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濼

SJ12

英文名稱Xiaoluo

位置肩髎穴與天井穴連線上,清冷淵穴上3寸

所屬經絡手少陽三焦經

別名臑窌,臑交,臑俞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2-12-08

穴名介紹


消,含散退之意; 濼,指水泊名。 本穴為手少陽三焦經穴,穴處上臂外側,當肱三頭肌肌腹中間之凹陷處,三焦經氣流注於此,猶如水流入散泊之中,故名。

解剖位置


  • 位於手臂後方,肱三頭肌的肌肉之間。
  • 在這個區域,你可以找到來自中側的動脈和靜脈的小分支。
  • 此處還有前臂背側的皮膚神經以及橈神經的分支,這些神經負責控制肌肉。

針刺方法


直刺0.5~0.7寸

穴道介紹


消濼穴功效「清熱散風,清心寧神」。
主治頭痛、齒痛、項強肩背痛、癲癇。

穴道配伍


消濼穴位於上肢外側,屬三焦經,具有疏通經絡、活血止痛之效。其配伍多與肩臂痛、頸項痛、頭痛等相關,主要體現其在疏通上肢經絡及調和氣血方面的作用。

1. 肩臂痛、上肢不遂、肩周炎: 消濼穴常與肩髎、肩髃、臑會、清冷淵等穴配伍。此組穴位均位於上肢,清冷淵穴清熱利濕,肩髎、肩髃、臑會穴則分別作用於肩部不同部位,與消濼穴共同疏通三焦經及手少陽經、手陽明經氣血,從而緩解肩臂疼痛及上肢活動障礙。 原理在於協同作用,多角度、多經絡調理肩部病變。

2. 頭痛、牙痛: 消濼穴配四瀆、合谷治療頭痛、牙痛。四瀆穴疏通頭面部經絡,合谷穴具有疏通經絡、止痛之功,三穴合用,可有效緩解頭痛及牙痛,尤其針對與三焦經經氣運行不暢相關的疼痛。原理是通過疏通頭面部經絡以及手陽明大腸經的氣血運行,達到止痛效果。

3. 項痛: 消濼穴配竅陰穴治療項痛。竅陰穴位於頸後,與消濼穴共同作用於頸肩部,疏通經絡,緩解肌肉緊張,從而緩解項痛。原理是從局部疏通經絡,緩解肌肉痙攣。

4. 其他配伍:

  • 消濼配肩髃、曲池: 與上述肩臂痛治療方式類似,曲池穴清泄上焦濕熱,增強治療效果。
  • 消濼配大椎、肩井: 大椎穴為督脈穴位,肩井穴位於肩部,此配伍具有行氣活血,通達全身的作用,加強治療肩臂痛的效果。
  • 消濼配天柱、風池: 天柱、風池均為祛風要穴,此配伍針對風寒濕邪引起的頸項強痛,具有祛風活絡止痛之效。
  • 消濼配四神聰、大椎: 四神聰穴位於頭部,此配伍主要針對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通過安神醒腦,活絡經絡來改善病情。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糖尿病
  • 高血脂
  • 甲狀腺腫
  • 肥胖

神經系統疾病

  • 癲癇
  • 梅尼爾氏病
  • 頭痛

耳與乳突疾病

  • 暈眩

消化系統疾病

  • 消化不良
  • 牙齦腫脹痛
  • 慢性肝炎
  • 胃及十二指腸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五十肩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肩關節痛
  • 脖子頸項酸痛
  • 手肘外側痛

艾灸刮痧


艾灸消濼穴方法:

  1. 準備:

    • 艾條:選擇品質優良的艾條,建議使用純艾條。
    • 艾灸盒:可以有效控制艾灸溫度和避免燙傷。
    • 藥棉:用於清理殘留的艾灰。
    • 酒精:用於消毒艾灸盒。
    • 紙巾:擦拭汗水和艾灰。
  2. 消毒:

    • 用酒精棉球消毒艾灸盒及周圍皮膚。
  3. 定位:

    • 找準消濼穴位置。
  4. 施灸:

    • 將艾條點燃,並將艾灸盒置於消濼穴上。
    • 調整艾灸盒距離,以感到溫熱舒適為宜。
    • 每次艾灸時間建議10-15分鐘,可根據個人體質和感覺進行調整。
  5. 結束:

    • 艾灸結束後,用藥棉清理殘留的艾灰,並用紙巾擦拭汗水。

遠紅外線加熱消濼穴方法:

  1. 準備:

    • 遠紅外線燈:選擇專用的遠紅外線燈,並確保燈的功率和距離適合。
    • 毛巾:用於保護皮膚,防止燙傷。
    • 遮光罩:可以有效控制照射範圍,避免照射到其他部位。
  2. 定位:

    • 找準消濼穴位置。
  3. 加熱:

    • 將毛巾置於消濼穴上,避免直接照射皮膚。
    • 將遠紅外線燈對準消濼穴,保持適當的距離,以感到溫熱舒適為宜。
    • 每次照射時間建議10-15分鐘,可根據個人體質和感覺進行調整。
  4. 結束:

    • 遠紅外線加熱結束後,用毛巾擦拭汗水。

注意事項:

  •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時,要避免接觸到可燃物。
  • 施灸或照射時間不宜過長,每次10-15分鐘即可,過度加熱會造成皮膚灼傷。
  • 皮膚敏感者,請先做局部試灸或照射,無不良反應再進行全身操作。
  • 施灸或照射時,要保持通風,避免煙霧或熱氣過濃,影響呼吸。
  • 孕婦、經期女性、心臟病患者等特殊人羣,請勿自行使用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
  • 如有任何不適,請立即停止使用並諮詢專業醫師。

按摩推拿


消濼穴按摩方法

重點程序:

  1. 姿勢準備: 患者可採取坐姿或站姿,手臂自然下垂。
  2. 定位尋找: 由肩髎穴與天井穴連線上,自清冷淵穴向上3寸處,即為消濼穴位置。
  3. 手法運用: 以拇指指腹或食指指腹按壓消濼穴,力度適中,以患者能忍受爲宜。
  4. 按摩方向: 可沿穴位上下方向或旋轉方向按摩。
  5. 按摩時間: 每次按摩5-10分鐘,每日2-3次。

注意事項:

  • 按摩過程中,若出現疼痛感,應立即停止按摩。
  • 按摩完畢後,可輕輕拍打或揉搓按摩部位,促進血液循環。
  • 按摩消濼穴時,應注意觀察身體反應,若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按摩並尋求醫生幫助。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1. 備急千金要方》:「消濼 主寒熱痹頭痛。...原文
  2. 針方六集》:「消濼二穴,主寒熱肩腫,引肩中痛,臂痛不能舉,項癭氣瘤。...原文
  3. 針灸甲乙經》:「頭痛,項背急,消濼主之。...原文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