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名介紹
「神道穴」。「神」,天之氣也。「道」,通道也。神道名意督脈陽氣在此循其固有通道而上行。本穴物質為靈台穴傳來的陽氣,在上行至本穴的過程中,此氣由天之上部冷降至天之下部並循督脈的固有通道而行,故名。神通、衝道名意與神道同,通為通道,衝為衝行。
解剖位置
神道穴位於上背部
- 在背部的肌肉層之間
- 靠近脊椎骨突起之間的韌帶
- 大約在第五根肋骨的高度
這個穴位附近有:
- 來自第五肋間動脈的小血管分支
- 皮膚下方的靜脈網絡
- 第五胸神經的分支
這些神經和血管負責該區域的感覺和血液循環。
##位置特點
- 神道穴位於背部中線上,在肩胛骨之間的區域
- 這個位置通常是很多人感到緊張或壓力的地方
- 在中醫理論中,這個穴位被認為對緩解背部不適和調節情緒有幫助
針刺方法
向上斜刺0.5~1寸
穴道介紹
神道穴主要功效「寧神安心,清熱平喘」。主治身熱頭痛,瘧疾,恍惚悲愁,健忘驚悸,背上冷痛,氣喘。
穴道配伍
1. 寧心安神,治療失眠、健忘、驚悸、癲癇等:
- 神道配神門、三陰交: 神門屬手少陰心經,三陰交屬脾、肝、腎三經交會穴。此配伍通過三條經絡的協同作用,達到寧心安神、調理臟腑陰陽平衡的效果。神道穴疏通督脈,引導元氣上行,配合神門、三陰交滋陰補腎、調理心脾,從而治療失眠、健忘等症。
- 神道配百會: 百會穴為諸陽之會,與神道穴配合,可更有效地提升陽氣,治療因心神不足引起的失眠、健忘,以及小兒驚風、癇症等。
- 神道配心俞: 心俞穴屬手太陽小腸經,為心臟背俞穴。此配伍直接作用於心臟,配合神道穴的寧心安神作用,有效治療癲癇、心神不寧等症。
2. 清熱解表,治療頭痛、身熱、寒熱往來等:
- 神道配關元: 關元穴為任脈要穴,具有培元固本、溫補腎陽的作用。此配伍通過督脈與任脈的協同,疏通經絡,清熱解表,治療頭痛、身熱、寒熱往來等症。
3. 調理心胸,治療胸痹、心悸、多夢等:
- 神道配心俞、厥陰俞、內關、通裏、曲澤: 此配伍多穴位協同作用於心經及相關經絡,綜合治理胸痹。神道穴寧心安神,配合其他穴位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改善心胸氣血運行,從而治療胸痹。
- 神道配少海: 少海穴屬手少陰心經,具有清心火、養心神的作用。此配伍通過清心瀉熱,達到養心安神,治療心悸、多夢等症。
Youtube影片
載入中...
穴道主治疾病
精神(心智)與行為疾病
- 神經衰弱症
- 睡眠障礙
神經系統疾病
- 癲癇
- 小兒驚巒
- 梅尼爾氏病
- 睡眠障礙
- 頭痛
耳與乳突疾病
- 暈眩
循環系統疾病
- 腦中風
- 心臟病
- 心律不整
- 心包炎
呼吸系統疾病
- 氣喘
肌肉骨骼系統與結締組織疾病
- 肩關節痛
- 背痛
- 脖子頸項酸痛
艾灸刮痧
艾灸神道穴方法:
- 準備工作:
- 準備艾條或艾灸盒,並選擇合適的尺寸。
- 將艾條點燃,或將艾灸盒放置於神道穴上方。
- 施灸步驟:
- 將艾條或艾灸盒緩慢靠近神道穴,保持一定距離。
- 以溫和的方式施灸,避免灼傷。
- 施灸時間一般為5-10分鐘,視個人體質而定。
- 灸感:
- 施灸過程中,會有溫熱感,並逐漸向周圍擴散。
- 應以舒適溫熱為宜,如果出現疼痛或灼痛感,應立即停止施灸。
遠紅外線加熱神道穴方法:
- 準備工作:
- 準備遠紅外線燈或其他遠紅外線加熱設備。
- 將設備調整至適當溫度。
- 施灸步驟:
- 將遠紅外線燈或設備對準神道穴。
- 保持一定距離,避免過度照射。
- 加熱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視個人體質而定。
- 灸感:
- 加熱過程中,會有溫熱感,並逐漸向周圍擴散。
- 應以舒適溫熱為宜,如果出現疼痛或灼痛感,應立即停止加熱。
注意事項:
- 神道穴施灸/加熱前應先了解自身體質,並諮詢專業醫師或治療師。
- 孕婦、經期女性、嚴重心血管疾病患者等特殊人羣慎用。
- 施灸/加熱時應注意周圍環境,避免引發火災。
- 施灸/加熱過程中,如出現不適或異常反應,應立即停止並就醫。
按摩推拿
神道穴 按摩方法:
準備動作:
- 放鬆姿勢,例如仰臥或坐姿。
- 用手指輕輕觸摸第五胸椎棘突下凹陷處,找到神道穴。
按摩程序:
- 點按: 用拇指指腹輕輕點按神道穴,每次按壓3-5秒,反覆點按5-10次。
- 旋轉按摩: 用拇指指腹沿著神道穴作順時針和逆時針方向旋轉按摩,每次按摩10-15秒,反覆旋轉按摩3-5次。
- 推拿: 用拇指指腹從神道穴向兩側推拿,每次推拿5-10次。
注意事項:
- 按摩力度要適中,不要過於用力,以免造成疼痛或損傷。
- 按摩過程中,如果感到疼痛,要立即停止。
- 按摩完畢後,可以用熱毛巾敷在穴位上,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
- 建議每天按摩2-3次,每次按摩5-10分鐘。
額外提示:
- 可以在按摩神道穴的同時,配合其他穴位的按摩,例如大椎穴、風門穴等,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 按摩神道穴可以幫助舒緩肩頸疼痛、腰背疼痛、胸悶氣短等症狀。
- 如果有嚴重的疾病,請在按摩前諮詢醫生。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