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髎

BL34

英文名稱Xialiao

位置位於骶部,當中髎下內方,適對第4骶後孔處。

所屬經絡足太陽膀胱經

別名下骼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3-09-02

穴名介紹


膀胱經的地部經水由此從體表流入體內。

解剖位置


  • 位於臀部肌肉的起始部位;
  • 此處有臀下動脈和靜脈的分支;
  • 恰好在第四骶神經後支經過的地方。

針刺方法


直刺0.8-1.2寸

穴道介紹


下髎穴的功效主要有:

  • 健腰腿:下髎穴具有健腰腿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腰痛、腰肌勞損、下肢痿痹等症狀。
  • 利小便:下髎穴具有利小便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尿瀦留、小便不利等症狀。
  • 消腫止痛:下髎穴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臨床上常用於治療痔瘡、坐骨神經痛等症狀。

下髎穴的主治病症主要有:

  • 腰痛、腰肌勞損、下肢痿痹:如腰肌勞損、腰椎間盤突出、坐骨神經痛等。
  • 尿瀦留、小便不利: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膀胱炎等。
  • 痔瘡、坐骨神經痛:如痔瘡、坐骨神經痛等。

穴道配伍


1. 配氣海穴治腹痛:

  • 原理: 氣海穴為任脈穴位,為氣之海,具有培補元氣、溫煦下焦的作用。下髎穴通調下焦經氣,二者合用,可溫補元氣,調和下焦氣血,從而緩解腹痛。適用於氣血不足、寒凝氣滯所致的腹痛。

2. 配築賓穴、太溪穴治療痛經:

  • 原理: 築賓穴屬足少陰腎經,太溪穴亦屬足少陰腎經,皆具有補腎益精、調經止痛的功效。下髎穴調節下焦氣血,與築賓、太溪穴合用,可從腎經入手,補腎壯陽,溫經散寒,改善血液循環,從而緩解痛經。適用於腎陽虛、寒凝血瘀型痛經。

3. 配風市穴、昆侖穴治療腰痛、下肢痿痹:

  • 原理: 風市穴屬足少陽膽經,昆侖穴屬足少陽膽經及足太陽膀胱經,皆具有祛風除濕、通經絡止痛的作用。下髎穴與風市、昆侖穴合用,可疏通經絡,祛除風濕,改善氣血運行,從而治療腰痛及下肢痿痹。適用於風濕痹阻、經絡不通所致的腰痛及下肢痿痹。

4. 配足三里、天樞穴主治泄瀉:

  • 原理: 足三里穴屬足陽明胃經,具有健脾和胃、理氣消食的作用;天樞穴屬足陽明胃經,具有理氣消食、通利大腸的作用。下髎穴雖非主要治療泄瀉的穴位,但與足三里、天樞穴合用,可加強健脾和胃、理氣通便的作用,輔助治療泄瀉。適用於脾胃虛弱、氣滯腸道不通所致的泄瀉。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痢疾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月經不調
  • 高血脂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男性勃起障礙

消化系統疾病

  • 大便秘結
  • 腹股溝疝氣
  • 腹中有鳴叫聲
  • 慢性肝炎
  • 大腸激擾綜合症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坐骨神經痛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肩關節痛
  • 腰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月經不調
  • 陰道炎
  • 前列腺炎
  • 白帶
  • 排尿困難
  • 子宮崩漏
  • 卵巢炎
  • 子宮發炎
  • 陰莖勃起不倒

艾灸刮痧


艾灸下髎穴方法:

重點程序:

  1. 準備艾條: 選擇純艾條,品質優良,燃點後煙霧細膩,無雜味。
  2. 點燃艾條: 用火柴或打火機點燃艾條一端,待其燃燒穩定後,即可進行艾灸。
  3. 艾灸方式: 將燃燒的艾條懸於下髎穴上方約1-2寸處,並保持一定距離,以溫熱舒適為宜。
  4. 灸法: 可採用懸灸迴旋灸的方式。懸灸是指將艾條懸於穴位上方進行灸治;迴旋灸是指將艾條在穴位周圍緩慢迴旋,以溫熱穴位。
  5. 時間: 每個穴位灸治時間約10-15分鐘,以患者自身感覺溫熱舒適為宜。
  6. 次數: 一般每天艾灸1-2次,連續艾灸7-10天,可根據自身情況調整。

遠紅外線加熱下髎穴方法:

重點程序:

  1. 準備遠紅外線燈: 選擇功率適宜的遠紅外線燈,並確保燈具完好無損,可以使用神燈。
  2. 調節燈光: 調整遠紅外線燈的光照距離,使燈光能照射到下髎穴,並保持適宜的溫度。
  3. 加熱時間: 每個穴位加熱時間約10-15分鐘,以患者自身感覺溫熱舒適為宜。
  4. 次數: 一般每天加熱1-2次,連續加熱7-10天,可根據自身情況調整。

注意事項:

  •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前,應諮詢專業醫師,瞭解自身狀況是否適合此療法。
  • 艾灸過程中,若出現皮膚紅腫、灼痛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艾灸,並及時就醫。
  • 遠紅外線加熱過程中,應注意燈光距離,避免燙傷皮膚。
  •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後,應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按摩推拿


下髎穴按摩方法:

  1. 準備姿勢: 取坐姿或站姿,腰部放鬆。
  2. 定位穴位: 找到骶部(臀部下方,脊椎骨最下方突出處)的中髎穴下方內側,即第4骶後孔位置。
  3. 按摩手法: 握拳,用拳背叩擊下髎穴位置。
  4. 力度控制: 叩擊力度要大,並產生明顯的聲音,以刺激穴位。
  5. 按摩方向: 雙手可同時叩擊,並可上下移動,覆蓋整個下髎穴區域。
  6. 按摩時間: 每次叩擊5-10分鐘,每天可進行1-2次。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