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督脈之氣在此吸濕化風。1.「風」,指穴內氣血為風氣也。「府」,府宅也。風府名意指督脈之氣在此吸濕化風。本穴物質為啞門穴傳來的天部陽氣,至本穴後,此氣散熱吸濕並化為天部橫行的風氣,本穴為天部風氣的重要生髮之源,故名「風府穴」。2.「舌本」。「舌」,口中之舌也。本根本也。舌本名意指本穴的水濕風氣為舌活動自如的根本。本穴物質為天部的水濕風氣,與至柔之性的舌部氣血同性,故名「舌本」。3.「鬼穴」。「鬼」,與神相對,此指穴內氣血為濕冷水氣也。「穴」,空竅也。鬼穴名意指穴內為濕冷水氣的聚散之地。
解剖位置
在項韌帶和項肌中,深部為環枕後膜和小腦延髓池;有枕動、靜脈分支及棘間靜脈叢;布有第三頸神經和枕大神經支。
穴道圖片
針刺方法
直刺0.5~0.8寸。不可深刺,深部接近延髓,必須嚴格掌握針刺的角度與深度
Youtube影片
穴道主治疾病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言語障礙
神經系統疾病
- 言語障礙
- 癲癇
- 四肢麻痺癱瘓
- 梅尼爾氏病
- 頭痛
耳與乳突疾病
- 暈眩
循環系統疾病
- 腦中風
- 原發性高血壓
呼吸系統疾病
-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流感)
- 急性咽喉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僵直性脊椎炎
- 脖子(頸項)酸痛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 言語障礙
- 暈眩
- 咽喉痛
- 腹瀉
- 頭痛
- 全身性水腫
- 流鼻血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 言語障礙
- 癲癇
- 鼻塞
- 脖子(頸項)酸痛
- 咽喉痛
- 後頭痛
- 口乾口渴
- 發熱(發燒)
- 耳朵痛
- 心情煩燥
- 頭脹痛
- 流鼻血
- 失音(啞)
- 鼻子乾燥
穴道配伍
艾灸刮痧
不宜運用灸法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