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二 (10)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二十二 (10)

1. 㿗疝

治小腸氣。以毫針刺足厥陰經行間二穴。次針足陽明經三里二穴。刺足少陰經復溜二穴(脈微細不見。或時無脈者。刺復溜。順針往下刺之。候脈生乃出針)。

治小腸氣痛。灸足底中指中紋七壯。立愈。

治一切㿗疝(千金論曰。男㿗。有腸㿗。卵㿗。水㿗。氣㿗四種。腸㿗卵㿗難瘥。氣㿗水㿗針灸易瘥)。當騎碓軸。以莖伸置軸上。齊陰莖頭前。灸軸木上。隨年壯。

治陰卵大㿗疝。灸大敦穴。隨年壯。又灸足大拇指內側。去端一寸赤白肉際。隨年壯。雙灸之。又灸橫骨兩邊(夾莖是)。二七壯。又灸足太陽五十壯。三報。又灸足太陰五十壯。

治陰㿗。灸足大指下理中十壯。隨腫邊灸之(肘後方云。灸足大指第二節下橫文正中央五壯。姚氏云。足大指本節三壯)。

治陰卵偏大㿗疝。灸陰陵泉百壯。三報(在橫骨邊)。

治陰卒腫者。令並足合兩拇指。以一艾丸灸兩爪甲端方角處。每爪甲角各半丸。一七壯愈。

治卵偏大上入腹。灸三陰交。隨年壯。

治卵偏大㿗疝。灸肩井。隨年壯。又灸手季指端七壯。病在右灸左。在左灸右。又灸關元百壯。又灸玉泉百壯。三報之。又灸足太陽五十壯。三報之。又男㿗。灸手小指端七壯。病在左灸左。在右灸右。良效。

治疝氣偏墜(危氏方)。以淨草一條。麥杆尤妙。度患人口兩角為一則。截斷。如此三則。折成三角。如厶字樣。以一角安臍中心。兩角在臍之下兩旁尖盡處是穴。若患在左即灸右。在右即灸左。兩邊俱患。即兩穴皆灸。艾炷如麥粒大。灸十四壯。或二十一壯即安也。

治疝氣。於左右足下第二指下中節橫紋絞中。各灸七壯。至三七壯止。艾炷不須大。如麥粒大而緊實為上。若炷大。恐瘡難將息旬日半月間。不可多步履。仍不妨自服他藥。

治腎氣外腎腫。小腸氣痛。腹內虛鳴(危氏方)。灸風市穴五七壯。又灸氣海穴七壯。又灸臍左右各去一寸半。兩穴各灸七壯。立效(名外陵穴)。

治卒㿗。以蒲橫度口。如廣折之一倍。增之布。著小腹橫紋中央。上當臍。勿使偏僻。灸度頭及中央合二處。隨年壯。好自養。勿舉重。大語言。大怒。大笑。又牽陰頭正上。灸莖頭所極。又牽下向穀道。灸所極。又牽向左右髀直行。灸莖所極。各隨年壯。又灸足厥陰。在右灸右。在左灸左。三壯。

治㿗疝。穴關元

治㿗疝。穴天樞

治疝暴痛。取足太陰

治㿗卒疝暴痛。及陰腫痛。穴大敦。男左女右。灸三壯。立已。

治心疝。灸兩足大指甲肉之際。甲肉各半炷。隨年壯。良。

治㿗心疝。發時心腹痛欲死。灸足心。及足大指甲後橫理節上。及大指岐間黑白肉際。百壯則止(足心者。在足下偏近大指本節之際。非足心中央也)。

白話文:

治療小腸疝氣,可用毫針刺足厥陰經的行間穴(兩穴),接著刺足陽明經的三里穴(兩穴)。再刺足少陰經的復溜穴(兩穴)(如果脈搏微弱或摸不到,就刺復溜穴,順著針的方向往下刺,等到摸到脈搏後才拔針)。

治療小腸疝氣疼痛,灸足底第二趾紋路中央七壯,立即痊癒。

治療各種疝氣(《千金要方》中記載,男性疝氣分為腸疝、卵疝、水疝、氣疝四種,腸疝、卵疝較難治癒,氣疝、水疝用針灸容易治癒),應騎在碓臼的軸上,將陰莖伸放在軸上,與陰莖頭齊平,在軸木上灸,灸的壯數依年齡而定。

治療陰囊腫大疝氣,灸大敦穴,灸的壯數依年齡而定。再灸足大拇指內側,距指尖一寸的赤白肉際處,灸的壯數依年齡而定,雙側都要灸。另灸橫骨兩側(夾著陰莖的地方)二七壯。再灸足太陽穴五十壯,三次;再灸足太陰穴五十壯。

治療陰囊疝氣,灸足大趾下理中穴十壯,依腫脹處邊緣灸。(《肘後方》記載,灸足大趾第二節下橫紋正中央五壯;姚氏則說,灸足大趾本節三壯)。

治療陰囊偏側腫大的疝氣,灸陰陵泉穴一百壯,三次。(位於橫骨邊)。

治療陰囊突然腫脹,讓患者雙腳併攏,將兩個大拇指併在一起,用艾條灸兩個指甲端的角,每個指甲角各半個艾炷,灸一七壯即癒。

治療卵巢偏側腫大上至腹部,灸三陰交穴,灸的壯數依年齡而定。

治療卵巢偏側腫大的疝氣,灸肩井穴,灸的壯數依年齡而定。再灸手小指末端七壯,如果病在右側就灸左側,病在左側就灸右側。再灸關元穴一百壯,再灸玉泉穴一百壯,三次。再灸足太陽穴五十壯,三次。又治療男性疝氣,灸手小指末端七壯,病在左側灸左側,病在右側灸右側,療效很好。

治療疝氣偏墜(危氏方),取乾淨的草一根(麥桿更好),以患者口角的距離為一則,截斷三則,折成三角形,像「厶」字形狀,將一個角放在肚臍中央,另兩個角放在肚臍下方兩側尖端處(穴位),如果病在左側就灸右側,病在右側就灸左側,兩側都患病就兩穴都灸。艾炷如麥粒大小,灸十四壯或二十一壯即可。

治療疝氣,在左右足下第二個腳趾中節橫紋的中央,各灸七壯,至三七壯為止。艾炷不需要很大,如麥粒大小而緊實為佳。如果艾炷太大,恐怕瘡口難以癒合,需休息旬日半月,不可多走路,但仍不妨礙服用其他藥物。

治療腎氣外洩、腎腫、小腸疝氣疼痛、腹部虛鳴(危氏方),灸風市穴五七壯,再灸氣海穴七壯,再灸肚臍左右各一寸半處(兩穴),各灸七壯,立即見效(稱為外陵穴)。

治療突然發作的疝氣,用蒲草的寬度(約一指寬)的兩倍,加布做成,放在小腹橫紋中央,上端與肚臍平齊,不可偏斜,灸蒲草的頭部及中央共兩處,灸的壯數依年齡而定。應注意保養,不可舉重物、大聲說話、大怒、大笑。又,針對陰莖頭正上方,灸陰莖頭末端;針對下方靠近肛門處,灸其末端;針對左右大腿內側直線方向,灸陰莖末端,各依年齡而定。再灸足厥陰穴,右側病灸右側,左側病灸左側,三壯。

治療疝氣,穴位:關元穴。

治療疝氣,穴位:天樞穴。

治療疝氣暴痛,取足太陰經穴位。

治療疝氣突然發作劇痛及陰囊腫痛,穴位:大敦穴(男性取左,女性取右),灸三壯,立即見效。

治療心疝,灸兩個大腳指甲與肉的交界處,指甲與肉各半個艾炷,灸的壯數依年齡而定,效果很好。

治療心疝,發作時心腹部劇痛,危及生命,灸足心穴及足大指甲後橫紋節上,以及大趾趾縫間黑白肉際處,灸一百壯即可。(足心穴,位於足底部靠近大趾本節處,不是足底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