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二 (9)
卷四百二十二 (9)
1. 癥癖
治癥癖。穴內踝後宛中。隨年壯。氣海百壯。
治久冷。及婦人癥瘕。腸鳴泄利。繞臍絞痛。穴天樞。灸百壯。三報之。勿針。
治溏瘕。穴地機
治疝瘕。穴陰陵泉,太谿,陰郄
治疝瘕。穴不容,中極
治小腹堅大如盤。胸腹脹滿。飲食不消。婦人瘕聚瘦瘠。三焦俞。灸百壯。內踝後宛宛中。隨年壯。氣海百壯。
治瘕癖左右相隨。患左灸左。患右灸右。第一屈肋頭。近第二肋下是灸處。第二肋頭。近第三肋頭下。向肉翅前。亦是灸處。初日灸三壯。次日五壯。後七壯至十壯止。周而復始(忌大蒜)。又關元五十壯。臍下四指五十壯。
治積聚堅滿痛。穴章門。灸百壯。
治癥。穴三焦腧
治結積留飲。癖囊。胸滿。飲食不消。穴通谷。灸五十壯。
治癥癖閃癖。令患人平坐。取麻線一條。繞項。向前垂線頭至鳩尾。橫截斷。即回線向後當脊取線盡頭。即點記。又別橫度口吻外截。卻即取度吻線中折。於脊骨點處中心。上下分之。各點小兩頭通前合灸三處。其所灸處。日別灸至七壯以上。十壯以下。滿十日。即停。看患人食稍得味。
即去線一二分亦可。若患人未去。可停二十日外。還依前灸之。仍灸季肋頭二百壯。其灸季肋之早晚。與灸脊上同時下火也。
治閃癖。其癖有根。其根有著背者。有著膊上者。遣所患人平坐。熟看癖頭。仍將手從癖頭向上按之。當有脈築築然向上。細細尋至膊上。至築築頭當膊下。即下火還與前壯數無別。王丞云。背上恐不得過多下火。只可細細。日別七炷。
白話文:
[症瘕的治療]
治療症瘕。在內踝後方的凹陷中進行灸療,根據年齡調整灸壯數,氣海穴則灸一百壯。
治療長期寒症,以及婦人的症瘕、腸鳴、腹瀉、繞臍絞痛。在天樞穴進行灸療,灸一百壯,需重複三次,但不使用針刺。
治療溏瘕。在地機穴進行灸療。
治療疝瘕。在陰陵泉、太谿、陰郄穴進行灸療。
治療疝瘕。在不容穴和中極穴進行灸療。
治療小腹堅硬膨大如盤,胸腹脹滿,飲食不消化,婦人症瘕聚集瘦弱。在三焦俞穴進行灸療,灸一百壯,在內踝後方的凹陷中根據年齡調整灸壯數,氣海穴則灸一百壯。
治療症瘕左右移動,左側症狀灸左側,右側症狀灸右側。在第一肋骨彎曲處,靠近第二肋骨下方為灸療位置;第二肋骨彎曲處,靠近第三肋骨下方,朝向肉翅前方也是灸療位置。第一天灸三壯,第二天灸五壯,後面灸七壯至十壯,然後再從三壯開始循環灸療。(忌吃大蒜)另外,關元穴灸五十壯,肚臍下方四指寬處灸五十壯。
治療積聚堅滿痛。在章門穴進行灸療,灸一百壯。
治療症瘕。在三焦腧穴進行灸療。
治療結積留飲,症瘕,胸滿,飲食不消化。在通谷穴進行灸療,灸五十壯。
治療症瘕閃癖。讓患者平坐,用一條麻線繞頸部,向前垂線頭至鳩尾穴,橫向截斷。然後將線頭拉回,沿脊椎找到線的盡頭,標記此點。再橫向量測口吻外部截斷,取口吻線中點,於脊椎骨上的中點上下各標記一點,這三點均為灸療位置。每天分別灸七壯以上,十壯以下,滿十天後停止。觀察患者飲食是否有所改善,如果情況好轉,可以減少灸療一兩分。如果病情未見好轉,可在二十天後,依照先前的方法再次進行灸療,並在季肋頭灸二百壯。灸季肋頭的時間應與灸脊椎上的時間相同。
治療閃癖,症瘕有根,根部可能附著於背部或肩部。讓患者平坐,仔細觀察症瘕的位置,用手從症瘕上方輕輕按壓,會感覺到脈搏跳動,沿脈搏方向向上尋找,直至肩部,找到脈搏跳動的最高點,進行灸療,灸壯數與前面相同。王丞指出,背部的灸療不宜過多,每天灸七壯即可。
2. 疝瘕
治疝瘕。小便不利。氣淋。及主婦人疝瘕。按之如以湯沃股內至腰。飧泄。陰痛。小腹痛堅急。下濕。不嗜食。穴陰陵泉
治胞中有火。疝瘕積聚。與陰相引。穴太谿
治疝瘕陰疝。穴衝門,陰郄
治臍下疝積。穴四滿
治腹滿疝積。穴石門
治疝瘕。穴四滿,中極
治疝瘕。穴府舍
治大疝腹堅。穴丘墟
治卒疝。小腹痛。小便不利如淋。穴太衝
白話文:
這些是用來治療疝氣和婦女的相關疾病,以及改善小便不順、氣滲等症狀的中醫針灸療法。
-
若有疝氣、婦女疝氣,小便不暢,或是感覺像是熱水從大腿內側一直到腰部的疼痛,以及消化不良、私處疼痛、小腹緊繃疼痛、下體濕潤、食慾不振等症狀,可針灸"陰陵泉"穴位。
-
若是因為子宮內部有炎症導致的疝氣和積塊,且此積塊會引起私處的拉扯感,可以針灸"太谿"穴位。
-
對於疝氣和男性私處疝氣的問題,可針灸"衝門"和"陰郄"穴位。
-
若是肚臍下方有疝氣積塊,可針灸"四滿"穴位。
-
對於腹部脹滿和疝氣積塊的問題,可以針灸"石門"穴位。
-
對於疝氣問題,可針灸"四滿"和"中極"穴位。
-
若是疝氣問題,可針灸"府舍"穴位。
-
對於嚴重的疝氣導致腹部堅硬,可以針灸"丘墟"穴位。
-
若是突然發生的疝氣,伴隨小腹疼痛,且小便像尿路感染一樣不順,可以針灸"太衝"穴位。
3. 㿗疝
治㿗疝。陰丸痛引臍中。不尿。陰痿(一云痛引莖中)。穴曲泉
治㿗疝。穴中都,合陽,中郄,關元,大巨,交信,中封,太衝,地機
治㿗疝癃閉。暴痛。痿厥。身體不仁。穴中封
治陰痛。實時挺長。寒熱。陰暴痛。遺尿。虛則暴癢。氣逆。卒疝。小便不利。穴少府
治陰股內痛氣癰。孤疝走上下引小腹痛。不可俯仰。穴商丘
治狐疝。穴巨闕
治狐疝嘔厥。穴太衝
治偏㿗。穴肩井旁肩解與臂相接處。
治㿗陰腫痛。穴氣衝
治沖疝。冒死不知人。穴中脘
治氣癃。㿗疝。陰急。股樞膊內廉痛。穴交信
治小腹疝氣。遊行五臟。疝繞臍。沖胸不得息。穴氣海,臍中,石門,天樞
治臍疝。繞臍痛。沖胸不得息。穴灸臍中
治臍疝。繞臍痛。穴石門
治臍疝。繞臍痛。時止。又主氣疝。煩嘔。面腫。賁豚。穴天樞
治㿗疝。陰腫痛。陰痿。莖中痛。兩丸騫痛。不可仰臥。穴氣衝
治陰疝。兩丸上入小腹痛。穴五樞
治兩丸騫痛。穴陰交,石門,太衝
治㿗疝。交穴信,中都,大巨,曲骨
治丈夫㿗疝。陰股痛。小便難。腹脅支滿。癃閉。少氣。泄利。四肢不舉。實即身熱目眩痛。汗不出。目䀮䀮。膝痛筋攣。不可屈伸。穴曲泉
治㿗疝有四種。腸㿗卵脹難灸。氣㿗水㿗針灸易治。卵偏大。上入腹。穴三陰交。灸隨年壯。
治卵偏大㿗疝。穴關元灸百壯。大敦隨年壯。橫骨邊二七壯(夾莖是)。
治疝。穴石門,陰交治寒疝。下至腰腳。如冷水。水傷諸疝。按之在膝上。狀如伏兔。下寒痛。腹脹滿厥。少氣。及卒疝小腹痛。內痿氣少。腰如冷水。小腹脹。腰以下伏兔上。寒如冷水。穴陰市,肝俞
治寒疝。陰偏腫痛。穴合陽
治寒疝。小腹脹。上搶胸脅。穴然谷
治疝氣下墜。腰脊痛不得轉搖。急引陰器。痛不可忍。腰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澀淋。心下堅脹。穴次髎
治寒疝。穴太谿,行間,肓俞,肝俞
治寒疝。引小腹痛。腰膝拘攣。穴陰交
治卒疝。小腹痛。穴陷谷
治寒疝。引腰中痛。或身微熱。穴中封
治寒疝。陰莖挺出。穴大敦
王氏云。有舍弟少戲舉重。得偏墜之疾。有客人為當關元兩旁相去各三寸青脈上。灸七壯即愈。王彥賓。患小腸氣。亦如此灸之愈。
治暴疝痛。穴金門,丘墟
治卒疝。小便數。遺溺。陰頭中痛。心痛汗出。陰上入腹。陰偏大。腹臍中痛。悒悒不樂。穴大敦。病左取右。病右取左。
治卒疝。小腹腫。時小腹暴痛。小便不利如癃閉。數噫恐悸。少氣不中。腹痛悒悒不樂。咽中悶。如有息肉。背拘急。不可俯仰。穴蠡溝
治卒疝。小腹痛。轉胞不得小便。穴關元
治卒疝。小腹痛。嘔吐。不嗜食。穴照海。左取右。右取左。立已。
治卒疝股脛寒。小便不利。臍下積氣如卵石。足寒。脛酸。屈伸難。穴蠡溝。兼刺陰蹺經照海二穴。左取右。右取左。刺之立已。
白話文:
治療㿗疝,陰囊疼痛牽引到肚臍中心,無法排尿,陰莖萎縮(一說疼痛牽引到陰莖)。取穴:曲泉穴。
治療㿗疝。取穴:中都穴、合陽穴、中郄穴、關元穴、大巨穴、交信穴、中封穴、太衝穴、地機穴。
治療㿗疝導致小便不通、突然疼痛、萎縮昏厥、身體麻木。取穴:中封穴。
治療陰部疼痛,勃起時堅硬而長,時而寒熱,陰部突然疼痛,遺尿;虛弱時陰部突然搔癢,氣逆上衝,突然疝氣發作,小便不暢。取穴:少府穴。
治療陰部、大腿內側疼痛,氣癰,孤疝在上下移動牽引小腹疼痛,無法彎腰或後仰。取穴:商丘穴。
治療狐疝。取穴:巨闕穴。
治療狐疝導致嘔吐昏厥。取穴:太衝穴。
治療偏㿗,取穴:肩井穴旁邊,肩膀與手臂相接之處。
治療㿗疝導致陰部腫痛。取穴:氣衝穴。
治療沖疝,昏迷不省人事。取穴:中脘穴。
治療氣癃(小便不通)、㿗疝、陰部痙攣、大腿根部內側疼痛。取穴:交信穴。
治療小腹疝氣,在五臟之間遊走,疝氣環繞肚臍,衝擊胸部導致呼吸困難。取穴:氣海穴、臍中穴、石門穴、天樞穴。
治療臍疝,環繞肚臍疼痛,衝擊胸部導致呼吸困難。取穴:灸臍中穴。
治療臍疝,環繞肚臍疼痛。取穴:石門穴。
治療臍疝,環繞肚臍疼痛,時好時壞,也主治氣疝,煩躁嘔吐,面部腫脹,賁豚氣(腹部有氣上衝)。取穴:天樞穴。
治療㿗疝,陰部腫痛,陰莖萎縮,陰莖疼痛,兩側睪丸疼痛上縮,無法仰臥。取穴:氣衝穴。
治療陰疝,兩側睪丸上縮進入小腹疼痛。取穴:五樞穴。
治療兩側睪丸疼痛上縮。取穴:陰交穴、石門穴、太衝穴。
治療㿗疝。取穴:交信穴、中都穴、大巨穴、曲骨穴。
治療男子㿗疝,大腿疼痛,小便困難,腹部肋骨脹滿,小便不通,氣短,腹瀉,四肢無力,若為實證則會發熱、頭暈眼花、疼痛、不出汗、視物模糊、膝蓋疼痛、筋攣,無法彎曲或伸直。取穴:曲泉穴。
治療㿗疝有四種,腸疝、卵脹難以用灸治療,氣疝、水疝針灸容易治癒。睪丸偏大,上移入腹。取穴:三陰交穴。灸治方法: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艾灸壯數。
治療睪丸偏大的㿗疝。取穴:關元穴,灸百壯。大敦穴,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艾灸壯數。橫骨穴旁邊二寸七分處,灸二七壯(夾莖是)。
治療疝氣。取穴:石門穴、陰交穴。治療寒疝,寒氣下行至腰腳,感覺像冰水。水濕導致各種疝氣。按壓時感覺膝蓋上面,形狀像伏兔。下腹寒冷疼痛,腹脹滿,厥冷,氣短,以及突然疝氣發作小腹疼痛,體內陽氣衰弱、氣短,腰部像冰水一樣冰冷,小腹脹滿。腰部以下至伏兔部位,寒冷如冰水。取穴:陰市穴、肝俞穴。
治療寒疝,陰部一側腫痛。取穴:合陽穴。
治療寒疝,小腹脹滿,上衝胸脅。取穴:然谷穴。
治療疝氣下墜,腰背疼痛無法轉動,牽引陰部疼痛難忍,腰以下至腳麻木,背部肌膚發冷,小便赤澀淋漓,心下堅硬脹滿。取穴:次髎穴。
治療寒疝。取穴:太谿穴、行間穴、肓俞穴、肝俞穴。
治療寒疝,牽引小腹疼痛,腰膝拘攣。取穴:陰交穴。
治療突然疝氣發作,小腹疼痛。取穴:陷谷穴。
治療寒疝,牽引腰部疼痛,或身體微微發熱。取穴:中封穴。
治療寒疝,陰莖勃起。取穴:大敦穴。
王氏說,他的弟弟年輕時玩耍舉重,得了睪丸下墜的疾病,有位客人在關元穴兩旁各三寸處的青筋上,灸七壯就痊癒了。王彥賓患有小腸氣,也這樣灸治而痊癒。
治療突然疝氣疼痛。取穴:金門穴、丘墟穴。
治療突然疝氣發作,小便頻數,遺尿,陰莖頭疼痛,心痛出汗,陰部上縮入腹,陰部一側偏大,腹部肚臍疼痛,心情鬱悶不樂。取穴:大敦穴。左側發病取右側穴位,右側發病取左側穴位。
治療突然疝氣發作,小腹腫脹,時而小腹劇痛,小便不暢像癃閉一樣,頻頻打嗝,心悸,氣短,腹痛鬱悶不樂,咽喉阻塞,好像有息肉,背部僵硬,無法彎腰或後仰。取穴:蠡溝穴。
治療突然疝氣發作,小腹疼痛,轉胞(膀胱功能失常)導致無法小便。取穴:關元穴。
治療突然疝氣發作,小腹疼痛,嘔吐,食慾不振。取穴:照海穴。左側發病取右側穴位,右側發病取左側穴位,立即見效。
治療突然疝氣發作,大腿、小腿寒冷,小便不暢,肚臍下積氣如卵石,腳寒冷,小腿痠痛,屈伸困難。取穴:蠡溝穴,同時針刺陰蹺經照海穴二穴。左側發病取右側穴位,右側發病取左側穴位,針刺後立即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