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跳

GB30

英文名稱Huantiao

位置臀部,股骨大轉子後上方凹陷處

所屬經絡足少陽膽經

別名環谷,樞中,樞合中,髀厭,髀樞,髖骨

可灸

最後更新日:2023-09-09

穴名介紹


「環」,一種園形而中間有孔的玉器或一串連環中的一節,此指穴內物質為天部肺金特性的涼濕之氣。跳,跳動也,陽之健也,指穴內陽氣健盛。環跳名意指膽經水濕在此大量氣化為天部陽氣。本穴物質為居髎穴傳來的地部水濕,至本穴後,水濕滲入穴內豐滿的肌肉之中並氣化為天部的陽氣,穴內陽氣健盛使人在如,故名「環跳穴」。

解剖位置


  • 位於臀大肌和梨狀肌的下緣;
  • 內側有臀下動脈和靜脈通過;
  • 分佈著臀下皮神經及臀下神經;
  • 在深部,正好位於坐骨神經的路徑上。

針刺方法


直刺1.5~2.5寸

穴道介紹


環跳穴具有利腰腿、祛風濕、強健腰膝、舒經活絡、活血止痛等功效。

環跳穴可以治療的疾病包括:

  • 坐骨神經痛:環跳穴是治療坐骨神經痛的首選穴位,可以緩解坐骨神經沿途的疼痛、麻木、下肢無力等症狀。
  • 腰腿痛:環跳穴可以疏通腰腿部位的經絡,緩解腰腿疼痛、酸脹、麻木等症狀。
  • 半身不遂:環跳穴可以改善半身不遂患者的肢體功能,促進康復。
  • 風濕痹痛:環跳穴可以祛風濕,緩解風濕痹痛引起的關節疼痛、腫脹、僵硬等症狀。
  • 下肢水腫:環跳穴可以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改善水腫
  • 腳氣:環跳穴可以疏通膀胱經,緩解腳氣引起的瘙癢、脫皮等症狀。

環跳穴非常重要,是改善坐骨神經痛、臀部痛、各種下肢疼痛(大腿、膝蓋、小腿、腳踝、腳部)疼痛的重要穴道。

因為許多人的膽經氣血在這裡都是阻塞的,所以必須經常敲打、拍打疏通環跳穴。

穴道配伍


環跳穴位於臀部外側,股骨大轉子與坐骨結節連線的中點,為膽經之穴,具有疏通經絡、活血止痛、祛風除濕等功效。其配伍多樣,針對不同病症,選擇不同的配穴,以達到協同作用。

1. 下肢水腫、靜脈炎: 環跳穴配足三里(胃經,調脾胃、補氣),陽陵泉(膽經,利濕通絡),飛揚(膽經,通調氣血),豐隆(脾經,健脾利濕),太白(脾經,瀉濕濁)。此配伍從多個方面入手,疏通膽經、脾經,利水消腫,改善血液循環,緩解靜脈炎。 原理是通調氣血,健脾利濕,促進下肢血液循環,消除水腫。

2. 股外側皮神經炎: 環跳穴配居髎(膀胱經,調理臀部),中瀆(膀胱經,通利下焦),風市(足少陽膽經,通經止痛)。此配伍重點在於疏通經絡,尤其是股外側的經絡,緩解神經炎症。原理是直接作用於患處經絡,舒緩神經疼痛。

3. 小兒麻痺、肌萎縮、中風半身不遂: 環跳穴配風市、髀關(膽經,疏通經絡)、犢鼻(足陽明胃經,調和氣血)、伏兔(足陽明胃經,通利經絡)、太沖(足厥陰肝經,疏肝理氣)、足三里、太溪(腎經,滋陰補腎)、陽陵泉。此為大範圍的配伍,旨在整體調理,恢復肢體功能。原理是補益肝腎,調和氣血,疏通經絡,促進肌肉恢復。

4. 坐骨神經痛: 環跳穴可與殷門(足太陽膀胱經,通利下肢)、陽陵泉、委中(足太陽膀胱經,通調下肢)、昆侖(足太陽膀胱經,通調下肢) 等穴配伍,疏通經絡,活血止痛。亦可與風市、膝陽關(膽經)、陽陵泉、丘墟(膽經) 配伍,針對膽經循行路線,治療膽經型坐骨神經痛。

5. 風寒濕痹: 環跳穴配居髎、委中、懸鐘(足少陰腎經,溫腎壯陽),祛風除濕散寒。

6. 風疹: 環跳穴配風池(足少陽膽經,疏散風熱),曲池(手少陽三焦經,清熱瀉火),祛風活血止癢。

總之,環跳穴配伍的原理,在於根據不同病症,選擇相應經絡的穴位,通過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等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需注意,穴位配伍需由專業中醫師根據患者病情進行判斷,切勿自行配伍。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感染症與寄生蟲疾病

  • 麻疹

內分泌、營養與新陳代謝疾病

  • 月經不調
  • 高血脂
  • 肥胖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神經衰弱症
  • 四肢抽搐

神經系統疾病

  • 半身不遂
  • 四肢麻痺癱瘓
  • 偏頭痛
  • 頭痛

循環系統疾病

  • 心絞痛
  • 腦中風
  • 心臟病
  • 原發性高血壓
  • 心肌梗塞

呼吸系統疾病

  • 感冒

消化系統疾病

  • 慢性肝炎

皮膚與皮下組織疾病

  • 蕁麻疹
  • 皮膚搔癢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坐骨神經痛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痛風
  • 膝蓋痛
  • 肩關節痛
  • 顳顎關節痛
  • 背痛
  • 腰痛

泌尿生殖系統疾病

  • 月經不調
  • 月經腹痛
  • 白帶
  • 卵巢炎

艾灸刮痧


艾灸環跳穴方法:

  1. 準備:
    • 艾條: 選擇品質好的艾條,以純艾絨製成,燃燒時煙霧少,氣味清香。
    • 艾灸盒: 可以選擇傳統的艾灸盒,也可以使用現代的便攜式艾灸盒。
    • 火柴或打火機。
  2. 操作:
    • 將艾條點燃,待艾條燃燒至頭部穩定後,將艾灸盒置於環跳穴上。
    • 保持艾條與皮膚間有一定的距離,以感到溫熱為宜,避免燙傷。
    • 一般每次艾灸時間為10-15分鐘,可以根據個人體質和病情進行調整。
    • 艾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皮膚的變化,如果皮膚出現紅腫、疼痛等現象,應立即停止艾灸。

遠紅外線加熱環跳穴方法:

  1. 準備:
    • 遠紅外線燈: 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遠紅外線燈,並確保燈具完好,可正常使用。
    • 防護眼鏡: 遠紅外線照射時,避免直視燈光,需戴防護眼鏡保護眼睛。
  2. 操作:
    • 將遠紅外線燈放置在距離環跳穴約30-50釐米的位置。
    • 照射時間一般為15-20分鐘,可以根據個人感受進行調整。
    • 照射過程中保持溫暖舒適,避免過熱。
    • 照射後可以輕輕按摩環跳穴周圍,以促進血液循環。

注意事項:

  •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環跳穴前,請諮詢專業醫師,瞭解自身情況是否適合。
  •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時,注意觀察自身反應,如有不適立即停止。
  •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後,注意保暖,避免受涼。
  • 艾灸或遠紅外線加熱後,注意觀察皮膚變化,如有異常,請及時就醫。

按摩推拿


按摩環跳穴方法:

重點程序:

  1. 捶打法:

    • 兩手握拳,手心向內。
    • 兩拳同時捶打兩側環跳穴各50下。
  2. 按壓法:

    • 找到環跳穴,用大拇指或食指按壓穴位。
    • 按壓時力度要適中,可以感受到酸脹感。
    • 按壓穴位5-10分鐘。
  3. 伸屈法:

    • 兩手抱兩膝摟懷後,再伸直,以此反覆,一伸一屈共做50下。

注意事項:

  • 每天按摩2-3次。
  • 按壓時力度要適中,避免用力過猛。
  • 如有疼痛或不適,請立即停止按摩。
  • 懷孕婦女慎用。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