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垣醫案》~ 卷五 (2)
卷五 (2)
1. 宜光令君宋太夫人病胸腋脹痛予診左部俱散亂無緒兩尺無神予斷不治
宜興宋令君,山東人也,太夫人年五十餘,病胸腋脹痛。予時寓吳宮詹家,而繩庵安節二公,皆宋公年友,因二公而逆予。診太夫人脈,右寸關洪滑彈指,如黃豆大,左三部散亂無緒,如解索狀,兩尺絕無神氣。予不得其受病之源,而宋公亦不以病源告,卒然問曰:脈為何症?予曰:據左脈為虛弱久病,右脈似又為飲食所傷,必病小愈而又傷,反覆之疾也。其勢亦危。
宋公聞言危,乃拂其意,貌似不恭,予見其貌,即辭出,至後堂,有各佐二及學博佘公在焉。佘公予鄉人也,素亦知醫。問曰:症候何如?予曰:不治。渠謂前診者皆無難色,公何云然?予曰:兩尺無神,如樹無根,此《難經》所云也。左脈散亂,右脈如豆大彈指,不旬日當見,果後七日而卒,邑中鄉先生士民相傳,謂予能預決死生云。
白話文:
宜興的宋令君,是山東人。他的母親,宋太夫人,年約五十多歲,患有胸部和腋下脹痛的疾病。當時我住在吳宮詹家,繩庵和安節兩位先生,都是宋令君的年長朋友,透過他們兩人來請我去看診。我診斷宋太夫人的脈象,右手的寸、關兩脈呈現洪大、滑動、彈指的感覺,像黃豆那麼大,左手的寸、關、尺三部脈象則散亂無章,像是繩索解開的樣子,而兩尺的脈象完全沒有精神。我無法得知她生病的根源,而宋令君也不告訴我病因,突然問我:「脈象顯示是什麼病?」我說:「從左手的脈象看來,是虛弱很久的病,右手的脈象看起來像是飲食造成的傷害,一定是病情稍微好轉又再次受傷,反反覆覆的疾病。這個情況很危險。」
宋令君聽到「危險」這兩個字,就顯露出不悅的神色,態度也好像不太恭敬。我看到他的表情,就告辭離開。到了後堂,有兩位佐官和學博佘公也在那裡。佘公是我的同鄉,也略懂醫術。他問我:「病症的情況如何?」我說:「沒救了。」他說:「之前來看診的醫生都沒有表現出困難的樣子,你怎麼說沒救了呢?」我說:「兩尺的脈象沒有精神,就像樹木沒有根一樣,這是《難經》裡說的。左手的脈象散亂,右手的脈象像豆子那麼大而且會彈指,不用十天就會出事。」結果,七天後她就過世了。城裡的鄉紳、先生和民眾都互相傳說,說我能預知人的生死。
2. 吳宮詹少溪先生以酒積致胃脘疼又加腰眼足跟肢節皆疼
宮詹吳少溪先生,有酒積,常患胃脘疼,近右腰眼足跟肢節皆痛。予謂此皆由濕熱傷筋,脾肺痰火所致,法宜清肅中宮,消痰去濕,俾經絡流通,筋骨自不疼矣。切不可作風痛而用風劑。公極然之。用二陳湯加威靈仙、蒼朮、黃柏、五加皮、枳實、葛根、山梔子進之。肢節痛減,改用清氣化痰丸加瓦楞子、蒼朮、枳實、薑黃,用竹瀝、神麯打糊為丸,調理而安。
白話文:
吳宮的詹少溪先生,因為飲酒過多導致體內積聚濕氣,常常感到胃部疼痛。最近又加上右邊腰部、腳跟以及四肢關節都疼痛。我認為這些都是因為濕熱侵犯筋骨,以及脾肺的痰火所引起的。治療方法應該以清除中焦濕熱,化痰去濕為主,使經絡暢通,筋骨自然就不會疼痛了。絕對不可以當作風痛來使用治療風症的藥物。詹先生非常認同我的說法。我開了二陳湯加上威靈仙、蒼朮、黃柏、五加皮、枳實、葛根、山梔子給他服用。四肢關節的疼痛減輕後,我改用清氣化痰丸加上瓦楞子、蒼朮、枳實、薑黃,並用竹瀝、神麯混合做成藥丸,調理後就痊癒了。
3. 宜興令君胡太夫人七十二脾泄十五年不愈又加吐紅咳嗽多痰痰不易出(有發明)
宜興令君胡鏡陽公尊堂太夫人,年七十二,脾泄十五年不愈,近加吐紅,咳嗽痰多,痰亦不易出,申酉時潮熱,胸膈壅塞不能就枕,飲食大減,且惡風,終日坐幔中。諸醫謂發熱吐紅,法當寒涼。脾泄多年,氣虛老蓐,法當溫補。二病矛盾,難於投劑。又謂身熱脈大,血家所忌。
益束手無能為計,皆辭去。且歸咎於長橋上拆屋,致正堂不利。以是前丁宋二公接跡憂去,邑中洶洶,因延予治。診得兩手脈皆浮而洪數,亦皆帶滑。予曰:據脈洪數為熱,滑為痰,浮為風邪在表,以傷風故惡風。仲景曰:當汗不汗必作衄症。法當清解,可無恙也。公以諸醫二病矛盾之說為問。
予曰:此暗於先後者也。夫脾泄已久,未嘗為害,新病勢熾,宜當速去,所謂急則治其標也。俟邪去之後,補脾未晚,且潮熱為風邪所致之熱,而非陰虛火動之熱,血乃當汗不汗之血,亦非陰虛火動之血。《內經》云:奪血者無汗,奪汗者無血。當汗不汗,邪鼓血動,但得表解熱退,血自止耳。
公憮然曰:噫唏!疇昔老母過錢塘,遇風濤受驚,因發熱咳嗽,血出痰多,今以公言質之,誠由風邪起病也。願以藥進。予用紫蘇子、前胡、麻黃、薄荷解表為君,枳殼、桔梗、桑白皮、栝蔞、紫菀、貝母消痰治嗽為臣,酒芩、甘草為佐,連服二帖,五更微汗而熱退,胸膈不壅,嗽也稍減,血止大半,始進粥。次日減麻黃,加白茯苓,夜服七制化痰丸,其夜痰嗽又減半,從是不惡風而去幔矣。
前方再減枳殼,加薏苡仁,調理而安。
白話文:
宜興縣令胡鏡陽的母親,胡太夫人,七十二歲高齡,長期腹瀉(脾泄)十五年都沒好轉,最近又開始吐血、咳嗽、痰多,而且痰很難咳出來,下午三點到七點(申酉時)會發潮熱,胸口感覺悶脹,無法躺平睡覺,食慾也大幅下降,而且很怕風,整天都坐在有帳幔遮蔽的地方。許多醫生都說,發熱吐血應該用寒涼藥物治療,但長期腹瀉是因氣虛衰弱,又應該用溫補藥物來調理。這兩種病況互相矛盾,很難用藥。又說她身體發熱、脈搏強大,是血症的大忌。
因此大家都束手無策,紛紛離去。而且把病因歸咎於長橋上拆房子,導致正廳風水不好。因此前兩位醫生(丁宋二公)也憂慮而離去,城裡議論紛紛,於是才請我來治療。我診斷後發現,兩手脈象都浮而且洪大有力,頻率很快,同時又帶有滑脈。我說:從脈象來看,洪大有力表示有熱,滑脈表示有痰,浮脈表示風邪在表,她是因為受了風寒所以才怕風。《傷寒論》說:「應該發汗卻沒有發汗,必定會導致流鼻血。」所以應該用發散的方法來疏解,就能痊癒。胡鏡陽公問我,先前醫生說兩種病症互相矛盾,該怎麼辦?
我說: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搞清楚先後順序。長期腹瀉雖然很久了,但並沒有造成立即的危害,現在新發的病症來勢洶洶,應該要趕快治療,這就是所謂的「急則治其標」。等邪氣去除之後,再補脾胃也不晚。而且,潮熱是因為風邪引起的熱,而不是陰虛火旺的熱;吐血是因為該發汗卻沒有發汗而導致的,也不是陰虛火旺所造成的。《內經》說:「失血的人不能發汗,發汗的人會失血。」因為應該發汗卻沒有發汗,邪氣鼓動血行,只要把表邪解除了、熱退了,血自然就會止住。
胡鏡陽公恍然大悟說:唉!想當年我母親到錢塘時,遇到風浪受到驚嚇,因此開始發熱咳嗽、吐血、痰多。現在聽你這麼一說,才明白原來是因為風邪引起的病!請您開藥治療。我用了紫蘇子、前胡、麻黃、薄荷來解表,作為藥方的主藥;再用枳殼、桔梗、桑白皮、栝蔞、紫菀、貝母來化痰止咳,作為輔助藥;酒芩、甘草來佐藥。連續服用兩帖藥,五更時出了點汗,熱就退了,胸口也不悶脹了,咳嗽也稍微減輕,吐血也止了大半,然後開始吃粥。第二天,減少了麻黃的用量,增加了白茯苓,晚上服用七制化痰丸,當晚痰和咳嗽又減少了一半,從此就不再怕風、走出帳幔了。
後來,藥方再減少了枳殼,增加了薏苡仁,調理一段時間後就康復了。
4. 曹同府東崗先生患右脅痛予以脈知其傷風傷食所致
曹同府東崗先生,右脅痛。脈之左弦大,右滑大,此由外傷風內傷食所致也。又加咳嗽,夜更痛,體肥面青,寢食俱廢。予以紫蘇、柴胡解其表,白芥子、桂皮、香附治其脅痛,山楂、蘿蔔子消其食,杏仁、陳皮、半夏、栝蔞仁治其嗽,四帖,飲食進,嗽也除,脅痛減十之七,再與保和丸服之而安。
白話文:
曹同府東崗先生,右邊脅肋疼痛。把脈後,左手脈象呈現弦而且大,右手脈象滑而大,這判斷是由於外感風邪,內有飲食積滯所造成的。另外還加上咳嗽,晚上更痛,身體肥胖,臉色發青,吃不下睡不著。我用紫蘇、柴胡來解他表面的風邪,用白芥子、桂皮、香附來治療他的脅肋疼痛,用山楂、蘿蔔子來消除他的食積,用杏仁、陳皮、半夏、栝蔞仁來治療他的咳嗽,吃了四帖藥後,他開始能吃東西了,咳嗽也消失了,脅肋疼痛也減輕了十分之七。之後再讓他服用保和丸來調理,就痊癒了。
5. 宜興令君胡鏡陽公上焦浮熱胃中食積痰飲又因勞心動火頭面瘡癤作疼
宜興令君鏡陽先生,上焦有浮熱,胃中有食積痰飲,平常好食熱物,稍涼即腹痛泄瀉,大便後,間有紅,又因勞心動火,頭面生瘡癤作疼,脈左數,右滑數,以玄參、石斛、白芍藥各二錢,甘草一錢,天花粉、連翹、貝母各一錢,茯苓八分,薄荷五分,四帖,瘡癤皆愈。再以保和丸加姜連、滑石、紅曲、白朮丸與服,半月全安。
白話文:
宜興縣的縣令胡鏡陽先生,他上身有虛火,胃裡有食物積滯和痰飲,平常喜歡吃熱的東西,稍微吃涼的就會肚子痛拉肚子,大便有時候還會帶血。又因為過度勞累思考,導致心火旺盛,頭臉上長出瘡癤,疼痛難忍。把脈後發現,左手的脈象跳動較快,右手的脈象滑數而快。於是開了玄參、石斛、白芍藥各二錢,甘草一錢,天花粉、連翹、貝母各一錢,茯苓八分,薄荷五分的藥方,煎四帖服用後,瘡癤都好了。之後再用保和丸,加入薑黃連、滑石、紅麴、白朮做成藥丸,讓他服用,半個月後就完全康復了。