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武

《針灸聚英》~ 卷一下 (10)

回本書目錄

卷一下 (10)

1. 手少陽三焦經

支溝(一名飛虎),腕後臂外三寸。兩骨間陷中。手少陽脈所行為經。火。銅人。針三分。灸二七壯。明堂。五壯。素注。針二分。留七呼。灸三壯。主熱病汗不出。肩臂酸重。脅腋痛。四肢不舉。霍亂嘔吐。口噤不開。暴喑不能言。心悶不已。卒心痛。鬼擊。傷寒結胸。瘑瘡疥癬。婦人妊脈不通。產後血暈。不省人事。

會宗,腕後三寸。空中一寸。銅人。灸七壯。明堂。五壯。禁針。主五癇。肌膚痛。耳聾。

三陽絡(一名通門),臂上大交脈。支溝上一寸。銅人。灸七壯。明堂。五壯。禁針。主暴喑啞。耳聾。嗜臥。四肢不欲動搖。

四瀆,在肘前五寸。外廉陷中。銅人。針六分。留七呼。灸三壯。主暴氣耳聾。下齒齲痛。

天井,肘外大骨後。肘上一寸。輔骨上兩筋叉骨罅中。屈肘拱胸取之。甄權云。曲肘後一寸。叉手按膝頭。取之兩筋骨罅中。手少陽三焦脈所入為合。土。三焦實。瀉之。素注。針一寸。留七呼。銅人。灸三壯。明堂。五壯。針三分。主心胸痛。咳嗽上氣。短氣不得語。唾膿。

不嗜食。寒熱悽悽不得臥。驚悸。瘛瘲癲疾。羊癇風痹。耳聾嗌腫。喉痹汗出。目銳眥痛。頰腫痛。耳後臑臂肘痛。捉物不得。嗜臥。撲傷腰髖疼。振寒頸項痛。大風默默不知所痛。悲傷不樂。腳氣上攻。

清冷淵,肘上二寸。伸肘舉臂取之。銅人。針三分。灸三壯。主肩痹痛。臂臑不能舉。不能帶衣。

消濼,肩下臂外間。腋斜肘分下。銅人。針一分。灸三壯。明堂。針六分。素注。針五分。主風痹頸項強急。腫痛寒熱。頭痛癲疾。

臑會(一名臑交),肩前廉。去肩頭三寸宛宛中。手少陽、陽維之會。素注。針五分。灸五壯。銅人。針七分。留三呼。得氣即瀉。灸七壯。臂痛酸無力。痛不能舉。寒熱。肩腫引胛中痛。項癭氣瘤。

肩髎,肩端臑上陷中。斜舉臂取之。銅人。針七分。灸三壯。明堂。五壯。主臂痛肩重不能舉。

天髎,肩缺盆中。上毖骨際陷中央。須缺盆陷處。上有空。起肉上是穴。手足少陽、陽維之會。銅人。針八分。灸三壯。當缺盆陷上。突起肉上針之。若誤針陷處。傷人五臟氣。令人卒死。主胸中煩悶。肩臂痠疼。缺盆中痛。汗不出。胸中煩滿。頸項急。寒熱。

天牖,頸大筋外。缺盆上。天容後。天柱前。完骨下。髮際上。銅人。針一寸。留七呼。不宜補。不宜灸。灸即令人面腫眼合。先取譩譆。後取天容、天池即瘥。若不針譩譆即難療。明堂。針五分。得氣即瀉。瀉盡更留三呼。瀉三吸。不宜補。素注、下經。灸三壯。資生云。

宜灸一壯三壯。主暴聾氣。目不明。耳不聰。夜夢顛倒。面青黃無顏色。頭風面腫。項強不得回顧。目中痛。

白話文:

手少陽三焦經

支溝穴(又名飛虎穴),位於手腕後方、手臂外側,距手腕橫紋三寸,在兩骨之間的凹陷處。此處是手少陽經脈經過的地方,屬火性。針刺深度三分,灸二至七壯。 主治:發熱不出汗、肩臂酸痛沉重、脅肋腋下疼痛、四肢無力抬舉、霍亂嘔吐、口噤不能張開、暴啞不能說話、心悶氣促、突然心痛、中風、傷寒結胸、瘡瘍疥癬、婦女妊娠期脈絡不通、產後血暈不省人事。

會宗穴,位於手腕後方,距手腕橫紋三寸,向上量一寸。禁針,灸七壯。主治:五種癇症、肌膚疼痛、耳聾。

三陽絡穴(又名通門穴),位於手臂上部,在大腸經交會處,在支溝穴上一寸。禁針,灸七壯。主治:突然失聲、耳聾、嗜睡、四肢不想動彈。

四瀆穴,位於肘關節前方五寸,外側肌肉的凹陷處。針刺深度六分,留針七呼,灸三壯。主治:突然發作的氣喘、耳聾、下齒齲齒疼痛。

天井穴,位於肘關節外側大骨之後,肘關節上約一寸,在兩條筋之間的骨縫處。屈肘拱胸取穴。針刺深度一寸,留針七呼,灸三壯。亦可針三分。主治:心胸疼痛、咳嗽氣喘、呼吸短促不能言語、吐膿、不思飲食、寒熱交替不能臥睡、驚悸、癲癇、羊癇風、風濕痹證、耳聾咽喉腫痛、喉痹汗出、眼角疼痛、面頰腫痛、耳後肩臂肘部疼痛、拿物無力、嗜睡、跌撲傷腰髖疼痛、寒顫頸項疼痛、大風病症(不知疼痛)、悲傷抑鬱、腳氣上行。

清冷淵穴,位於肘關節上二寸,伸直手臂舉起取穴。針刺深度三分,灸三壯。主治:肩部痹痛、手臂抬舉困難、穿衣困難。

消濼穴,位於肩膀下方,手臂外側,腋下與肘關節之間。針刺深度一分或五分,灸三壯。主治:風濕痹證引起的頸項僵硬疼痛、腫痛寒熱、頭痛癲癇。

臑會穴(又名臑交穴),位於肩前部,距肩峰三寸處。手少陽經與陽維脈交會穴位。針刺深度五分或七分,留針三呼,得氣後瀉法,灸五壯或七壯。主治:臂痛酸無力、疼痛不能舉起、寒熱、肩部腫痛牽連到肩胛骨、頸項癭瘤。

肩髎穴,位於肩端,肩胛骨上方的凹陷處,斜舉手臂取穴。針刺深度七分,灸三壯。主治:臂痛肩部沉重不能舉起。

天髎穴,位於鎖骨上窩中央的凹陷處。手足少陽經與陽維脈交會穴位。針刺深度八分,灸三壯。主治:胸中煩悶、肩臂酸痛、鎖骨上窩疼痛、不出汗、胸悶、頸項僵硬、寒熱。

天牖穴,位於頸部大筋外側,鎖骨上方,天容穴之後,天柱穴之前,完骨穴下方,髮際之上。針刺深度一寸,留針七呼,不宜補,不宜灸,灸則會導致面腫眼合。主治:暴聾、目不明、耳不聰、夜夢顛倒、面青黃、頭風面腫、項強不能回頭、目中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