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宮。聽,聞聲也。宮,宮殿也。該穴名意指小腸經體表經脈的氣血由本穴內走體內經脈。本穴物質為髎穴傳來的冷降水濕雲氣,至本穴後,水濕雲氣化雨降地,雨降強度比顴髎穴大,如可聞聲,而註入地之地部經水又如流入水液所處的地部宮殿,故名。
- 多所聞、多聞。多,大也。所,修飾詞。聞,聞聲也。穴名之意指本穴氣血所流入的地之地部為空洞之處,產生的回聲既響又長。理同聽宮名解。
穴名介紹
解剖位置
有顳淺動、靜脈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經及三叉神經的第3支的耳顳神經。
針刺方法
張口,直刺 l~1.5寸
穴道介紹
本穴道是手足少陽手太陽之會,可以改善膽經與三焦經的異常症狀,首要的就是耳朵相關問題,例如:耳鳴耳聾、及神經性耳聾、中耳炎...等等。
按摩聽宮穴也有緩解眼部疲勞的作用,每天都可以多按揉幾次。
Youtube影片
穴道主治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
- 三叉神經痛
- 小兒驚巒
- 梅尼爾氏病
- 偏頭痛
- 頭痛
耳與乳突疾病
- 耳鳴
- 耳聾
- 中耳炎
- 暈眩
消化系統疾病
- 牙齦腫脹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顳頷關節痛
症狀、徵候與實驗室異常發現疾病
- 暈眩
- 胃腸脹氣
- 腹瀉
- 頭痛
傳統中醫症狀與疾病
- 耳鳴
- 耳聾
- 胃腸脹氣
- 多痰
- 耳朵痛
- 牙齒緊閉口張不開
- 牙齒痛
- 牙齦出血
- 失音(啞)
相關標籤
艾灸刮痧
- 艾條灸5-10分鐘,艾炷灸3-5壯
- 用艾條雀啄灸聽宮穴5~20分鐘,每日一次
按摩推拿
每天用大拇指按揉聽宮穴100~200次。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