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天,天部,高位。池,儲存水液之處。本穴位於乳頭外側,而乳頭為人體體表的高地勢處,亦是本穴也位於高地勢處,即天部,穴內物質又為心包經募穴膻中穴傳來的高溫水氣,至本穴後散熱冷降為地部經水,本穴氣血既處高位又為經水,故名天池。
解剖位置
- 位於胸大肌的外下方,就是你胸部外側,接近腋下的位置。
- 就在胸小肌的下部起始點,再往裡面一點。
- 深部會碰到第四肋間的內、外肌,這是你肋骨之間的肌肉。
- 此處有胸腹壁靜脈通過,還有來自胸外側動脈和靜脈的分支。
- 這裡分佈著胸前神經的肌支,以及第四肋間神經,這些神經負責傳導感覺和控制肌肉。
針刺方法
斜刺0.2~0.4寸,不宜深刺,以免造成氣胸
穴道介紹
天池穴可以「寬胸理氣,散瘀止痛」,主治胸悶、胸痛、心煩、乳雝、氣喘、咳嗽、腋下腫痛、心絞痛、心肌炎、肋間神經痛、乳腺炎、支氣管哮喘、腋窩淋巴腺炎...等等。
穴道配伍
天池穴配穴分析
1. 咳嗽:天池配列缺、豐隆
- 原理:天池清心瀉火,肺與心相表裡,肺氣虛弱易致咳嗽。列缺屬手太陰肺經,能宣肺止咳;豐隆屬足陽明胃經,能燥濕化痰。三穴合用,清肺熱、化痰止咳。
2. 心痛:天池配內關
- 原理:內關穴屬手厥陰心包經,為心包經之絡穴,具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的功效。天池與內關合用,雙管齊下,清心瀉火、理氣止痛,緩解心痛症狀。
3. 脅肋痛:天池配支溝
- 原理:支溝穴屬手少陽三焦經,三焦經與心包經經絡相通,且支溝穴有疏肝理氣、活血止痛的作用。天池配支溝,共同疏通經絡氣血,緩解脅肋疼痛。
4. 胸滿、心煩、心痛:天池配心俞、厥陰俞、內關
- 原理:心俞、厥陰俞分別屬督脈及足少陰腎經,與心臟關係密切。此配伍組合,從心臟本身及相關經絡入手,清心火、寧心神、理氣血,全面調理心臟功能,改善胸滿、心煩、心痛等症狀。
5. 腋下淋巴結炎及結核:天池配委陽、少海
- 原理:委陽屬足太陽膀胱經,少海屬手少陰心經。此配伍主要針對局部炎症,委陽具有清熱解毒,少海具有瀉心火、清熱的作用,與天池協同作用,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熱則水針或瀉之,體現辨證論治的原則。
6. 乳腺炎、乳癰:天池配膻中、乳根、少澤/乳中
- 原理:膻中、乳根屬任脈,乳中屬足陽明胃經,少澤屬手少陰心經。此配伍以活血散結為主,疏通乳房經絡,改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消散。
7. 心絞痛:天池配內關
總之,天池穴配伍靈活多變,需根據患者具體病症,辨證施治,才能發揮最佳療效。 以上僅為參考,實際應用需由專業的中醫師診斷後決定。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淋巴結腫大
神經系統疾病
- 四肢麻痺癱瘓
- 頭痛
循環系統疾病
- 心絞痛
- 心臟病
- 心肌梗塞
- 心包炎
呼吸系統疾病
- 氣喘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脖子頸項酸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乳腺炎
艾灸刮痧
艾灸天池穴方法
準備工具:
- 艾條或艾灸盒
- 灸具(如艾灸盒、艾灸條架等)
- 防燙墊
步驟:
- 躺姿或坐姿,放鬆身體。
- 將艾條或艾灸盒置於天池穴上。
- 點燃艾條或艾灸盒。
- 溫和灸灼,以皮膚感到溫熱舒適為宜。
- 每次灸灼10-15分鐘,每日1-2次。
注意事項:
- 艾灸時,要注意觀察皮膚反應,避免灼傷。
- 孕婦、皮膚過敏者、患有嚴重疾病者請慎用。
- 艾灸後,應注意保暖,避免吹風。
- 灸灼過程中,如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
遠紅外線加熱天池穴方法
準備工具:
- 遠紅外線神燈
- 防燙墊
步驟:
- 躺姿或坐姿,放鬆身體。
- 將神燈置於天池穴上方,距離約20-30釐米。
- 開啟神燈,照射天池穴。
- 溫和照射,以皮膚感到溫熱舒適為宜。
- 每次照射10-15分鐘,每日1-2次。
注意事項:
- 使用神燈時,要注意保持安全距離,避免灼傷。
- 孕婦、皮膚過敏者、患有嚴重疾病者請慎用。
- 照射過程中,如出現不適,應立即停止。
按摩推拿
天池穴按摩方法:
重點程序:
-
準備姿勢:
- 患者仰臥,雙手自然放於身體兩側。
- 施術者站在患者右側,右手拇指指腹置於天池穴上。
-
按摩手法:
- 按揉: 以拇指指腹垂直按壓天池穴,力量適中,以患者能忍受為度。
- 旋轉: 拇指指腹按壓天池穴後,以順時針方向輕輕旋轉,動作緩慢,持續約1分鐘。
- 推拿: 拇指指腹從天池穴向外側推拿,沿著第四肋間隙推至胸廓外緣,反覆推拿5-10次。
-
時間:
- 每次按摩5-10分鐘,每日1-2次。
注意事項:
- 按摩力度需適當,避免過度刺激。
- 孕婦需謹慎使用,最好在醫師指導下進行。
- 患有心臟病、胸腔疾病者,需慎用。
- 若有其他身體不適,應立即停止按摩,並諮詢專業醫師。
古代中醫典籍摘錄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