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迎

ST09

英文名稱Renying

位置頸部結喉旁,胸鎖乳突肌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當結喉旁1.5寸

所屬經絡足陽明胃經

別名天五會,五會

0

最後更新日:2022-12-16

穴名介紹


迎,指動也。本穴在結喉旁兩側頸總動脈搏動處,為三部相參法的人候(正值切診部位的人迎脈),故名。


解剖位置


  • 位於頸部,具體地說是在胸鎖乳突肌的前面,接近喉結的地方,你可以找到一個頸闊肌。
  • 在這個區域有甲狀腺上動脈通過。
  • 恰好在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分開的位置。
  • 附近有頸前淺靜脈,再往裡面一點就是頸內靜脈。
  • 穴位周圍有頸皮神經分布,還有面神經的頸部分支。
  • 更深一層,可以找到頸動脈球,這是身體感知血壓的地方。
  • 最深層是交感神經,這是控制自主神經系統的一部分。
  • 在穴位的外側,還有舌下神經的分支和迷走神經經過。

針刺方法


避開頸總動脈,直刺0.2~0.4寸。不宜灸

注意事項


避開動脈

穴道介紹


人迎穴功效「寬胸定喘,散結清熱」,
主治咽喉腫痛、頭痛、胸滿氣喘、頸淋巴結核、支氣管哮喘、高血壓、甲狀腺腫大。

現代臨床針刺人迎穴治療頑固性呃逆,運用電療可以治療梅核氣,艾灸可改善腦血流量,對於中風患者有幫助。

穴道配伍


1. 咽喉腫痛:人迎穴+大椎穴+合谷穴

  • 人迎穴:直接作用於咽喉局部,疏散咽喉部的風熱之邪,消腫止痛。
  • 大椎穴:督脈穴位,為陽氣出入之要衝,具有疏通經絡,清熱解表的作用,能從整體調節人體免疫功能。
  • 合谷穴: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疏通經絡、清熱解毒、通經活絡的作用,可輔助人迎穴消腫止痛。 此配伍組合,標本兼治,既能局部消腫,又能整體調節免疫,改善咽喉腫痛。

2. 氣喘:人迎穴+大椎穴+俞府穴+彧中穴

  • 人迎穴:宣通肺氣,利於呼吸。
  • 大椎穴:調節肺氣,宣降肺氣,緩解氣喘。
  • 俞府穴:肺之背俞穴,調節肺的機能,治療肺系疾病。
  • 彧中穴:治療胸部疾患,與肺臟功能相關。 此配伍標本兼治,從肺經入手,調整肺氣升降,改善氣喘症狀。

3. 高血壓:人迎穴+大椎穴+太沖穴+曲池穴+足三里穴

  • 人迎穴: 此處配伍可能著重於其疏通經絡,安定神經的作用,間接緩解因精神緊張導致的血壓升高。
  • 大椎穴: 調節氣血,平肝潛陽。
  • 太沖穴:肝經原穴,疏肝泄熱,降壓作用。
  • 曲池穴:大腸經合穴,清熱瀉火,降壓。
  • 足三里穴:補益脾胃,調節氣血。 此配伍組合,整體調理,通過疏肝瀉火,調節氣血,達到降壓的目的。

4. 喘逆、心悸等其他配伍:

這些配伍都利用了人迎穴宣通氣道,配合其他穴位針對病症的臟腑,達到協同治療的效果。例如,配天突、膻中治喘逆,著重於胸膈之氣的調和;配內關、太淵治心悸,則側重於心氣的安寧。配天突、合谷、中封、內庭滌痰散結,則着重於痰濁的清除。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肺結核
  • 淋巴結腫大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
  • 甲狀腺腫
  • 甲狀腺機能減退
  • 甲狀腺亢進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神經性厭食症

神經系統疾病

  • 三叉神經痛
  • 梅尼爾氏病
  • 頭痛

耳與乳突疾病

  • 暈眩

循環系統疾病

  • 腦中風
  • 原發性高血壓

呼吸系統疾病

  • 氣喘
  • 扁桃腺炎
  •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 支氣管炎
  • 急性咽喉炎

消化系統疾病

  • 消化不良
  • 慢性肝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脖子頸項酸痛

艾灸刮痧


不宜運用灸法《甲乙》:禁不可灸。

按摩推拿


人迎穴按摩方法:

  1. 將食指和中指併攏,兩指指腹輕輕按壓人迎穴,避開動脈。
  2. 以順時針方向揉按人迎穴,每次100~200次。
  3. 每天早晚各按摩一次,長期堅持。

備註:

  • 按摩時應輕柔緩慢,避免過度用力,以免造成損傷。
  • 若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按摩。
  • 如有嚴重疾病,請諮詢專業醫師。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1. 針灸甲乙經》:「沉澀者氣逆,氣逆者則人迎甚盛,甚盛則熱。人迎者,胃脈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脘為癰。...原文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