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井穴。厲兌穴。厲,危岸也。兌,口也,八卦之中以兌為口。厲兌名意指胃經的地部經水由本穴迴流胃經的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內庭穴傳來的地部經水,至本穴 後,因本穴有地部通道與胃經體內經脈相通,因此體表經水從本穴的地部通道迴流體內,經水的運行如從高處落入危險的深井一般,故名厲兌。
解剖位置
- 在這個位置,你可以找到由趾背動脈構成的動脈網絡。
- 同時,這裡也有來自腓淺神經的分支,負責足部背側的神經傳導。
針刺方法
淺刺0.1寸。或點刺出血。
穴道介紹
厲克穴是胃經的最後一個井穴。「厲」是噩夢的意思,「兌」是從卦中的一卦,代表沼澤。「厲克」的意思就是掉進噩夢的沼澤中。對於有神經錯亂現象的人,厲克穴能夠靜心安神。
近代治療扁桃體炎,點刺少商、商陽、厲兌,出血後擠壓針孔周圍,每穴出血5~6滴,後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總有效率為85.2%。
治療眼睛、口腔實熱病證,取病側厲兌穴,以針刺血,擠壓出血,可用於治療麥粒腫、目赤腫痛、牙痛、口腔潰瘍。
穴道配伍
1. 多夢:厲兌穴配內關穴、神門穴
- 原理:厲兌穴疏肝理氣,寧心安神;內關穴為心包經絡穴,具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的功效;神門穴為心經原穴,具有寧心安神、清心降火的作用。三穴合用,協同作用,疏肝理氣,寧心安神,從而改善多夢症狀。
2. 肝炎:厲兌穴配太陽穴、百會穴、足三里穴
- 原理:厲兌穴疏肝理氣;太陽穴疏通肝經經氣;百會穴為督脈穴位,具有調整臟腑功能的作用;足三里穴為胃經合穴,具有補脾健胃、調理氣血的作用。此配伍旨在疏肝理氣,調整臟腑功能,提升機體免疫力,輔助治療肝炎。
3. 腦貧血:厲兌穴配太陽穴
- 原理:厲兌穴疏肝理氣,改善腦部血液循環;太陽穴具有疏通經絡,改善頭部血液循環的作用。兩穴合用,協同改善腦部血液供應,緩解腦貧血癥狀。
4. 脛寒不得臥:厲兌穴配條口穴、三陰交穴
- 原理:厲兌穴溫經散寒;條口穴為足陽明胃經穴位,具有溫經散寒,通利關節的作用;三陰交穴為肝、脾、腎三經交會穴,具有調理氣血,溫經散寒的作用。三穴合用,溫經散寒,活血通絡,改善下肢寒痛,使患者得以安臥。
5. 夢魘不寧:厲兌穴配隱白穴
- 原理:厲兌穴寧心安神;隱白穴為足太陰脾經的原穴,具有益脾健胃、寧心安神的作用。兩穴合用,加強寧心安神的效果,治療夢魘不寧。
6. 中風昏迷:厲兌穴配隱白穴、中沖穴、大敦穴
- 原理:厲兌穴豁痰開竅;隱白穴、中沖穴、大敦穴分別為脾經原穴、手厥陰心包經經穴及足厥陰肝經經穴,具有開竅醒神的作用。四穴合用,具有豁痰、醒腦開竅的功效,用於治療中風昏迷。
7. 其他重症配伍: 此處列舉的配伍,針對不同症狀,如手抖、出汗、噁心嘔吐、焦慮不安、癲癇、震顫、意識模糊、幻覺等,選擇不同穴位配合厲兌穴,以期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但需專業醫師判斷施治。 例如,與水溝、大陵、少商等穴位配伍,主要針對的是急症、危重症狀的搶救。
需注意: 以上配伍僅供參考,實際應用需根據患者具體病情,由專業的中醫師進行診斷和治療。 切勿自行配穴,以免造成不良後果。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血液、造血器官與免疫系統疾病
- 貧血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
- 甲狀腺亢進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睡眠障礙
神經系統疾病
- 癲癇
- 睡眠障礙
循環系統疾病
- 腦中風
呼吸系統疾病
- 扁桃腺炎
- 慢性喉炎和喉氣管炎
- 急性咽喉炎
消化系統疾病
- 牙齦腫脹痛
- 慢性肝炎
艾灸刮痧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厲兌穴方法:
艾灸方法:
- 準備:
- 艾條一根,長度約3-5cm,或使用艾灸盒。
- 點燃艾條,待艾條燃燒穩定後,將艾條靠近厲兌穴,保持1-2cm 距離。
- 可使用隔物灸,例如生薑片,或使用艾灸盒,避免直接灼傷皮膚。
- 施灸:
- 以溫熱舒適為宜,避免過熱,導致灼傷。
- 每次灸10-15分鐘,每天灸1-2次。
- 注意事項:
- 灸感以溫熱、微痛為宜,切勿強求。
- 若出現皮膚紅腫或疼痛加劇,應停止艾灸。
遠紅外線加熱方法:
- 準備:
- 遠紅外線神燈一臺,使用前需確認神燈功能正常。
- 施灸:
- 將神燈距離厲兌穴約30cm,保持溫熱舒適,切勿過熱。
- 每次照射10-15分鐘,每天照射1-2次。
- 注意事項:
- 使用過程中注意觀察皮膚反應,如出現紅腫或疼痛,應立即停止照射。
- 切勿長時間直視神燈,以免造成眼部損傷。
- 使用後注意補水,避免皮膚乾燥。
注意事項:
- 以上方法僅供參考,具體操作方法應諮詢專業醫務人員。
- 孕婦、患有嚴重疾病者,使用前應諮詢醫生。
- 使用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時,應注意周圍環境安全,避免火災或燙傷。
按摩推拿
按摩厲兌穴方法:
- 找到穴位: 厲兌穴位於足二趾之端。
- 使用工具: 使用手指關節。
- 按壓方式: 以手指關節夾按厲兌穴。
- 按壓時間: 按壓2~3分鐘。
- 按壓頻率: 建議長期按摩。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