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孫文垣醫案
中醫古代典籍:孫文垣醫案
作者:孫一奎
朝代:明朝
基本介紹:
醫案著作。又名《生生子醫案》、《赤水玄珠醫案》。五卷。明·孫一奎撰,其子泰來、明來同編。本書收載醫案250餘則。以經治地區分為三吳醫案、新都醫案、宜興醫案,所治病證列有子目。孫氏精於辨證,治療能融會前人學術經驗,提出新的見解,每能啟迪後人。然案語繁瑣,旁文常多於正論。現有四種明刻本、清刻本、民國鉛印本、《中國醫學大成》本。
內容補充:
《孫文垣醫案》是明代醫家孫一奎的醫案著作,又名《生生子醫案》、《赤水玄珠醫案》。全書五卷,收載醫案250餘則。以經治地區分為三吳醫案、新都醫案、宜興醫案,所治病證列有子目。孫氏精於辨證,治療能融會前人學術經驗,提出新的見解,每能啟迪後人。然案語繁瑣,旁文常多於正論。現有四種明刻本、清刻本、民國鉛印本、《中國醫學大成》本。
孫一奎(1486年-1562年),字文垣,號赤水,江蘇宜興人。明代醫學家。幼年喪父,家境貧寒,自幼刻苦學習,博覽群書,尤精於醫學。曾任宜興縣醫學訓導,後辭官回鄉,潛心研究醫學,著有《孫文垣醫案》、《赤水玄珠醫案》等醫學著作。
孫一奎在醫學上有著很高的造詣,他精於辨證,治療能融會前人學術經驗,提出新的見解,每能啟迪後人。他提出的“三焦辨證”理論,對後世醫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孫文垣醫案》是一部重要的醫學著作,它收載了孫一奎多年的臨床經驗,內容豐富,論述精闢,對後世醫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孫一奎是明代著名的醫學家,他精於辨證,治療能融會前人學術經驗,提出新的見解,每能啟迪後人。他的醫學著作《孫文垣醫案》是一部重要的醫學著作,對後世醫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
孫序
卷一 (1)
卷一 (2)
卷一 (3)
卷一 (4)
卷一 (5)
卷一 (6)
卷一 (7)
卷一 (8)
卷一 (9)
卷一 (10)
卷一 (11)
卷一 (12)
卷一 (13)
卷一 (14)
卷一 (15)
卷一 (16)
卷一 (17)
卷一 (18)
卷一 (19)
卷一 (20)
卷一 (21)
卷一 (22)
卷一 (23)
卷一 (24)
卷一 (25)
卷一 (26)
卷二 (1)
卷二 (2)
卷二 (3)
卷二 (4)
卷二 (5)
卷二 (6)
卷二 (7)
卷二 (8)
卷二 (9)
卷二 (10)
卷二 (11)
卷二 (12)
卷二 (13)
卷二 (14)
卷二 (15)
卷二 (16)
卷二 (17)
卷二 (18)
卷二 (19)
卷二 (20)
卷二 (21)
卷二 (22)
卷二 (23)
卷二 (24)
卷二 (25)
卷二 (26)
卷二 (27)
卷二 (28)
卷二 (29)
卷三 (1)
卷三 (2)
卷三 (3)
卷三 (4)
卷三 (5)
卷三 (6)
卷三 (7)
卷三 (8)
卷三 (9)
卷三 (10)
卷三 (11)
卷三 (12)
卷三 (13)
卷三 (14)
卷三 (15)
卷三 (16)
卷三 (17)
卷三 (18)
卷三 (19)
卷三 (20)
卷三 (21)
卷三 (22)
卷三 (23)
卷三 (24)
卷三 (25)
卷三 (26)
卷三 (27)
卷三 (28)
卷三 (29)
卷四 (1)
卷四 (2)
卷四 (3)
卷四 (4)
卷四 (5)
卷四 (6)
卷四 (7)
卷四 (8)
卷四 (9)
卷四 (10)
卷四 (11)
卷四 (12)
卷四 (13)
卷四 (14)
卷四 (15)
卷四 (16)
卷四 (17)
卷四 (18)
卷四 (19)
卷四 (20)
卷四 (21)
卷四 (22)
卷四 (23)
卷四 (24)
卷四 (25)
卷四 (26)
卷四 (27)
卷四 (28)
卷四 (29)
卷四 (30)
卷四 (31)
卷五 (1)
卷五 (2)
卷五 (3)
卷五 (4)
卷五 (5)
- 吳鵡源先生咳嗽口乾腹中如火滾動不思飲食右脅痛
- 吳鶴洲先生太夫人八十六原有痰火大便日三四行夜兩起腸鳴臍腹膨脹脈三四至一止七八至一止人皆不治予獨起之
- 吳鶴洲如夫人胃脘痛百治不效目為怪疾予作肝脾相勝之症治而愈
- 曹宜崗常夢遺予語以神志不足又疝氣嘈雜食硬喉中作梗
- 吳荊樵文學疝氣半年兩跨結核硬痛
卷五 (6)
- 吳鶴洲先生中焦有痰肺氣不足發瘧熱多寒少口渴小水不利體倦頭痛
- 吳雪舫先生左脅下紅塊大如雞子旁有小菩蕾作疼予作肝膽兩經有熱毒治而愈
- 吳孝廉球泉先生心血不足胃中有痰下元陽氣不充
- 李思椿胸膈脹痛痰有紫色瘀血
- 吳雙泉公病陽亢陰微之候上盛下虛
卷五 (7)
- 李寅齋先生患血淋小水艱澀難出竅痛不可言二年不愈
- 徐熙宇文學內眷前後心痛耳鳴眩暈嘔逆吐酸四肢痠軟
- 湯簡庵封君素善飲致發腸風且心腎不交
- 吳仰玄先生患胃脘痛痛徹於背痛時冷汗如雨
- 粳芝崗文學酒後近內行採戰之法致成血淋
卷五 (8)
卷五 (9)
- 吳大柱史安節公脾肺二經有痰火中焦有濕熱流於膀胱為淋濁
- 吳官詹少溪翁有酒積而頻傷怒致右脅之火衝上作痛耳鳴眩暈大便艱澀
- 吳孝廉球泉公內人痢疾後感寒而經至發熱口渴遍身疼等症
- 吳西云先生庶母筋骨無力不能起止將成痿症
- 蔣近思令郎脅痛氣促胸滿喉疼痰有血屑下午潮熱
- 徐學士檢老正月食新蒜炒肉而又冒風寒咳嗽喉疼聲啞(有發明)
卷五 (10)
卷五 (11)
卷五 (12)
卷五 (13)
卷五 (14)
卷五 (15)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