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包

LV09

英文名稱Yinbao

位置大腿內側,股骨內上髁上四寸,當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凹陷處

所屬經絡足厥陰肝經

別名陰胞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3-08-29

穴名介紹


肝經的水濕之氣在此為雲集之狀。

解剖位置


  • 位於大腿內側肌肉群中,具體在股內肌與逢匠肌之間,以及內收長肌的中點處。
  • 在更深一層的位置,可找到內收短肌。
  • 此穴周圍有股動脈和股靜脈通過,還有旋股內側動脈的淺支部分。
  • 神經分布方面,有股前皮神經在此區域,同時還有來自閉孔神經的淺、深支。

針刺方法


直刺0.5~0.7寸

穴道介紹


陰包穴調經止痛、利尿通淋的作用。主治月經不調、小便不利、遺尿、尿閉等。

陰包穴的功效

  • 調經止痛:陰包穴是肝經的穴位,肝主疏泄,調節氣血。刺激陰包穴可以疏肝理氣,調理月經,緩解月經不調引起的疼痛。
  • 利尿通淋:陰包穴位於大腿內側,與膀胱經相鄰。刺激陰包穴可以疏通膀胱經,利尿通淋。

陰包穴的主治

  • 月經不調:陰包穴具有調經止痛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月經不調引起的疼痛、經期腹脹、經期出血量多等症狀。
  • 小便不利:陰包穴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小便不利引起的尿頻、尿急、尿痛等症狀。
  • 遺尿:陰包穴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遺尿引起的小便失禁。
  • 尿閉:陰包穴具有利尿通淋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尿閉引起的排尿困難。

穴道配伍


1. 婦科疾病 (月經不調):

  • 陰包穴+三陰交穴+血海穴+歸來穴: 此配伍組合全面調理肝腎,三陰交為肝、脾、腎三經交會穴,具有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的作用;血海穴為血海,能活血化瘀;歸來穴則能調理胞宮氣血。陰包穴與之配合,更能加強疏肝理氣、調經止痛的功效,針對氣滯血瘀導致的月經不調尤為有效。
  • 陰包穴+交信穴: 交信穴位於足太陰脾經,與陰包穴配合,從肝脾兩經入手,調理氣血,改善月經失調。

2. 泌尿系統疾病 (小便不利、遺尿):

  • 陰包穴+關元穴+中極穴: 關元穴為腎之原穴,中極穴為膀胱之募穴,均與腎、膀胱經密切相關。陰包穴配合此二穴,能補腎固精,溫陽利水,從而改善小便不利。
  • 陰包穴+氣海穴+中極穴: 氣海穴為任脈之氣海,能益氣補虛。此配伍組合補益腎氣,固攝膀胱,治療氣虛不固導致的遺尿。
  • 陰包穴+關元穴+腎俞穴: 腎俞穴為腎經背俞穴,此配伍補腎氣,固攝膀胱,與前者功效相近。

3. 下肢疼痛:

  • 陰包穴+箕門穴+足五里穴+血海穴: 此配伍針對膝股內側疼痛及小兒麻痺後遺症的肌萎縮。箕門穴、足五里穴皆位於下肢,與陰包穴共同作用於下肢經絡,疏通經氣,活血化瘀,緩解疼痛及促進肌肉恢復。血海穴則輔助活血化瘀。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肺結核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月經不調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嗜眠症(嗜睡症)

神經系統疾病

  • 嗜眠症(嗜睡症)
  • 小兒麻痺後症候群

消化系統疾病

  • 慢性肝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膝蓋痛
  • 腰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月經不調
  • 月經腹痛
  • 排尿困難
  • 前列腺增生

艾灸刮痧


ERROR

按摩推拿


陰包穴按摩方法:

重點程序:

  1. 準備姿勢:
    • 仰臥或側臥,將需要按摩的大腿放鬆,保持舒適姿勢。
  2. 定位:
    • 找到大腿內側,股骨內上髁(膝蓋上方內側的骨頭突起)向上四寸(約四指寬)的位置。
    • 在股內肌與縫匠肌之間的凹陷處,即為陰包穴。
  3. 按摩手法:
    • 指壓: 用拇指指腹或食指指腹,垂直按壓穴位,力度由輕到重,以感到酸脹為宜。
    • 揉按: 以指腹進行輕柔的旋轉按揉,順時針或逆時針都可以,持續約1-2分鐘。
    • 推拿: 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從穴位向上推至腹股溝方向,反覆推拿數次。
  4. 持續時間: 每次按摩5-10分鐘,每天可按摩2-3次。
  5. 注意事項:
    • 按摩過程中應注意力度,避免過度用力,以免造成疼痛或損傷。
    • 孕婦及經期婦女,應避免按摩該穴位。
    • 如有其他身體狀況,請諮詢專業醫師。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