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

《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二 (11)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二十二 (11)

1. 㿗疝

治諸氣心腹痛。小腸氣外腎吊痛。疝氣。小腹急痛不可忍(危氏方)。灸足大拇指次指下中節橫紋當中央。灸五壯。男左女右極妙。艾炷如黑豆大。灸偏墜。左灸右足。右灸左足。其效如神。

治疝法。於疝邊豎紋。左右交互灸七壯。

治㿗。但灸其上。或灸莖上。又灸小腹脈上。及灸腳大指正中各一壯。又灸腳小指頭。隨㿗左右。著灸。

治卒疝。穴交信

華佗治卒陰卵偏大。取足大指去甲五分內側白肉際。灸三壯。炷如半棗核大。左取右。右取左。

治四肢淫濼。身悶陰暴起疝。穴照海

治卒疝暴痛。陰跳上入腹。寒疝。陰挺出。偏大腫臍。腹中悒悒不樂。穴大敦。灸刺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治㿗疝偏枯。穴大巨

治㿗疝精不足。穴太衝,中封,地機

治男卒疝。小腹痛不可忍。刺足厥陰經大敦二穴。刺足陽明經陰市二穴。

白話文:

治療各種氣滯引起的胸腹疼痛,以及小腸疝氣導致外腎下墜疼痛。對於疝氣和小腹劇痛難忍的情況(危氏方),可在足大拇指和次趾(第二趾)下,中節橫紋中央處灸五壯,男性灸左腳,女性灸右腳,效果極佳。艾炷大小如黑豆,灸於患側偏墜處,例如左側疼痛則灸右腳,右側疼痛則灸左腳,療效神奇。

另一種治療疝氣的方法,是在疝氣患處旁邊的豎紋上,左右交替灸七壯。

治療疝氣,只需灸其患處上方,或灸陰莖上方,或灸小腹脈絡上方,以及在腳大拇指正中各灸一壯,並在腳小指頭上,根據疝氣的左右位置施灸。

治療突發性疝氣,可用交信穴。

華佗治療陰囊腫大偏墜的方法,是在足大拇指指甲後退五分,內側白肉交界處灸三壯,艾炷大小如半個棗核,左側疼痛灸右腳,右側疼痛灸左腳。

治療四肢冰冷潮濕、身體沉悶、陰部突然發生疝氣,可用照海穴。

治療突發性疝氣劇痛,陰部跳動並向上延伸至腹部,寒疝、陰莖腫大突出、偏墜腫脹及肚臍,腹部悶悶不樂的情況,可用大敦穴,灸刺後立即見效。左側疼痛灸右腳,右側疼痛灸左腳。

治療疝氣偏枯(萎縮),可用大巨穴。

治療疝氣伴隨精氣不足,可用太衝、中封、地機穴。

治療男性突發性疝氣,小腹劇痛難忍,可用針刺足厥陰經大敦穴兩側及足陽明經陰市穴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