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資生經》~ 針灸資生經第六 (13)
針灸資生經第六 (13)
1. 咽喉腫痛(生瘡)
風府,治咽喉痛。(銅)膽俞,治咽痛,食不下。(見腹脹。)風府(明同)、天窗、勞宮,主喉嗌痛。(千)中渚、支溝、內庭(千云:咽中引痛),主嗌痛。湧泉、大鐘,主咽中痛,不可內食。間使(甲作行間),主嗌中如扼(銅云:如哽)。膝關,治喉咽痛。
(銅見風痹)天窗(明下同),治喉痛。水突,主喉咽腫。前谷、照海、中封,主嗌偏腫,不可咽。(千)中封等,主喉腫。(見陰痿縮。)然谷、大溪,主嗌內腫。氣走咽喉,不能言。喉腫,胸脅支滿,灸尺澤百壯。人迎,治咽喉癰腫。(見咳逆上氣)大溪。(見唾血。)
中渚,治咽腫。璇璣,治喉痹咽腫,水漿不下。液門,治咽外腫,寒厥臂痛,不能上下。然谷,治咽內腫。水突、氣舍,治咽腫。(上氣。)天突,治喉中生瘡,不得下食。(銅明云:療喉中熱瘡。)璇璣,療喉痹咽癰,水漿不下。
白話文:
[咽喉腫痛(生瘡)]
- 風府穴可以治療咽喉疼痛。
- 膽俞穴能緩解咽部疼痛,並解決吞嚥困難的問題。
- 天窗穴和勞宮穴對喉嚨痛有療效。
- 中渚穴、支溝穴和內庭穴可治療咽部引發的疼痛。
- 湧泉穴和大鐘穴適用於咽部疼痛,吞嚥食物困難的情況。
- 間使穴能緩解喉嚨有如被掐住的不適感。
- 膝關穴適用於喉咽部位的疼痛。
- 前谷穴、照海穴和中封穴用於治療咽喉一側腫脹,吞嚥困難。
- 然谷穴和大溪穴對咽部腫脹有效,且能改善氣滯咽喉、無法說話的狀況,以及喉腫、胸脅支撐不適的症狀。
- 尺澤穴透過灸療一百次,可緩解咽喉膿腫。
- 人迎穴適用於咽喉紅腫。
- 中渚穴可治療咽部腫脹。
- 璇璣穴能治療喉頭阻塞和咽部腫脹,並改善飲食困難。
- 液門穴對咽部外圍腫脹有療效。
- 然谷穴適用於咽部內部腫脹。
- 水突穴和氣舍穴對咽部腫脹有幫助。
- 天突穴適用於喉部長瘡導致無法吞嚥食物。
- 璇璣穴能治療喉頭阻塞和咽部膿腫,改善飲食困難。
2. 喉咽鳴(雜病)
扶突、天突、大溪,主喉鳴。暴忤氣哽。(千)少商、大沖、經渠,主喉中鳴。魚際,主喉中焦乾。咽冷聲破。灸天瞿五十壯。(見上氣。)天突、扶突,治喉中如水雞聲。(銅)天突,治喉中作聲。(見胸痛。)大鐘(見淋)、大包,主喉鳴。(見鬲痛。)天突,治喉內如水雞聲。
(明見嗽。)下云:喉中鳴翕翕。(見頸腫。)陽陵泉、天池(見上氣)、亶中,療喉鳴。(明下見鬲痛。)小兒喉中鳴。咽乳不利。灸璇璣三壯。掖門、四瀆,主呼吸短氣。咽中如瘜肉狀。少府、蠡溝,主嗌中有氣,如瘜肉狀。(銅同。)然谷、大溪,主嗌內腫,氣走咽喉。
風池,主喉咽僂引。項攣不收。
白話文:
[喉咽鳴(雜病)]
對於喉嚨發出聲音的情況,可以考慮調理扶突穴、天突穴、大溪穴,這些穴位對喉嚨發出聲音有幫助。突然間氣悶導致吞嚥困難,可調理少商穴、大沖穴、經渠穴,這些穴位能改善喉嚨發出聲音的情況。魚際穴能緩解喉嚨乾燥和聲音嘶啞。灸天瞿穴五十次能改善聲音嘶啞的問題。天突穴和扶突穴能治療喉嚨像水雞般的聲音。
天突穴也能治療喉嚨發出聲音。大鐘穴、大包穴對於喉嚨發出聲音也有幫助。天突穴能治療喉嚨內部像水雞般的聲音。
對於小孩喉嚨發出聲音,吞嚥母乳不順暢,可灸璇璣穴三次。掖門穴和四瀆穴能改善呼吸短促和喉嚨像有瘜肉的狀況。少府穴和蠡溝穴能改善喉嚨有氣,像有瘜肉的感覺。然谷穴和大溪穴能緩解喉嚨腫脹,使氣流通過咽喉。
風池穴能治療喉嚨和咽部的緊繃感,以及項部肌肉緊繃無法收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