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頭之天部的冷凝水濕在此匯合後循膽經傳輸。本,人之根本也,氣也,此指穴內物質為天部之氣。神,在天為風也,指穴內物質的運行為風氣的橫向運動。本神名意指頭之天部的冷凝水濕在此匯合後循膽經傳輸。本穴因其位處頭角上部,為人之外側,在人體坐標系中它和頭頂的百會穴一樣皆處最高最外位置(本神與百會二穴如同二座不同的山之山頂)。由於膽經無循經傳來的氣血交於本穴,穴內氣血處於空虛之狀,穴外天部的冷凝水濕因而匯入穴內,穴內氣血純為天部之氣,且其運行為橫向下傳陽白穴,故名本神。
解剖位置
- 位於額頭肌肉層內;
- 在這個區域,你可以找到顳淺動脈與靜脈的額部分支,以及額動脈和靜脈的外側分支;
- 此外,還有額神經的外側分支經過此處。
針刺方法
橫刺0.3~0.5寸
穴道介紹
本神穴功效寧心安神,熄風鎮驚,清熱止痛。主治頭痛,目眩,癲癇,小兒驚風,半身不遂,頸項強痛,胸脅痛;神經性頭痛,面神經麻痹,胸膜炎。
穴道配伍
本神穴配穴分析
本神穴,位於膽經,具有寧心安神、疏風止痛的功效。其配穴多用於治療神志病、小兒驚風及頭痛、胸脅痛等症,主要原理是通過調整經絡氣血運行,達到平衡臟腑陰陽,恢復生理功能的目的。
一、治療中風不省人事、小兒驚風:
本神穴配水溝、太陽、百會、大椎、合谷、天柱,此配穴組合涵蓋了督脈、任脈、陽明經及膽經,具有醒腦開竅、疏通經絡的作用。水溝穴為任脈督脈交會穴,具有清熱瀉火、開竅醒神之效;太陽穴、百會穴則具有醒腦開竅、寧神定志的作用;大椎穴為督脈大穴,具有通陽散寒的作用;合谷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具有疏風解表、通經活絡之效;天柱穴位於頸項部,能疏通頸項肌肉,改善氣血運行。此組合協同作用,可有效治療因氣血阻滯、經絡不通導致的中風不省人事及小兒驚風。
二、治療小兒驚癇:
本神穴配天柱、囟會、前頂,此配穴主要針對小兒驚癇的痙攣、抽搐等症狀。囟會、前頂均位於頭頂,與腦部關係密切,能清熱瀉火、鎮驚安神;天柱穴則能疏通頸項經絡,輔助鎮驚。此組合針對病竈,協同作用達到定驚解痙的效果。
三、治療頭痛、胸脅痛:
- 頭痛:本神穴配神庭、印堂,神庭、印堂位於額頭,具有疏通頭部經絡,清熱解表,止痛的作用。此組合針對頭痛的風寒或火熱之邪,達到疏風止痛的效果。
- 胸脅痛:本神穴配顱息、內關,顱息穴位於頭部,內關穴位於心包經,此組合具有寬胸理氣、活血止痛的作用。顱息穴疏通頭部經絡,內關穴理氣止痛,協同作用緩解胸脅疼痛。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高血脂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神經衰弱症
- 睡眠障礙
神經系統疾病
- 癲癇
- 小兒驚巒
- 半身不遂
- 阿茲海默症
- 梅尼爾氏病
- 睡眠障礙
- 頭痛
耳與乳突疾病
- 暈眩
循環系統疾病
- 腦中風
消化系統疾病
- 牙齦腫脹痛
- 慢性肝炎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脖子頸項酸痛
艾灸刮痧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本神穴」方法:
一、艾灸方法:
- 準備材料: 艾條、艾灸盒、艾灸針、酒精棉球。
- 消毒: 用酒精棉球消毒艾灸盒和艾灸針。
- 點燃艾條: 將艾條的一端點燃,待艾條燃燒至冒煙時,即可進行艾灸。
- 定位: 將艾灸盒放置於本神穴位置,並將艾條置於艾灸盒中。
- 灸法: 可以採用溫和灸或雀啄灸,溫和灸是指將艾條距離穴位約2-3釐米,使熱力均勻地作用於穴位;雀啄灸是指將艾條距離穴位約1釐米,並反覆點燃和熄滅,使熱力刺激穴位。
- 時間: 每次灸治10-15分鐘,每日或隔日灸治一次。
二、遠紅外線加熱方法:
- 準備材料: 遠紅外線神燈。
- 定位: 將神燈的光束照射於本神穴位置。
- 時間: 每個穴位照射10-15分鐘,每日或隔日照射一次。
- 溫度: 保持適宜的溫度,以患者能接受為宜。
- 距離: 將神燈距離穴位約10-15釐米。
注意事項:
- 灸治或照射過程中,應注意觀察患者的反應,如出現皮膚紅腫、疼痛等不適反應,應立即停止治療。
- 孕婦、經期女性、皮膚敏感者、患有心血管疾病者等,應慎用艾灸或遠紅外線照射。
- 應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進行艾灸或遠紅外線照射,避免因操作不當造成傷害。
按摩推拿
按摩本神穴方法:
重點程序:
- 著力: 用拇指指關節尖垂直用力按壓本神穴。
- 按掐: 按壓並輕微掐揉穴位,持續數秒。
- 感覺: 過程中應感到穴位局部出現明顯的酸、麻、脹、痛等感覺。
- 放鬆: 逐漸減輕按壓力度,放鬆拇指。
- 輕擦: 將手掌的大魚際緊貼於穴位,前後輕擦,直至局部發熱。
- 交替: 左右兩側本神穴交替進行上述步驟。
- 時間: 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每日一兩次。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