商

少商

  • 1.《針灸聚英》:「治之何患病不痊。煩心喜噫治少商。再兼太谿陷谷康。心痹悲恐神門穴。大陵魚際定吉昌。懈惰須治照海中。心驚恐兮曲澤攻。天井靈道神門穴。大陵魚際二間同。液門百會厲兌上。通谷巨闕與少衝。章門通前十四穴。治之立見有神功。嗜臥百會與天井。二間三間太谿頂。照海厲兌及肝俞。

少衝

少衝

  • 1.《針灸聚英》:「治之何患病不痊。煩心喜噫治少商。再兼太谿陷谷康。心痹悲恐神門穴。大陵魚際定吉昌。懈惰須治照海中。心驚恐兮曲澤攻。天井靈道神門穴。大陵魚際二間同。液門百會厲兌上。通谷巨闕與少衝。章門通前十四穴。治之立見有神功。嗜臥百會與天井。二間三間太谿頂。照海厲兌及肝俞。
  • 2.《針灸資生經》:「少衝、主太息煩滿。少氣悲驚。(千)行間、主不得太息。(見心痛。)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喜嘔。嘔已乃衰。即取公孫及井俞。實則腸中切痛。厥。頭面腫起。煩心狂。多飲不嗜臥。虛則鼓脹。腹中氣滿熱痛。不嗜食。霍亂。公孫主之。商丘、(見腸鳴。

巨闕

巨闕

  • 1.《針灸聚英》:「治之何患病不痊。煩心喜噫治少商。再兼太谿陷谷康。心痹悲恐神門穴。大陵魚際定吉昌。懈惰須治照海中。心驚恐兮曲澤攻。天井靈道神門穴。大陵魚際二間同。液門百會厲兌上。通谷巨闕與少衝。章門通前十四穴。治之立見有神功。嗜臥百會與天井。二間三間太谿頂。照海厲兌及肝俞。

曲澤

曲澤

  • 1.《針灸聚英》:「治之何患病不痊。煩心喜噫治少商。再兼太谿陷谷康。心痹悲恐神門穴。大陵魚際定吉昌。懈惰須治照海中。心驚恐兮曲澤攻。天井靈道神門穴。大陵魚際二間同。液門百會厲兌上。通谷巨闕與少衝。章門通前十四穴。治之立見有神功。嗜臥百會與天井。二間三間太谿頂。照海厲兌及肝俞。

百會

百會

  • 1.《針灸聚英》:「治之何患病不痊。煩心喜噫治少商。再兼太谿陷谷康。心痹悲恐神門穴。大陵魚際定吉昌。懈惰須治照海中。心驚恐兮曲澤攻。天井靈道神門穴。大陵魚際二間同。液門百會厲兌上。通谷巨闕與少衝。章門通前十四穴。治之立見有神功。嗜臥百會與天井。二間三間太谿頂。照海厲兌及肝俞。
  • 2.《針灸大成》:「嗜臥:百會天井三間二間太谿照海厲兌肝俞。
  • 3.《神應經》:「嗜臥:百會,天井,三間,二間,太谿,照海,厲兌,肝俞

肝俞

肝俞

  • 1.《針灸聚英》:「治之何患病不痊。煩心喜噫治少商。再兼太谿陷谷康。心痹悲恐神門穴。大陵魚際定吉昌。懈惰須治照海中。心驚恐兮曲澤攻。天井靈道神門穴。大陵魚際二間同。液門百會厲兌上。通谷巨闕與少衝。章門通前十四穴。治之立見有神功。嗜臥百會與天井。二間三間太谿頂。照海厲兌及肝俞。
  • 2.《針灸大成》:「嗜臥:百會天井三間二間太谿照海厲兌肝俞。
  • 3.《神應經》:「嗜臥:百會,天井,三間,二間,太谿,照海,厲兌,肝俞
  • 4.《針灸集成》:「嗜臥,太谿照海天井脾俞肝俞三陰交。
  • 5.《勉學堂針灸集成》:「_嗜臥_,太谿、照海、天井、脾俞、肝俞、三陰交。

神門

神門

  • 1.《針灸聚英》:「治之何患病不痊。煩心喜噫治少商。再兼太谿陷谷康。心痹悲恐神門穴。大陵魚際定吉昌。懈惰須治照海中。心驚恐兮曲澤攻。天井靈道神門穴。大陵魚際二間同。液門百會厲兌上。通谷巨闕與少衝。章門通前十四穴。治之立見有神功。嗜臥百會與天井。二間三間太谿頂。照海厲兌及肝俞。

液門

液門

  • 1.《針灸聚英》:「治之何患病不痊。煩心喜噫治少商。再兼太谿陷谷康。心痹悲恐神門穴。大陵魚際定吉昌。懈惰須治照海中。心驚恐兮曲澤攻。天井靈道神門穴。大陵魚際二間同。液門百會厲兌上。通谷巨闕與少衝。章門通前十四穴。治之立見有神功。嗜臥百會與天井。二間三間太谿頂。照海厲兌及肝俞。

陷谷

陷谷

  • 1.《針灸聚英》:「治之何患病不痊。煩心喜噫治少商。再兼太谿陷谷康。心痹悲恐神門穴。大陵魚際定吉昌。懈惰須治照海中。心驚恐兮曲澤攻。天井靈道神門穴。大陵魚際二間同。液門百會厲兌上。通谷巨闕與少衝。章門通前十四穴。治之立見有神功。嗜臥百會與天井。二間三間太谿頂。照海厲兌及肝俞。

章門

章門

  • 1.《針灸聚英》:「治之何患病不痊。煩心喜噫治少商。再兼太谿陷谷康。心痹悲恐神門穴。大陵魚際定吉昌。懈惰須治照海中。心驚恐兮曲澤攻。天井靈道神門穴。大陵魚際二間同。液門百會厲兌上。通谷巨闕與少衝。章門通前十四穴。治之立見有神功。嗜臥百會與天井。二間三間太谿頂。照海厲兌及肝俞。
  • 2.《普濟方·針灸》:「治傳屍殗殜喜魘夢。穴商丘。二穴灸七壯。瘥乃止。厲兌二穴。灸一壯。大良。二間二穴。灸三壯。以上六穴。商丘療多臥。厲兌療嗜臥怠惰。章門療賁豚氣脹。

魚際

魚際

  • 1.《針灸聚英》:「治之何患病不痊。煩心喜噫治少商。再兼太谿陷谷康。心痹悲恐神門穴。大陵魚際定吉昌。懈惰須治照海中。心驚恐兮曲澤攻。天井靈道神門穴。大陵魚際二間同。液門百會厲兌上。通谷巨闕與少衝。章門通前十四穴。治之立見有神功。嗜臥百會與天井。二間三間太谿頂。照海厲兌及肝俞。

照海

照海

  • 1.《針灸聚英》:「治之何患病不痊。煩心喜噫治少商。再兼太谿陷谷康。心痹悲恐神門穴。大陵魚際定吉昌。懈惰須治照海中。心驚恐兮曲澤攻。天井靈道神門穴。大陵魚際二間同。液門百會厲兌上。通谷巨闕與少衝。章門通前十四穴。治之立見有神功。嗜臥百會與天井。二間三間太谿頂。照海厲兌及肝俞。
  • 2.《針灸大成》:「嗜臥:百會天井三間二間太谿照海厲兌肝俞。
  • 3.《針灸甲乙經》:「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 4.《神應經》:「嗜臥:百會,天井,三間,二間,太谿,照海,厲兌,肝俞
  • 5.《針灸集成》:「嗜臥,太谿照海天井脾俞肝俞三陰交。
  • 6.《針灸資生經》:「背拘急不可俯仰。太衝、治小兒卒疝。嘔逆發寒。咽乾胕腫。內踝前痛淫濼。䯒酸腋下腫。明下云、療卒疝。小腹痛。小便不利如淋。照海、治卒疝。小腹痛。嘔吐。嗜臥。陰蹺、療卒疝。小腹痛。(上同。)左取右。右取左。立已。(明)蠡溝、療卒疝。小腹腫。小便不利。
  • 7.《勉學堂針灸集成》:「_嗜臥_,太谿、照海、天井、脾俞、肝俞、三陰交。
  • 8.《針方六集》:「病人飢不欲食,面如漆紫,咳吐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口苦舌乾咽腫,上氣嗌痛,煩心,心痛,黃疸,腸癖,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此足少陰受病也。凡此四經受病,不拘外感諸邪,內傷六慾,揆之八法,宜刺列缺、照海。

厲兌

厲兌

  • 1.《針灸聚英》:「治之何患病不痊。煩心喜噫治少商。再兼太谿陷谷康。心痹悲恐神門穴。大陵魚際定吉昌。懈惰須治照海中。心驚恐兮曲澤攻。天井靈道神門穴。大陵魚際二間同。液門百會厲兌上。通谷巨闕與少衝。章門通前十四穴。治之立見有神功。嗜臥百會與天井。二間三間太谿頂。照海厲兌及肝俞。
  • 2.《針灸大成》:「嗜臥:百會天井三間二間太谿照海厲兌肝俞。
  • 3.《神應經》:「嗜臥:百會,天井,三間,二間,太谿,照海,厲兌,肝俞
  • 4.《普濟方·針灸》:「治傳屍殗殜喜魘夢。穴商丘。二穴灸七壯。瘥乃止。厲兌二穴。灸一壯。大良。二間二穴。灸三壯。以上六穴。商丘療多臥。厲兌療嗜臥怠惰。章門療賁豚氣脹。

靈道

靈道

  • 1.《針灸聚英》:「治之何患病不痊。煩心喜噫治少商。再兼太谿陷谷康。心痹悲恐神門穴。大陵魚際定吉昌。懈惰須治照海中。心驚恐兮曲澤攻。天井靈道神門穴。大陵魚際二間同。液門百會厲兌上。通谷巨闕與少衝。章門通前十四穴。治之立見有神功。嗜臥百會與天井。二間三間太谿頂。照海厲兌及肝俞。

飛揚

飛揚

  • 1.《針灸大成》:「**臉黑嗜臥不欲糧,目不明兮發熱狂,腰痛足疼步難履,若人捕獲難躲藏,心膽戰兢氣不足,更兼胸結與身黃,若欲除之無更法,太谿、飛揚取最良。**
  • 2.《針灸甲乙經》:「癲疾,僵仆,轉筋,僕參主之。癲疾,目䀮䀮,鼽衄,崑崙主之。癲狂疾,體痛,飛揚主之。癲疾反折,委中主之。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善嘔,嘔已乃衰,即取公孫及井俞。實則腸中切痛,厥,頭面腫起,煩心,狂多飲,虛則鼓濁,腹中氣大滯,熱痛不嗜臥,霍亂,公孫主之。
  • 3.《針灸資生經》:「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消濼、主寒熱痹頭痛。五處等、主頭痛。(見瘛瘲。)崑崙、解谿、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理、主頭眩痛。若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滿。時驚。不嗜臥。咳嗽煩冤。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由腎氣不足而內著。其氣逆而上行。

三陰交

三陰交

  • 1.《針灸甲乙經》:「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 2.《針灸集成》:「嗜臥,太谿照海天井脾俞肝俞三陰交。
  • 3.《勉學堂針灸集成》:「_嗜臥_,太谿、照海、天井、脾俞、肝俞、三陰交。

三陽絡

三陽絡

  • 1.《針灸甲乙經》:「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 2.《黃帝明堂灸經》:「_三陽絡_,二穴,在肘前五寸外廉陷者中,支溝上一寸,灸五壯。主嗜臥,身不欲動,卒聾暴啞,及齒痛。
  • 3.《針方六集》:「三陽絡二穴,主嗜臥身不欲動,耳聾,齲齒,暴音啞不言。

太淵

太淵

  • 1.《針灸甲乙經》:「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風府

風府

  • 1.《針灸甲乙經》:「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消濼

消濼

  • 1.《針灸甲乙經》:「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 2.《針灸資生經》:「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消濼、主寒熱痹頭痛。五處等、主頭痛。(見瘛瘲。)崑崙、解谿、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理、主頭眩痛。若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滿。時驚。不嗜臥。咳嗽煩冤。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由腎氣不足而內著。其氣逆而上行。

商丘

商丘

  • 1.《針灸甲乙經》:「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 2.《針灸資生經》:「陰蹺、療小腹偏痛嘔逆嗜臥。(明)中極、療小腹痛。積聚堅如石。小便不利。失精絕子。面皯。(下)腎俞、復留、中封、承筋、陰包、承山、大敦、主小腹痛。(千)石門、商丘、主小腹堅痛。下引陰中。石門、水分、主小腹拘急痛。湧泉、主風入腹中。小腹痛。臍中等、主小腹疝氣痛。
  • 3.《針灸資生經》:「少衝、主太息煩滿。少氣悲驚。(千)行間、主不得太息。(見心痛。)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喜嘔。嘔已乃衰。即取公孫及井俞。實則腸中切痛。厥。頭面腫起。煩心狂。多飲不嗜臥。虛則鼓脹。腹中氣滿熱痛。不嗜食。霍亂。公孫主之。商丘、(見腸鳴。
  • 4.《普濟方·針灸》:「治傳屍殗殜喜魘夢。穴商丘。二穴灸七壯。瘥乃止。厲兌二穴。灸一壯。大良。二間二穴。灸三壯。以上六穴。商丘療多臥。厲兌療嗜臥怠惰。章門療賁豚氣脹。

會陰

會陰

  • 1.《針灸甲乙經》:「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腰俞

腰俞

  • 1.《針灸甲乙經》:「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膝關

膝關

  • 1.《針灸甲乙經》:「足不仁,刺風府。腰以下至足清不仁,不可以坐起,尻不舉,腰俞主之。痹,會陰及太淵、消濼、照海主之。嗜臥,身體不能動搖,大溫(一本作濕),三陽絡主之。骨痹煩滿,商丘主之。足下熱痛,不能久坐,濕痹不能行,三陰交主之。膝內廉痛引髕不可屈伸,連腹引咽喉痛,膝關主之。

天府

天府

  • 1.《針灸甲乙經》:「風汗出身腫喘喝,多睡恍惚善忘,嗜臥不覺,天府主之,在腋下三寸臂內動脈之中。風熱善怒,中心喜悲,思慕歔欷,善笑不休,勞宮主之。兩手攣不收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瘈偏小筋急,大陵主之。頭身風,善嘔怵,寒中少氣,掌中熱,胕急腋腫,間使主之。足不收,痛不可以行,天泉主之。
  • 2.《普濟方·針灸》:「_天府_(在腋下三寸。臂臑內廉動脈。手太陰肺氣所發。禁不可灸。使人逆氣。主咳上氣喘不得息。暴瘴內逆。肝肺相搏。口鼻出血。身脹逆息。不能臥風。汗不出。身腫。喘喝。多睡。恍惚善忘。嗜臥不覺。甄權千金揚操同。也)。

天泉

天泉

  • 1.《針灸甲乙經》:「風汗出身腫喘喝,多睡恍惚善忘,嗜臥不覺,天府主之,在腋下三寸臂內動脈之中。風熱善怒,中心喜悲,思慕歔欷,善笑不休,勞宮主之。兩手攣不收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瘈偏小筋急,大陵主之。頭身風,善嘔怵,寒中少氣,掌中熱,胕急腋腫,間使主之。足不收,痛不可以行,天泉主之。

間使

間使

  • 1.《針灸甲乙經》:「風汗出身腫喘喝,多睡恍惚善忘,嗜臥不覺,天府主之,在腋下三寸臂內動脈之中。風熱善怒,中心喜悲,思慕歔欷,善笑不休,勞宮主之。兩手攣不收伸及腋偏枯不仁,手瘈偏小筋急,大陵主之。頭身風,善嘔怵,寒中少氣,掌中熱,胕急腋腫,間使主之。足不收,痛不可以行,天泉主之。

公孫

公孫

  • 1.《針灸甲乙經》:「癲疾,僵仆,轉筋,僕參主之。癲疾,目䀮䀮,鼽衄,崑崙主之。癲狂疾,體痛,飛揚主之。癲疾反折,委中主之。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善嘔,嘔已乃衰,即取公孫及井俞。實則腸中切痛,厥,頭面腫起,煩心,狂多飲,虛則鼓濁,腹中氣大滯,熱痛不嗜臥,霍亂,公孫主之。
  • 2.《針灸資生經》:「少衝、主太息煩滿。少氣悲驚。(千)行間、主不得太息。(見心痛。)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喜嘔。嘔已乃衰。即取公孫及井俞。實則腸中切痛。厥。頭面腫起。煩心狂。多飲不嗜臥。虛則鼓脹。腹中氣滿熱痛。不嗜食。霍亂。公孫主之。商丘、(見腸鳴。
  • 3.《針灸資生經》:「(千)公孫、主不嗜臥。(見嘆息。)攢竹等、主不得臥。(見癲狂。)人不得臥。亦有因心氣使然。宜服俞山人鎮心丹。此丹以酸棗仁微炒過。則令人得睡故也。(指迷云。若頭痛筋攣。驚不嗜臥。謂之腎厥頭痛。宜灸關元百壯。服玉真丸。)
  • 4.《針灸資生經》:「凡溫病身熱五日以上。汗不出。刺太泉留針一時取針。若未滿五日者。禁針。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喜嘔。嘔已乃衰。即取公孫及井俞。實則腸中切痛厥。頭面腫起。煩心狂。多飲。不嗜臥。虛則鼓脹。腹中氣大滿熱痛。不嗜食。霍亂。公孫主之。凡熱病煩心。
  • 5.《普濟方·針灸》:「_公孫_(在大指本節之後一寸。別走陽明。太陰絡也。灸三壯。主瘧不嗜食。多寒熱汗出。實則腹中切痛。厥。頭面腫起。煩心狂飲不嗜臥。虛則鼓脹。腹中氣大滿。熱痛不嗜飲。霍亂)。
  • 6.《普濟方·針灸》:「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喜嘔。嘔已乃衰。即取公孫井俞。實則腸中切痛。厥頭面腫。起煩心狂。多飲。不嗜臥。虛則鼓脹。腹中氣大滿。熱痛不嗜食。霍亂。公孫主之。
  • 7.《普濟方·針灸》:「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喜嘔。嘔已乃衰。穴取公孫。井俞。實則腸中切痛。厥頭面腫。起煩心狂。多飲不嗜臥。虛則鼓脹。腹中氣滿。熱痛不嗜食。霍亂。公孫主之。

委中

委中

  • 1.《針灸甲乙經》:「癲疾,僵仆,轉筋,僕參主之。癲疾,目䀮䀮,鼽衄,崑崙主之。癲狂疾,體痛,飛揚主之。癲疾反折,委中主之。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善嘔,嘔已乃衰,即取公孫及井俞。實則腸中切痛,厥,頭面腫起,煩心,狂多飲,虛則鼓濁,腹中氣大滯,熱痛不嗜臥,霍亂,公孫主之。

崑崙

崑崙

  • 1.《針灸甲乙經》:「癲疾,僵仆,轉筋,僕參主之。癲疾,目䀮䀮,鼽衄,崑崙主之。癲狂疾,體痛,飛揚主之。癲疾反折,委中主之。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善嘔,嘔已乃衰,即取公孫及井俞。實則腸中切痛,厥,頭面腫起,煩心,狂多飲,虛則鼓濁,腹中氣大滯,熱痛不嗜臥,霍亂,公孫主之。
  • 2.《針灸資生經》:「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消濼、主寒熱痹頭痛。五處等、主頭痛。(見瘛瘲。)崑崙、解谿、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理、主頭眩痛。若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滿。時驚。不嗜臥。咳嗽煩冤。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由腎氣不足而內著。其氣逆而上行。

僕參

僕參

  • 1.《針灸甲乙經》:「癲疾,僵仆,轉筋,僕參主之。癲疾,目䀮䀮,鼽衄,崑崙主之。癲狂疾,體痛,飛揚主之。癲疾反折,委中主之。凡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病至則善嘔,嘔已乃衰,即取公孫及井俞。實則腸中切痛,厥,頭面腫起,煩心,狂多飲,虛則鼓濁,腹中氣大滯,熱痛不嗜臥,霍亂,公孫主之。

腎俞

腎俞

  • 1.《針灸集成》:「腎厥頭痛,筋攣,驚恐,不嗜臥,關元、腎俞、絕骨、內關、膽俞並灸。
  • 2.《針灸資生經》:「陰蹺、療小腹偏痛嘔逆嗜臥。(明)中極、療小腹痛。積聚堅如石。小便不利。失精絕子。面皯。(下)腎俞、復留、中封、承筋、陰包、承山、大敦、主小腹痛。(千)石門、商丘、主小腹堅痛。下引陰中。石門、水分、主小腹拘急痛。湧泉、主風入腹中。小腹痛。臍中等、主小腹疝氣痛。
  • 3.《勉學堂針灸集成》:「_腎厥頭痛筋攣驚恐不嗜臥_,關元、腎俞、絕骨、內關、膽俞並灸。

膽俞

膽俞

  • 1.《針灸集成》:「腎厥頭痛,筋攣,驚恐,不嗜臥,關元、腎俞、絕骨、內關、膽俞並灸。
  • 2.《勉學堂針灸集成》:「_腎厥頭痛筋攣驚恐不嗜臥_,關元、腎俞、絕骨、內關、膽俞並灸。

關元

關元

  • 1.《針灸集成》:「腎厥頭痛,筋攣,驚恐,不嗜臥,關元、腎俞、絕骨、內關、膽俞並灸。
  • 2.《針灸資生經》:「(千)公孫、主不嗜臥。(見嘆息。)攢竹等、主不得臥。(見癲狂。)人不得臥。亦有因心氣使然。宜服俞山人鎮心丹。此丹以酸棗仁微炒過。則令人得睡故也。(指迷云。若頭痛筋攣。驚不嗜臥。謂之腎厥頭痛。宜灸關元百壯。服玉真丸。)
  • 3.《普濟方·針灸》:「治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滿。時驚。不嗜臥。咳嗽煩冤。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由腎氣不足。而內著其氣。逆而上行。謂之腎厥。宜灸關元百壯。服玉真丸。
  • 4.《普濟方·針灸》:「王氏云。人不得臥。亦有因心氣使然。宜服俞山人鎮心丹。此藥以酸棗仁微炒過。則令人得睡故也。指迷云。若頭痛筋攣。驚不嗜臥。謂之腎厥頭痛。宜灸關元百壯。服玉真丸。
  • 5.《勉學堂針灸集成》:「_腎厥頭痛筋攣驚恐不嗜臥_,關元、腎俞、絕骨、內關、膽俞並灸。

合谷

合谷

  • 1.《針灸集成》:「主治暴痹內逆,肝邪相搏,卒中惡風邪,氣血溢口鼻,飛屍鬼注,惡語悲泣,善忘,喘息不得安臥,痎瘧寒熱,目痃癭氣。○身重嗜臥不自覺,灸五十壯,針三分,補之。病癭惡氣,灸五十壯(千金),兼合谷,可追鼻中衄血(百證賦)。

大敦

大敦

  • 1.《針灸資生經》:「陰蹺、療小腹偏痛嘔逆嗜臥。(明)中極、療小腹痛。積聚堅如石。小便不利。失精絕子。面皯。(下)腎俞、復留、中封、承筋、陰包、承山、大敦、主小腹痛。(千)石門、商丘、主小腹堅痛。下引陰中。石門、水分、主小腹拘急痛。湧泉、主風入腹中。小腹痛。臍中等、主小腹疝氣痛。

中封

中封

  • 1.《針灸資生經》:「陰蹺、療小腹偏痛嘔逆嗜臥。(明)中極、療小腹痛。積聚堅如石。小便不利。失精絕子。面皯。(下)腎俞、復留、中封、承筋、陰包、承山、大敦、主小腹痛。(千)石門、商丘、主小腹堅痛。下引陰中。石門、水分、主小腹拘急痛。湧泉、主風入腹中。小腹痛。臍中等、主小腹疝氣痛。

中極

中極

  • 1.《針灸資生經》:「陰蹺、療小腹偏痛嘔逆嗜臥。(明)中極、療小腹痛。積聚堅如石。小便不利。失精絕子。面皯。(下)腎俞、復留、中封、承筋、陰包、承山、大敦、主小腹痛。(千)石門、商丘、主小腹堅痛。下引陰中。石門、水分、主小腹拘急痛。湧泉、主風入腹中。小腹痛。臍中等、主小腹疝氣痛。

石門

石門

  • 1.《針灸資生經》:「陰蹺、療小腹偏痛嘔逆嗜臥。(明)中極、療小腹痛。積聚堅如石。小便不利。失精絕子。面皯。(下)腎俞、復留、中封、承筋、陰包、承山、大敦、主小腹痛。(千)石門、商丘、主小腹堅痛。下引陰中。石門、水分、主小腹拘急痛。湧泉、主風入腹中。小腹痛。臍中等、主小腹疝氣痛。

承筋

承筋

  • 1.《針灸資生經》:「陰蹺、療小腹偏痛嘔逆嗜臥。(明)中極、療小腹痛。積聚堅如石。小便不利。失精絕子。面皯。(下)腎俞、復留、中封、承筋、陰包、承山、大敦、主小腹痛。(千)石門、商丘、主小腹堅痛。下引陰中。石門、水分、主小腹拘急痛。湧泉、主風入腹中。小腹痛。臍中等、主小腹疝氣痛。

陰包

陰包

  • 1.《針灸資生經》:「陰蹺、療小腹偏痛嘔逆嗜臥。(明)中極、療小腹痛。積聚堅如石。小便不利。失精絕子。面皯。(下)腎俞、復留、中封、承筋、陰包、承山、大敦、主小腹痛。(千)石門、商丘、主小腹堅痛。下引陰中。石門、水分、主小腹拘急痛。湧泉、主風入腹中。小腹痛。臍中等、主小腹疝氣痛。

太衝

太衝

  • 1.《針灸資生經》:「背拘急不可俯仰。太衝、治小兒卒疝。嘔逆發寒。咽乾胕腫。內踝前痛淫濼。䯒酸腋下腫。明下云、療卒疝。小腹痛。小便不利如淋。照海、治卒疝。小腹痛。嘔吐。嗜臥。陰蹺、療卒疝。小腹痛。(上同。)左取右。右取左。立已。(明)蠡溝、療卒疝。小腹腫。小便不利。

蠡溝

蠡溝

  • 1.《針灸資生經》:「背拘急不可俯仰。太衝、治小兒卒疝。嘔逆發寒。咽乾胕腫。內踝前痛淫濼。䯒酸腋下腫。明下云、療卒疝。小腹痛。小便不利如淋。照海、治卒疝。小腹痛。嘔吐。嗜臥。陰蹺、療卒疝。小腹痛。(上同。)左取右。右取左。立已。(明)蠡溝、療卒疝。小腹腫。小便不利。

攢竹

攢竹

  • 1.《針灸資生經》:「(千)公孫、主不嗜臥。(見嘆息。)攢竹等、主不得臥。(見癲狂。)人不得臥。亦有因心氣使然。宜服俞山人鎮心丹。此丹以酸棗仁微炒過。則令人得睡故也。(指迷云。若頭痛筋攣。驚不嗜臥。謂之腎厥頭痛。宜灸關元百壯。服玉真丸。)

五處

五處

  • 1.《針灸資生經》:「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消濼、主寒熱痹頭痛。五處等、主頭痛。(見瘛瘲。)崑崙、解谿、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理、主頭眩痛。若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滿。時驚。不嗜臥。咳嗽煩冤。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由腎氣不足而內著。其氣逆而上行。

少澤

少澤

  • 1.《針灸資生經》:「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消濼、主寒熱痹頭痛。五處等、主頭痛。(見瘛瘲。)崑崙、解谿、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理、主頭眩痛。若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滿。時驚。不嗜臥。咳嗽煩冤。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由腎氣不足而內著。其氣逆而上行。

水溝

水溝

  • 1.《針灸資生經》:「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消濼、主寒熱痹頭痛。五處等、主頭痛。(見瘛瘲。)崑崙、解谿、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理、主頭眩痛。若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滿。時驚。不嗜臥。咳嗽煩冤。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由腎氣不足而內著。其氣逆而上行。

曲泉

曲泉

  • 1.《針灸資生經》:「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消濼、主寒熱痹頭痛。五處等、主頭痛。(見瘛瘲。)崑崙、解谿、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理、主頭眩痛。若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滿。時驚。不嗜臥。咳嗽煩冤。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由腎氣不足而內著。其氣逆而上行。

前谷

前谷

  • 1.《針灸資生經》:「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消濼、主寒熱痹頭痛。五處等、主頭痛。(見瘛瘲。)崑崙、解谿、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理、主頭眩痛。若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滿。時驚。不嗜臥。咳嗽煩冤。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由腎氣不足而內著。其氣逆而上行。

神庭

神庭

  • 1.《針灸資生經》:「神庭、水溝、主寒熱頭痛。喘渴。目不可視。消濼、主寒熱痹頭痛。五處等、主頭痛。(見瘛瘲。)崑崙、解谿、曲泉、飛揚、前谷、少澤、通理、主頭眩痛。若頭痛筋攣骨重少氣。噦噫滿。時驚。不嗜臥。咳嗽煩冤。其脈舉之則弦。按之石堅。由腎氣不足而內著。其氣逆而上行。

懸鐘

懸鐘

  • 1.《針灸資生經》:「治冷痹脛膝疼。腰腳攣急。足冷氣上。不能久立。有時厭厭嗜臥。手足沉重。日覺羸瘦。此名復連病。令人極無情地。常愁不樂。健忘嗔喜。有如此候。即當灸懸鐘絕骨隨年。一灸即愈。不得再灸也。若年月久更發。依法更灸。若意便欲多者。七日外更七壯。(千翼)虛損論曰:疾之所起。
  • 2.《普濟方·針灸》:「治冷痹。脛膝疼。腰腳攣急。足冷氣上。不能久立。有時厭厭嗜臥。手足沉重。日覺羸瘦。名復連病。令人急無情。常愁不樂。健忘。嗔喜。有如此候。即當穴灸懸鐘、絕骨。隨年壯。一灸即愈。不得再灸也。若年月久更發。依法更灸。若意便欲多者。七日外。更七壯。

支溝

支溝

  • 1.《黃帝明堂灸經》:「_三陽絡_,二穴,在肘前五寸外廉陷者中,支溝上一寸,灸五壯。主嗜臥,身不欲動,卒聾暴啞,及齒痛。

膈俞

膈俞

  • 1.《黃帝明堂灸經》:「_膈俞_,二穴,在第七椎下兩旁各一寸半陷者中,灸五壯。主咳逆,嘔吐,膈上寒,食飲不下,脅腹滿,胃弱食少,嗜臥怠惰,不欲動身。
  • 2.《普濟方·針灸》:「治寒熱皮肉骨痛。少氣不得臥。穴中府,膈俞(又云。膈俞主嗜臥怠惰不欲動搖。身當濕。不能飲食)

下髎

下髎

  • 1.《凌門傳授銅人指穴》:「歲熱時行陶道復求中俞,理風癇常發神道須還心俞。寧溫寒溫熱下髎定厥寒厥熱,湧泉清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煩心嘔吐幽門開徹玉堂明,行間湧泉主消渴之腎竭。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天大鐘而明。

心俞

心俞

  • 1.《凌門傳授銅人指穴》:「歲熱時行陶道復求中俞,理風癇常發神道須還心俞。寧溫寒溫熱下髎定厥寒厥熱,湧泉清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煩心嘔吐幽門開徹玉堂明,行間湧泉主消渴之腎竭。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天大鐘而明。

玉堂

玉堂

  • 1.《凌門傳授銅人指穴》:「歲熱時行陶道復求中俞,理風癇常發神道須還心俞。寧溫寒溫熱下髎定厥寒厥熱,湧泉清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煩心嘔吐幽門開徹玉堂明,行間湧泉主消渴之腎竭。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天大鐘而明。

幽門

幽門

  • 1.《凌門傳授銅人指穴》:「歲熱時行陶道復求中俞,理風癇常發神道須還心俞。寧溫寒溫熱下髎定厥寒厥熱,湧泉清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煩心嘔吐幽門開徹玉堂明,行間湧泉主消渴之腎竭。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天大鐘而明。

神道

神道

  • 1.《凌門傳授銅人指穴》:「歲熱時行陶道復求中俞,理風癇常發神道須還心俞。寧溫寒溫熱下髎定厥寒厥熱,湧泉清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煩心嘔吐幽門開徹玉堂明,行間湧泉主消渴之腎竭。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天大鐘而明。

通天

通天

  • 1.《凌門傳授銅人指穴》:「歲熱時行陶道復求中俞,理風癇常發神道須還心俞。寧溫寒溫熱下髎定厥寒厥熱,湧泉清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煩心嘔吐幽門開徹玉堂明,行間湧泉主消渴之腎竭。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天大鐘而明。

陰郄

陰郄

  • 1.《凌門傳授銅人指穴》:「歲熱時行陶道復求中俞,理風癇常發神道須還心俞。寧溫寒溫熱下髎定厥寒厥熱,湧泉清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煩心嘔吐幽門開徹玉堂明,行間湧泉主消渴之腎竭。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天大鐘而明。

陶道

陶道

  • 1.《凌門傳授銅人指穴》:「歲熱時行陶道復求中俞,理風癇常發神道須還心俞。寧溫寒溫熱下髎定厥寒厥熱,湧泉清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煩心嘔吐幽門開徹玉堂明,行間湧泉主消渴之腎竭。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谿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天大鐘而明。

臂臑

臂臑

  • 1.《普濟方·針灸》:「_天府_(在腋下三寸。臂臑內廉動脈。手太陰肺氣所發。禁不可灸。使人逆氣。主咳上氣喘不得息。暴瘴內逆。肝肺相搏。口鼻出血。身脹逆息。不能臥風。汗不出。身腫。喘喝。多睡。恍惚善忘。嗜臥不覺。甄權千金揚操同。也)。

中府

中府

  • 1.《普濟方·針灸》:「治寒熱皮肉骨痛。少氣不得臥。穴中府,膈俞(又云。膈俞主嗜臥怠惰不欲動搖。身當濕。不能飲食)

後溪

後溪

  • 1.《針灸問答》:「治疸消黃,向後溪、勞宮而看;倦言嗜臥,往通里、大鐘而行。

列缺

列缺

  • 1.《針方六集》:「病人飢不欲食,面如漆紫,咳吐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䀮䀮如無所見,心如懸若飢,氣不足則善恐,心惕惕如人將捕之,口苦舌乾咽腫,上氣嗌痛,煩心,心痛,黃疸,腸癖,脊股內後廉痛,痿厥嗜臥,足下熱而痛,此足少陰受病也。凡此四經受病,不拘外感諸邪,內傷六慾,揆之八法,宜刺列缺、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